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授课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授课老师】余海棠【授课班级】高二(9)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3)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
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出示爱迪生图片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其中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灯、活动电影摄影机、直流电力系统等最为人知,其名下在美国拥有1093项专利。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中后期2、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政治前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统治地位得以稳固的资产阶级,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科学技术: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教师讲解:1870年以后,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5)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教师总结:这一切都为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化工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教师讲解:1866年,西门子提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由西门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完成了人类第一台发电机。
同年,西门子还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
西门子研发的这些技术往往马上被产品化投入市场,或者将其应用到新的产品中。
例如有轨电车(1881)、无轨电车(1882)、电梯(1880)、电气火车(1879)等都是西门子公司利用其创始人的发明最先投入市场的。
讽刺的是,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有所发展的电动汽车也是西门子公司在1898年最先发明的。
1890年西门子退休。
此前德皇弗里德里希三世授予其贵族称号。
西门子的名字也被用来命名电导率的单位。
②电动机的发明。
并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的纷纷涌现。
教师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
在他的所有发明中,电灯对人类的影响深远。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电灯,结束了蜡烛和油灯时代,人类从此进入了“光明时代”。
电灯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最初科学家发明了电弧灯,这种灯用碳棒做灯丝,发出的光线很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而且成本高,不适合推广。
爱迪生总结其他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决心发明一种光线柔和、经久耐用的电灯。
灯丝是灯泡发光的关键,爱迪生对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实验,先后用碳条、金属丝做灯丝,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他决定用碳化的棉丝试一试。
爱迪生在一截棉丝上撒满碳粉,进行高温处理,做成灯丝,然后放入灯泡中,接着再抽去灯泡内的空气,小心翼翼地把口封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接通电源,灯泡发出了金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实验室。
灯泡会亮多长时间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担心起这个问题来。
实验结果显示,45小时后,灯丝才被烧断。
大家激动地欢呼起来!不懈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果。
但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他又接连实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选用韧性好、纤细的竹丝做灯丝。
爱迪生通过高温将竹丝碳化,然后装到灯泡里。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照明1200小时。
继爱迪生之后,科学家用钨丝代替竹丝,并把特殊的气体注入灯泡中,使电灯的寿命再一次得到延长。
④开创了近代电讯事业的新发展。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教师讲解:19世纪末,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
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
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哥哥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12日),弟弟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世界著名科学家、飞机发明者。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首创飞行控制系统,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基础。
(3)化学工业的发展。
(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教师讲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
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
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垄断组织出现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1)诞生了一批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
(2)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如纺织、钢铁及造船等。
(3)兴起了重化工业: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4)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目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作用: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2、垄断组织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垄断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3、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哪些影响?(1)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因而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3)对外关系上,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形成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形成的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1)形成: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②拓展: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③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④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