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误用例说

成语误用例说

成语误用简明解说(一)
一、误解词义
1、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原来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

(万籁:自然
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

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2、你纵使有运斤成风
....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斤: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

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3、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
....,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

(指慢慢商量,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

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4、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只是文不加
...点.,难以断句,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点:修改。

形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

误为不加标点。


5、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
磊落、求全责备
....自己。

(对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6、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
....,进步缓慢。

(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7、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
....,轻而易举取胜。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不是轻而易举的意思。


8、只要你身临其境
....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

(亲身到了那个地方。

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9、只要你设身处地
....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10、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使对手防患未然
....。

(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

可改为“猝不及防”。


11、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
....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或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

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12、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

(厚:过分;非:责备。

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

用于有一点小问题的人或事。

可改为“无懈可击”。


13、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

(形容不放在心上。

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14、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
....,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指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持不同的看法。

与“造诣深”无关。


15、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
....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唯恐不及。

(形容口吃,说话不流利。

不形容“小人”)
16、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
辞书)指教的,绝无仅有
....。

(形容极其少有。

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17、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

(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18、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

(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句中可用“不值一钱”。


19、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

(刊:删除。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0、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能犯而不校
....。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句中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21、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
..
虚传
..的中学生。

(流传的名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这里用“名副其实”。


22、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
真是巧夺天工
....。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石头是天然之物,不能说“巧夺天工”。


23、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
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

(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24、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
....,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一笔。

(比喻给坏人做帮凶。

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25、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
....,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可换成“震耳欲聋”。


26、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
....。

(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

可改为“体无完肤”。


27、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
....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看见了如同没有看见一样。

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句中误解为“没有”。


28、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
....,站在那里憋了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

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


29、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
....而不能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

(训:法则。

不值得作为遵循的法则。

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30、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

(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3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
...子.。

(莘莘:众多。

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


3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把人们都吸引到大街上去了。


3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
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

(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34、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
....吗?(差:稍微。

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可改为“强人所难”。


35、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捐:舍弃。

大的小的都不舍弃,形容收集详备或搜罗殆尽。

句中错误理解为“捐献”。


36、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
共同努力,功败垂成
....,在此一举!”(垂:接近。

事情在接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常含惋惜意味。

句中把它理解为“成功和失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