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考上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不辜负我一年的努力。
我是跨专业考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
政治看的肖秀荣老师和徐涛老师,英语二看的是蒋军虎老师,数学看的是张宇老师的书,也做了别的老师编的模拟卷,底子比较好所以没看课(多次数学竞赛一等奖);专业课看的四本教材(易纲货币银行学,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六版,罗斯公司理财和博迪投资学)和凯程猪哥全程班。
看官如果想要报考清华、北大、复旦的金融硕士(上交挺奇葩的,复试线一向330左右,复试疯狂刷人)一定要注意,这样顶级学府的王牌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竞争压力非常大,因此复试线非常高,要求我们四门课每门都好。
如果觉得光华有时候分数不高的,请看一下当年的数学难度和光华专业课,专业课一定非常难。
下面我谈谈我的经验1、初试篇政治目标推荐70+。
政治这方面最优秀的老师非肖秀荣教授莫属。
我的经验和教训比较适合高中理科班,大学没好好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同学。
我七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六月份和九月份两次看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并刷完一千题(实际上1500+的选择题)。
暑期还看了徐涛老师,这个有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和逻辑,毕竟我们从看书接受知识到合上书清楚明白整体的架构之间自学的话可能有一定困难。
十一月往后,准备时政热点的时候比较痛苦,因为这些知识之间没有太清晰的逻辑关系,不过得硬着头皮啃下去。
因为名义上时政只有6分选择,实际上每年有25分+是时政热点的内容。
十二月里面,肖老师的八套卷四套卷纷纷出笼,要求全会。
举个例子,让大家看看肖老师的功夫。
2019真题,毛中特第二问,如何理解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肖秀荣四套卷第一套毛中特第二问,在改革开放进行40年的今天,为什么强调“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和“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这种例子很多,每年都有,是不是感觉背肖老师四套卷有动力很多?考场上马原分析题以背的原理开始,分析材料;别的分析题以背的四套卷和试卷上的材料为基础,自行组织语言。
考场上的我们一定有能力把答题纸写的满满的,这一点不用担心,但评分的话得依据自己写的精练的提纲挈领的内容,这些不背的话是写不出来的。
关于真题,建议考前再做一遍,虽然真题几乎不可能重复,但它的思路一以贯之,这个和英语阅读一个道理。
如果政治也需要追求高分并且时间充裕的话,推荐尽早准备时政,详细阅读毛中特和史纲的本科最新教材,马原也值得看,不过思修意义不大。
因为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超纲选择题,举个例子2019有个多选是井冈山易于筹粮筹款。
一个多选两分呢,还挺心疼的。
当然分析题背诵内容就不仅仅四套卷呢,可以参考各个老师考前的微博。
数学目标推荐150。
考研数学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只要态度端正做题仔细,时间投入足够多,高分真的很简单。
况且2020数学会难一些,能显著地拉开分差,对考研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暑假前的基础阶段吃透张宇36讲,做到定理全懂每道例题都会,难题得标出来以后再刷,越刷越少。
如果觉得宇哥的36讲起点比较高,可以翻出本科的教材。
此处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因为难而浮光掠影的看甚至放弃基础复习阶段去做题。
打好基础,后面做题才能真正起到提升数学应试能力的作用。
暑假做完张宇1000题,要求每道题都会,难题标出来以后二刷三刷,越刷越少。
暑假过后可以做一个闭关修炼180/100题,100题是新版本。
当然,这个时候得做真题呢。
真题还是推荐张宇的,因为张宇团队老师比较多,审核工作非常好,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
最后冲刺阶段做模拟卷,在规定时间用答题纸做,简单的有汤家凤八套卷李林六套卷四套卷,难度中等的李正元400题(实际上五套卷而已)和高教版蓝皮的考研数学冲刺模拟五套卷,最难的张宇八套卷四套卷。
合工大五套卷据说很好,不过题目答案经常有问题,得找个高水平研友一起校对,我反正没做。
最后我强调一下张宇八套卷四套卷,必须做,而且平均分要做到130以上才算安全。
因为如果考得是清北复这种顶级学府的最难专业金融硕士,条件可以的话,一些不超纲的数学竞赛题、北大601高等数学的题都可以练习练习。
英语二比较英语一简单不少,目标得高一点,推荐定在90吧。
英语二蒋军虎老师还是很优秀的。
事实上蒋老师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得分90+,90分真的很难得的。
当然如果不是考清北复的金融硕士,目标可以放宽不少。
暑假前要做好基础阶段的复习工作,内容包括单词搭配短语的记忆、语法的回忆和长难句分析的能力。
首先谈谈背单词,不建议使用各种app背单词,不过app 挺适合用来检测和巩固的。
市面上词汇书很多很多,我用的老蒋绿皮书,理由是例句都是词典上的,非常经典,相比于真题讲词汇,一方面真题作为例句不如牛津朗文词典上的例句典型,另一方面还会引起真题的失真。
更重要的是,配套词汇书的有本7000例句,这本书非常好。
时间充裕可以写,时间不够可以对着背例句。
这样背能显著提升单词的运用能力,背单词的同时也背了搭配而不是只干瘪地背个中文意思,完形填空不是经常有四个选项意思一样用法不同的情况吗?举个我错题的例子,完型第20题我选的puzzling,正确答案obsessing,看得出这是基本功不够扎实造成的吧。
背单词有个问题是缺少督促,自觉性不够,建议找个研友互相监督。
长难句的话,建议踏踏实实的看完全本老蒋长难句笔记并译好附带的练习。
背单词谁都知道,但长难句分析理解的能力,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张等种种原因对此不够重视。
我只想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长难句”我特意加粗,因为它真的非常重要。
前面的从句部分可能大家比较熟悉,高中学的够多的呢,然而考场上命题老师才不单纯用大家都会的从句难为我们呢。
这本书非常出彩的是后面的各种结构,看得出是蒋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才总结出来的。
尤其重要的是省略和分裂结构,这是阅读非常常见的命题点,命题人最喜欢在这些地方区分出考生的水平,没有足够的长难句分析能力却能做好阅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和数学一样,英语二的基础复习阶段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好了,考研英语也就成功一半呢。
因为不论是哪个考试,命题人的意图永远是考察考生的真正水平,应试技巧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才起雪中送炭的效果。
暑假期间是强化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是把之间基础阶段积累下来的潜力真正转化成试卷上的分数。
有句笑话是为什么中国人考试厉害,因为中国人都到了研究不会做的题应该怎么才能做对的阶段(原话见张雪峰老师的“小品”)。
事实上,从小学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教我们怎么分析文章结构、英美人行文逻辑、命题人命题思路等对考试非常有帮助的常识。
对英语功底比较好的学生讲,一份试卷难免遇到一些非常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选项,蒋老师的这些方法也值得去学习和拓展。
对清北复的金融硕士考生来讲,一卷做到60分才称心如意呢。
蒋老师的完型也讲得非常好,他特别喜欢找出选项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简化选择的难度,也非常喜欢找出选项和文章关键词的对应关系,这个对应关系是可以确保我们选的都是正确的。
完型和阅读不太一样,它不太涉及特定的命题思维,其实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的。
下面谈一谈主观题(我血与泪的教训)。
基础阶段背了单词、学了语法、还分析了长难句,这些知识和能力咱得迁移到写作中。
想写好作文,死背模板太生硬,相信阅卷人的水平,他们绝对不会走眼的,不自然不流畅的作文一定拿不了高分。
模板不是不可以用,用的话要用的自然,用的贴切整个表达和语域。
那怎样才能写好一篇高分作文?扎实的语言基础,灵活的运用能力,名师的指导纠偏。
为什么往往英语政治需要报班,数学却不一定,原因就在这里。
事实上就算是英语系毕业的,他们实力很强,但作文分数不一定高。
扎实的语言基础得靠基础复习阶段认真准备,灵活的运用能力有赖于这一阶段勤动手多写写。
动手写,老师评阅提出意见,再去修改,这样几次很快就能把握考场作文的正确方向看看命题人给我们选的完形填空的文章就会明白好的文章是精心设计修改出来的,切忌口语化、闲散的、逻辑不严密的表达。
开学后在经过几十篇作文的锤炼,考场上高分绝对轻而易举。
最后提一提翻译,英语二翻译比较简单,文章一读就懂,但是分数不一定高。
问题出在哪儿?一方面翻译是深入精细的阅读,我们理解往往不够精确;另一方面译文就是一篇中文短文,得符合中文遣词造句的规则和表达习惯。
前一方面靠基础阶段的积累,后一方面可以看一看蒋老师的翻译笔记。
具体的翻译规则需要学习,后面的几十篇翻译需要训练。
我当时时间来不及,只能心里翻译呢,这是大忌,如果有时间一定要翻译在纸上,这样才能对比看出差距。
开学后得开始做真题呢。
市面上还不错的就是张剑和老蒋的,看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刷。
这边说两点,第一,英语二自己的阅读思路很重要,不要做太多市面上的阅读模拟题,英语一真题比英语二模拟题好一些但也不建议做;如果买了,那就看文章参考翻译理清行文逻辑,不做题。
一言以蔽之,不要干扰好不容易从真题中形成的解题思维。
第二,主观题很重要,翻译和作文大量练习真题和模拟题,不存在模拟题思路影响真题思路的情况。
但更好的选择是把真题里面完型阅读的文章全部翻译完,不够尽兴就去翻译英语一真题;作文是写出来改出来的,不是死套模板出来的,(血与泪的教训)。
我主要是准备时间不够,还有考场上脑子抽风了,小作文忘了写第三段表示感谢,最终二卷才20多分,学弟学妹们要提早复习,充分准备。
强调一点,面试经常有英语口语(生活口语和专业英语),可以提前准备大声朗读,到时候怕来不及。
专业课只针对我大清。
我下面讲的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备考。
货银国金认真看教材,(货银17-20和22章不需要看,国金姜波克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也没必要看),看到什么程度,我随便问几个,奥肯定律,泰勒模型,M-F模型14个图,MM-BB-FF模型(尽管这个模型还没考过),这些都会吗?。
此外仅仅书本上知识还是不够的,猪哥讲义补充了比如巴塞尔协议,建行人行的具体的资产负债表,利率走廊,还有SLF,MLF等等都要掌握。
近一年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要看。
为了应对神出鬼没的热点,尤其建议跨考的学生看半年以上的期刊,《清华金融评论》、《金融研究》等都可以的。
时间实在紧迫也要做到看教材,做货银国金600题,不能更少呢。
比货银国金重要得多的是理财和投资。
理财重要章节和投资课后题都得做,不折不扣地完成,确保每题都会,尽管现在的趋势是不抄课后题,但谁也说不好。
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做理财和投资的配套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理财跳着做就行,因为一些章节题目雷同,但MM定理杠杆企业估值之类的全做。
至于CPA之类的题不建议做,因为很多定义不一样。
猪哥的国庆班讲义也要认真对待,虽然被反押题了,但万变不离其宗。
四门课都要做到合上书心中有清晰的知识结构。
提问,能用APT估计公司的资本成本吗?答案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