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

七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

第15课修身养性教学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传统文化
总课时数
1
课题
《大学》一则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
第17周
教材
简析
简介:《敕后主辞》“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点题:第15课(板书课题):修身养性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
三、教师引导点拔
(1)博学多闻: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二)细察勤问:《敕后主辞》《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修身”与“正心”有什么关系?
(3)乐学深思
《德育古鉴》是2011年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洁珵。本书由清代史玉涵先生所辑,系中华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经典,为后人广为传诵。本书经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校订后,成为中心师生必修之德育教材。书中以翔实的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引导世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常读此书,可以起到近报自己、远利子孙的效果,实为今人修身立命之必读、传授子孙之必备。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讨论:如果长期坚持“日行一善”,会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助人助己)
(4)善变明理《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四、练习与作业
1、背诵《大学》一则。
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
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背诵《大学》一则
2、积累部分修身养性的名言、古诗词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
2、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拥有修身养性的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做一个修身养性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生读、思、议相结合,教师精讲点拔
教具
白板、.ppt
教学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