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语言表现力《考试手册》(2015年)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014年)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2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2.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4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2.9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11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答案示例:本句中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评分说明:(1)思考点: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标点符号运用,动词运用等(2)分析。
两种考法:直接考:修辞手法的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赏析;……赏析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答题要点:基本作用+具体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所具有的喻体的特点),体现了人物……的形象/情感。
(后半句容易被学生忽略,特别是复杂的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特点,体现了某人……的形象/情感。
排比:增强语势,体现了……的特点夸张:形象地写出……的特点或突出强调了……(心情、感受等)。
反问:强调……设问: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1.比喻和夸张混淆:2012年长宁一模《履痕》: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
”答案: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夸张,其作用是:突出“我”穿鞋之费。
不能仅从“如”“像”等词来简单判断,比喻一定有本体和喻体,而夸张则是对某种特征或情感的放大或缩小,作用就是强调突出该特点。
2014届二模C卷《蝈蝈的叫声》21.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效果是(4分)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都气炸了!答案:夸张,突出了“我”听到蝈蝈声时极度气愤的心情。
本题只要答到夸张是突出什么即可。
“肺都气炸了”很明显就是表明“我”听到蝈蝈叫声时的极度气愤。
2.排比句不知道该怎么分析:2014松江一模《转身》第21题:21. 第④段划线句“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采用了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5分)【答案】排比;生动而富有语势地表现出作者饱览美景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秦岭“仙境”的喜爱。
学生的错误在于他们仅仅关注了后半句,结果真正的排比部分却忽略了,因此回答不出“作者饱览美景的姿态”。
可以先考虑排比的对象是什么,再思考三句分句共同针对什么内容。
3.对于反问句的作用不知道该怎么写。
2014一模A卷《父亲的谜语》21.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表达效果是。
【答案】反问,突出强调了“我心里的秘密”。
学生较少接触到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因此对于如何回答比较生疏,可根据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来答题。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答题思路:用____(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体现人物内心情感/体现作者内心情感和思想。
学生易错点分析:1.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混淆2015中考记叙文20.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学生的错误在于,会把“挑起一边的眉毛”当作是动作描写,而表情属于“肖像描写”。
2.思虑不周密,表述不完整。
例1:2015长宁二模《无声的尊重》21.第5段画线句“他礼貌地回绝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4分)原句中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词语有两个,一是“礼貌”,二是“回绝”,因此应该分开陈述,表现出盲人男子的礼貌友善,和自尊自强。
学生们的错误往往是只关注其中的一个词语,答题就不完整。
例2:2012二模上海市B卷《一个医生的风采》一天黄昏,他脸色有点暗淡,一双眸子不似往日那么骄傲神气。
他说:“刚才遇到个病人,很可怜,才27岁,晚期直肠癌,开刀也没用了。
家境不好……”说完他侧着头,静静望着窗外,……,他抿着嘴角,眼神里有诸多复杂的意味:遗憾、空虚、哀伤、落寞。
可是第二天,他依然会气宇轩昂地出现在手术室,做他该做的事。
答案:第6段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1)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这位医生看到病人未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时的遗憾、哀伤的复杂心情。
(2)表现了他的悲天悯人,关爱病人的高尚品质。
学生往往在看到分条表述的要求时会没有方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区分两方面,所以就把能想到的全部往上写,导致答题时的交叉与混乱。
一般而言可以从“概括描写了什么内容”,以及考虑“这样的描写对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的作用”两方面去考虑。
例3:期中拼卷《武生》20.第5段是武生的肖像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分)武生四十多,一米八,身材匀称,凤眉星目,远观如玉树临风,故登台抢眼,然而近看,眉宇间已现一深深的“川”字。
答案:(1)写出了武生英俊的外貌,为下文女人产生非分之想作伏笔;(2)写出了他略带忧郁的神情,引出或过渡到下文对武生个人生活的介绍。
这道题目中这句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容易被忽略。
首先可以按照之前对于人物描写的一般理解,除此以外也应当要注意到这是一个独立段落,它可能还承担了结构作用。
联系下文,就可以细心地发现之后的两个情节与之有关,就可以推断出这里人物描写的作用。
因此人物描写的作用侧重考虑对表现人物形象、情感的作用,但是当相关描写对情节有推动作用或伏笔作用时也要考虑它的结构作用。
词语品味:基本要求:品味词语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重点关注:1.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比喻、引申、双关等);2.特别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3.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1.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比喻、引申、双关等);这类题的考查往往和句子或标题的含义联系在一起,要理解关键词的浅层和深层含义,浅层含义也就是字面义,深层含义也就是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等等。
2013崇明一模《农具的眼睛》25.题目“农具的眼睛”的含义(1)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
(2)童年生活的见证(美好农村生活的见证)。
分析:只要理解“眼睛”的浅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即可答题。
2.特别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014八年级调研卷《泥人张》20.第7段中加点的“砍”字和“泥团儿”组合在一起有点特别,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为何要在这里用“砍”字。
(4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答案:“砍”字一般和刀搭配,这里和“泥团儿”放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滑稽/不协调,也表现出人们的好奇/疑问:手中只有泥巴的泥人张该如何回击海张五的挑衅。
学生们看到这个题后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完全是凭着感觉做。
首先,应该要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这句话写的是人们的心理活动,而不是对泥人张的描写,尤其还要注意句末的问号。
其次,题干中已经提示“砍”字和“泥团儿”搭配特别,那么特别在哪儿,又为什么可以搭配。
在理解全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就可以分析出这句话写出了人们的好奇、疑问:以泥人张的身份地位性格会如何有力地回击海张五的挑衅。
2012奉贤一模《青藏公路上的等待》24.第⑾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是____(A.找B.见C.逮),理由是_______。
(3分)答案:用“逮”字体现了丹增母亲想要找到好心司机的急切心情,又与下文丹增母亲“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相照应。
解题关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
内容上要能表现人物的心情(急切,联系上句“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结构上需注意前后文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下文“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对于答案的确定是一种提示。
2015松江一模《龙壶》22. 第⑥段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理由是。
(5分)答案:B 窦二不但归顺朝廷,还要为国驱驰,他已具备了仁义,三爷敬重他,相信由他斟茶,也定会显龙。
(选A,理由充分,最多得3分)(A老朽当为他斟茶B老朽当劳他斟茶)解题关键:这处的选择考查的是学生对前文第⑤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第⑤段中三爷说过“怀仁则龙显,不义则龙潜”,当时三爷和窦二分别斟茶,窦二斟出的只是茶水,并由此得到点化。
此番他为国驱驰,三爷相信他凯旋之日已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故选择“劳他斟茶”要比“为他斟茶”更富内涵与深意。
2012年嘉定一模《茉莉橘子》22.试比较下列句子哪一种表达更好?(3分)A.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甘甜的橘子喂到他嘴里……B.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橘子甘甜地喂到他嘴里……参考答案:B句好。
因为“甘甜地喂到他嘴里”中“甘甜”更形象地表达了她喂他吃橘子时的浓浓爱意,也表现了他感受到的内心温暖。
解题关键:A句中“甘甜的”修饰“橘子”,而B句中“甘甜地”修饰“喂”,就立刻能体会到动作中饱含的感情了。
2015年虹口二模《借书往事》20.将第④段画线句改为“后来才知道,确实有套《水浒传》被(层层)旧报纸包着,被老师吊在屋梁上,一群蜘蛛在上面织网捕虫,(娶妻生子)。
”哪句好?理由是?(5分)答案:原句好,因为生动的表现出老师对书的爱惜程度之深,书被吊在房梁时间之久。
学生们的错误在于一是只看到一处与原文的不同,因此答题时有缺漏,二是对“层层”的体会不到位,只能写到“爱惜”,却不能体会出程度深,对文章的阅读比较粗糙。
3.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褒义”和“贬义”,具有赏析价值的往往是“褒词贬用”或者是“贬词褒用”。
这类题目可以结合人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出题,要体会这些词语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的表达的作用。
《背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带有贬义,有自我嘲讽和自责的意味。
标点句式:《考试手册》要求:能运用11种标点符号;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句式和标点符号也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标点符号的作用⑴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着重强调⑵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内容的省略②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⑶冒号:①提示下文⑷破折号: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声音的延长④用于拟声词后面根据句子的语气不同,可以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式。
⑴陈述句是说明情况、阐述道理、陈述事实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