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对比中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产生的原因
摘要
在中国一直崇尚集体主义,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然而,美国则一直尊崇个人主义,提倡发展个性,追求自由。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产生与两国的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自古就过着群居的生活,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集体主义。

而美国,作为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殖民到独立,至今仅有几百年的历史。

受当时政治,宗教等多重影响,大多数人是为了追求自由,解放个性才来到当时的美利坚,再加上民族和种族的多元化,美国社会就形成了以表现自我,解放个性为特点的个人主义。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对比中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差异文化差异中国美国
正文: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两种不同价值观念的选择一直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

在中国,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

美国则一直崇尚个人主义。

就国家而言,中国一直主张爱好和平,团结友爱,共同发展;美国则主张霸权主义,谋求世界主导地位。

就个人而言,中国人自古扎根于儒家文化传统中,谦虚,低调;美国人则崇尚个人奋斗,以发展自己的个性。

由此看来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以致于两国在对外政策以及两国人民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

哲学上说,不同的价值观会让人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集体主义是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具体来说有多种方面的原因。

在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形成了中美两国现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从历史层面来说:
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时期,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

群居的狩猎和采集生活让人类养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习惯。

一直到后来的氏族社会和封建社会,直至今日这种集体意识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

再加上中国在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民族的概念一直存在,导致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一种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使人民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团结在一起。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的祖先们就开始结绳记事,撰写史书,使得以前的优秀文化得以保存至今。

中国才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很多的观念得以保留,供后人学习。

到了现代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美国的历史相对较短,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这与美国的本土多元化密不可分。

历史上,建立政权的美国只是英国的一片殖民地,这里聚集着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从各地到来的移
民,他们大多为了追求个人自由才选择移民至此。

美国早期移民是受当时宗教迫害的人,美国的建立也是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追求独立与幸福的结果。

政治上受到迫害,宗教上的清教徒受到排挤,生活困苦,冒险走向这一片新天地,心里的信念就是为了能够更自由美好的生活,不再受到压迫,不再受到约束。

在拥有这样思想意识形态的众多移民基础上建立的美国,可想而知,个人的自由是第一位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强调人权大于主权。

从地理层面来说:
中国自古是就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群居的生活,以及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人们习惯生活在一起,在悠久的历史中由于地形因素,中原腹地成为人口聚集的主要地区。

人们习惯在狭小的空间里相互依赖,相互生存。

北方地区的四合院最能体现中国的集体意识。

因此,直至今日,远亲不如近邻仍旧是人们邻里之间的友好写照。

在加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对劳动力的束缚,使得人与土地的联系增强,人们抱着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愿离开自己的故乡。

通常一个家族都住在同一个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就使得人们有很强的集体意识。

美国地广人稀,主要发展畜牧业和农林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那时的美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能。

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那么紧密的关系。

美国人的住处之间相隔甚远,即使是住在附近,也是独门独户,相互之间很少来往。

当然邻里之间也几乎不可能像中国人那样形成紧密而又依赖的关系。

从文化层面来说: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数学,医学,天文学,文学等方面对世界进程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莫过于儒家学说。

儒家的孔子以“仁“为核心,后来成为历代统治者尊崇治国之道。

儒家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和谐的统一体,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要从全局和整体上来看待一切事物;凡事首先要想到别人,关爱他人,要拼弃私心杂念,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家国同构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只有国家强大,家庭才能幸福。

家和国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整个欧洲文化的基础———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们认为,人是理性的个体,人的理性来自于对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中世纪后,伴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力图复古中世纪前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以人性为根本的精神,追求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全面自由解放,追求人的才智的全面发挥以及自我尊严、意识的培养。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西方文化个人主义价值理念的形成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的启蒙运动让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自此,人完全变成自己的主宰,发挥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人们的追求。

从宗教层面来说:
在中国,道教和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教由老子创立,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教认为,万物皆有阴阳、善恶、正反、动静两极,物极必反。

所以道教强调克制和“度”,这也就使中国人在待人处事时常常谦虚谨慎,做事考虑周全,不瘟不火,团结友爱,协调能力强。

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后又被传入中国,但同样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教强调“隐忍”。

它认为,人的能力克服尘世的痛苦,要修炼,忘掉自我,才能得到幸福。

很多中国人信奉的准则如“活着就是受苦”,“欲望是万恶之源”,等等都是来自于佛教的教义。

这些
宗教文化归结到一点,就是强调人是众多复杂关系中的一员,忘掉自我,无欲无求,才能超脱今生的痛苦,而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价值的理念形成的主要根源。

正是这种价值观念使得中国并不重视自我的表现,而是更加倾向于集体的利益。

在西方,基督教作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形式,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和成就的权利,这种权利应该予以保护;人是至高无上的,人的力量无穷,人能够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战胜自然;人首先应该爱自己,然后才会去爱别人。

在近代新教与旧天主教斗争过程中,有一支教派教徒——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最后辗转逃到美国(美洲新大陆) ,他们不仅带来了欧洲文明和基督思想,清教自身的教义,而且也对后来美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清教徒生活俭朴,崇尚勤奋工作劳动。

他们认为自己是神选派来改造新世界的,因而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们依赖自我力量,为早期新大陆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形成还与两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价值观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中国和美国价值观念的精髓,集中反映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它们是各自历史文化的产物。

在中国文化里,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如果一个中国人抛开集体和国家,不顾全大局,一味的刻意追求个人的利益,他的“个人主义”在其他人眼里就成了自私自利的行为;同样,假设一个美国人在美国奉行“集体主义”原则,或许他会被认为是毫无个性,个人能力低下的庸者。

因此可见,不同文化观念是有其各自的土壤的。

不同文化的孕育都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社会关系作用下的产物。

不管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是适应本国的环境而存在的,都被打上本国的烙印,不可磨灭。

不管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只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本国文化保持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李明品读美国社会生活[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李冰雯美国社会与文化[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王毅美国简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5]张富生张红梅祝乃荣英语国家概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