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光学 1 ppt课件
ppt课件
1)非线性光学的早期10年 (1961-1970)
1961,红宝石激光倍频(SHG)
(标志非线性光学真正诞生)
随后发现了几种非线性光学的基本现象和各种瞬 态光学效应:
和频、差频、参量振荡; 受激拉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 射、相干(反)斯托克斯;光子回波、光学章动、光学 自感生透明;自聚焦、自相位调制、光学相位共轭
目前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物理学科包括:
* 非线性光学(Nonlinear Optics) * 非线性声学 (Nonlinear Acoustics) * 非线性动力学 (Nonlinear Dynamics)
* 量子混沌 (Quantum Chaos) ……
13
非线性光学 绪 论 ppt课件
研究范畴
非线性光学是研究强光与物质相互作
1965年,Bloembergen等人出版《Nonlinear Optical phenomena》一书,基本建立了以非线性 介质极化和耦合波方程组为基础的非线性光学理论
26
ppt课件
2)非线性光学研究全面深入的20年(1971-1990)
线性光学:若介质对光的响应是呈线性关系,在线
性范畴内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满足独立传播原理和线性 叠加原理
非线性光学:若介质对光的响应是呈非线性关系,
在非线性范畴内光在介质中的传播产生新的频率,不 同光波之间会耦合,独立传播原理和线性叠加原理不 成立
激光技术催生非线性光学的出现并推动了其 发展。
23
线性光学
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入射光强与透射光 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光开关 (光限幅、光学双稳、各种干涉仪开关)
多束光在介质中交叉传播,各光束的 相位信息彼此不能相互传递
光束之间可以相互传递相位信息,而且
两束光的相位可以互相共轭(光学相位
共轭)
24
非线性光学过程的能量、ppt动课件 量条件
25
发展历史(三阶段)
极化 极化对电场的响应 非线性响应 极化的宏观描述
15
ppt课件
光学非线性响应---极化
16
ppt课件
光学非线性响应---原子、分子的非线性响应
17
ppt课件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线性描述已不能满足需求
极化强度的非线性表达
P
0
(1)
E
0
(2)
:
EE
p非pt课件线性光学
单束光在介质中传播,通过干涉、衍 某一频率的入射光,可通过与介质的相
射、折射可以改变空间能量的分布和 互作用转换成其它频率的光(如倍频),
传播方向,但与介质不发生能量的交 还可以产生一系列在光谱上周期分布的
换,不改变光的频率
不同频率和光强(受激拉曼散射)
多束光在介质中交叉传播,不发生能 量相互交换,不改变各自的频率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课程主要内容
绪论 非线性电极化过程和耦合波的基础知识 光学倍频效应/ 和频、差频效应(三波混
频)/光学参量振荡和放大效应 四波混频/ 光学相位共轭 第五章 光学克尔效应/ 光束自聚焦/ 自相位调制/
光学双稳态效应 第六章 受激拉曼散射/ 受激布里渊散射
7
源
线性相应和非线性响应
描述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变化关系
认知逻辑的“惰性” 对变换关系的简单 理解 总希望找
到 线性关系
在进一步深化认识的过程中, 又意识到非线性的存在
10
ppt课件
线性响应
11
非线性响应
ppt课件
12
ppt课件
非线性科学
E(t) ~ P(t)
介质对光场的响应呈线性关系:线性光学
介质对光场的响应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光学
18
ppt课件
绪 论 非线性光学的历史
诞生 适用范围 发展阶段 特点
19
ppt课件
非线性光学的诞生
最早的光学二次谐波产生 1961年Franken
20
在非线性晶体中,如果注入的泵浦光足够p强pt课,件 就会发生一系列 的非线性效应。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ppt课件
教材:《非线性光学物理》 叶佩弦 著
参考书目:
1、《强光光学及其应用》 刘颂豪 赫光生 著 2、《非线性光学原理》 沈元壤 著 顾世杰 译 3、《非线性光学》
石顺祥 陈国夫 赵卫 刘继芳 编著 4、《非线性光学》 李淳飞 著 5、《高等光学教程》 季家镕 冯莹 编著
多束光在介质中交叉传播,可能发生能 量相互转移,改变各自频率或产生新的 频率(三波和四波混频)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介质的物理参量 只是光频的函数,与光场强度变化无 关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介质的物理参数如 极化率、吸收系数、折射率等是光强的 函数(非线性吸收和色散、光克尔效应 和自聚焦)
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入射光强与透射 光强之间一般成线性关系
线性和非线性 (数学和物理上) 非线性科学,目前有六个主要研究领域,即: 混沌 (Chaos) 孤子波(Soliton) 分形(Fractal) 模式形成(Pattern formation)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复杂系统 (Complex system)
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和新效应
光
物质
光
介质 极化
E(t) 极化响应过程 P(t)
辐射过程
辐 射 E(t)
E(t) ~ P(t)
P介(质)对光场的响应呈线耦性合关波系方:程线性光学
介质对光场的响应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光学
各种非线性光学现象 各光波间能量的转换
14
ppt课件
绪 论 非线性光的学的基本体系
21
ppt课件
非/线性描述的适用范围
由非线性光学理论可以证明
P(n1) ~ E
P(n)
Eat
原子内的平均电场强度 的大小(~1011 V/m)
弱光下,E Eat ,二阶以上非线性极化强度可
忽略
强光下, E ~ Eat ,二阶以上非线性极化强度不可
忽略
22
ppt课件
学科特点
0
(3)
EEE
P(1) P(2) P(3) P(1) P NL
其中, (1)为线性极化率, (2) 和 (3)是二阶,三阶非线性极化 率。对于各向异性介质 , (n)为(n+1)阶张量,张量元一般为
复数,实部对应介质的折射率,虚部对应介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