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创产业园区规划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二、 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
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 。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 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铁路: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
政策支持
中新两国政府多层的组织保障,园区特殊政策支持促进了苏州园区快速发展,对其他园区的发 展具有示范意义。
组织保障
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 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 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 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 键服务: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 ➢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 ➢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 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 负责人组成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 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拥有较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 ➢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 ➢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试点 ➢全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 ➢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
功能板块
园区在规划上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在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 苏州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国 际科技园、中央商务区、出口 加工区、独墅湖高教区、信心 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现代物 流园、中心科技生态城、阳澄 湖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完善的分 区;
➢ 苏州园区规划上形成的功能 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 在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 能和作用,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国际科区技园 奠定了基础。
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和创新性、生态型新城区为 发展目标,交通便捷,战略发展空间巨大
➢规模: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
人口27万,从业人员31.57万,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
面积80平方公里;
常州
至南京
张家港90KM
200KM 无锡
新型双创产业园区规划
2020/11/26
1
提纲
1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2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3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4
讨论
问题背景
差异化 品牌化 营销化
同质化竞争如何突围? 差异化亮点如何打造? 品牌化园区如何策划?
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思考!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一个阶段 生产要素聚集
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 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
理的主要工作
–工业园区将今年的工作重
项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
点概括为:制造业升级、
目
–奠定物质基础:中新双方财团合 –开始湖东地区的开发建设 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
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 –园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初步 生态优化。
有限公司
形成。
–苏州工业园以后的发展方
–奠定招商基础:新方向中方提供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 向:一个是优二进三,一 了丰富的招商经验和既有的招商 次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吴 个是深化中新合作。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 ➢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 ➢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 ➢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 案例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东部新城中心,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苏州新城定位:城市商务办公集中地,集中发展金融、咨询、设计、研发等高端生产服务功能,并将其建 设成为品质较高的居住集中地。 ·园区产业及功能发展特点:工业与城市服务业互动发展,推动园区综合化提升。 整体空间布局模式 A.圈层+轴线 圈层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 ·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 B.弹性空间 ·分为三个片区分期开发:西部公建配套区、中部居住配套区和东部工业组团区 在规划中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理念,对于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 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
常熟
常熟港60KM 刘家港60KM
➢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建
80KM
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
42KM
90K太M仓50KM 苏州工
太仓港70KM
业园 昆山50KM
➢中新合作: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经济技术合 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对其他
C.生产与生活功能既分离又联系 工业布局:根据产业类别和污染程度进行合理布局 配套设施布局:分层级布置配套服务设施 商服设施: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相结合。 中小学等教育设施:遍布整个居住区 合理设置配套设施。 生态技术手段 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塑造宜居宜业园区 对本项目借鉴意义 ·产业及功能:产业发展的同时,需配套发展相关服务产业,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也包括生活性服务;服务设 施大集中、小分散布局,有效地为园区进行服务。 ·空间布局:生活区邻近的工业区,只允许容纳无污染及轻工业,或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进行处理。 ·生态环境:通过清洁生产、中水回收等措施减少工业区的污染,增强工业区与生活区的融合程度。 ·开发时序:基础设施先行,工业项目引进的同时,适时发展配套服务项目,提升土地开发价值。
网络
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 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二个阶段 产业主导特征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三个阶段 创新突破阶段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四个阶段 现代科技都市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
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
行的做法)。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二、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一个重要的观点: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
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 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
例如: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 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 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 的有机过程。(参见下图所示)
万吨级泊位
张家港:距苏州96公里;综合性港口,年吞吐量800万 吨,18个万吨级泊位 太仓港:距苏州70公里;石油港口,预计万吨级泊位 30个 常熟港:距苏州60公里;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量150 万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码头各1座
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 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