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中心可研报告第一章项目概况 (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 (10)第四章设计方案 (12)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14)第六章节能方案 (16)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19)第八章土地利用 (22)第九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23)第十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25)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 (28)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措施 (29)第十三章财务评价及社会评价 (30)第十四章结论 (34)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简介老年护理院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3、经营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饮食、健康护理等,以及拥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
4、项目选址二、建设背景1、社会背景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高层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从2005年的1.47亿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老龄化逐渐显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随着近几年中国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老龄产业发展滞后;老年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条块分割、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老年群众组织建设不够规范,总体上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之一,据统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为4214万,1996年第二次普查时为4243万人,1982年第三次普查时,达到7675万,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增加到9725万人。
199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占总人口的9.76%。
到2007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
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心理状态的日益颓变,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独感、消沉感等等,严重影响到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服侍、照顾发好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成立专门为老年人康复、疗养、活动、娱乐为一体的服务机构,让老年人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独生子女增多,他们组成的小家庭,将承担起赡养四个老人的重任即“8421式家庭”,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都将是一个较艰巨的任务。
城镇里大多数老年人都有经济来源,子女送老年人进养老院,在经济上没有太大的负担。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养老院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为了给子女和自己提供便利且有保障的生活方式,很大一部分步入老龄化的人群已经有主动进入养老院安度晚年的意识。
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在普通的养老院护理是缺陷,而医院设置的老年科室,在生活范围和容量上以及环境上又很局限,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人口数量日益增多的市场需求。
2、文化背景3、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广大老年人都具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家庭观念比较浓厚。
因此,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让所有孤儿等困难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家庭的温暖,是当前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
4、地理环境我县气候适宜最南界在北纬41度6分,最北界在北纬41度30分,纬度较高。
南部处在暖温带、半湿润区内,北部在中温带半干旱区内。
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多冰雹年平均气温7.3度。
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1度,七月平均气温23度,无霜期约130天。
本县年平均降水量为564毫米,集中在6、7、8三个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并且多暴雨、冰雹5、市场定位:侧重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降低慢性病及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在医院长期护理的费用。
我院建成后将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健康娱乐、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最佳养老基地。
6、服务宗旨: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社会家庭解忧悉。
老人至上、服务至上、诚信至上让入住老人满意、让家属子女放心让老人宾至如归,感受家庭温暖,尽享天伦之乐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宗旨。
三、编制依据(1)《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2)《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通知》(3)xx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4)《老年公寓和养老院设计指南》(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6)《中华人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9)《xx省消防条例》(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四、建设目标(1)通过精致典雅的建筑风格,为来此居住的老人们营造出一个浪漫而温馨的老年家园。
(2)通过高起点、高标准、优质服务、争创一流的专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
达到环境园林化,服务宾馆化,生活家庭化,护待亲情化,管理规范化的老年服务机构。
五、建设地点县六、建设规模及内容(1)建设规模项目拟占地10亩,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可达15000平方米。
(2)建设内容具体功能设置:老年居住室带卫生间、食堂及餐厅、老年活动娱乐室、网络活动室、洗澡间、健身房、接待室、洗衣房、浴室、办公室、库值班室、诊室、输液室、心电图室、B超室、化验室、x光室、药房、活动娱乐场地停车场、资料室、监控室其他附属用房,另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等。
我院建成可容纳老人1200人;配备300名工作人员,对中心进行服务管理。
七、资金筹措经估算,本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6433万元,征地补偿费 22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3940万元,康复娱乐设施及医疗设备投入1960万元设施项基本生活用品相关设施310万元,项目本身属公益性事业,希望政府补助资金4200万元,自筹资金2233万元建设。
八、结论本项目建成后,将全社会关助、关爱、关心老年人作出切实的榜样,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
项目建成后可安置接纳 1200名老人,其中至少为300名全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解决养老和医疗的问题,为政府和社会以及更多的独生子女减轻压力。
同时,还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解决至少300人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956年,联合国一份题为《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含义》的研究报告问世。
由此,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世界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50年就达到了11.6%,从而进入了一个老龄化的社会。
从全球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人口普遍老龄化的社会。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9.8%增加到2010年的10.7%。
这标志着一个全球性的老龄时代即将来到!1999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5亿,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6亿左右,到2025年,可能增至12亿。
变化更大的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从1950至2025年间,全球范围内这一老龄组的人口将会增加8至10倍。
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学医疗卫生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正逐年增加、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人 1.49亿人,超过我国总人口的11%,同时经科学的预测分析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5亿人。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善,科学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出生水平、死亡水平不断下降,科学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的结果。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型态的转型期,老年人消费观念的升华,老年人保健、康复和养老越来越多的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也成为社会议论的主题。
社会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发展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因此,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都非常关注和投入巨资改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关心老人、关爱老人、也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
当前,在我国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社会机构养老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如何赡养老人,使他们摆孤独感,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颇费心思的问题。
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有力地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
同时,还在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人们需要照料,然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一对中年夫妇既要供养一至四位老人,又要忙于工作和养育下一代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家庭作为惟一养老地,主要由子女照顾老人的“反哺”模式和观念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源自70年代北欧国家的老年公寓,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首先发展起来。
与过去的养老院、敬老院以收养孤老居住不同,这些新兴老年公寓里入住的大多数是有子女的老人,绝大部分是自费入住;同时它也不同于专门提供医疗康复的养老老机构,这里注重营造家庭氛围,配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及室内、室外、娱乐室、健身房等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住、养、学、乐等综合服务。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做出了重要贡献。
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以及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处理好和解决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老龄化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不断改善,科学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出生水平、死亡水平不断下降,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的结果。
加上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出现了“四二一”、“六二一”、甚至“八二一”的家庭现象,老人消费观念的升华,老年人的保健、康复和养老受到政府的密切关注,也成为全社会议论的永恒话题。
由于老龄人生理、心里功能大异于从前,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会眼花、色弱、步履蹒跚、行动迟缓、记忆力衰退;心理状态日益颓变,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独感、消沉感等等,严重地影响到老人们的身心健康;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子女工作压力较大,老年人不愿增加子女负担,不想成为子女的累赘;同时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渴望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