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铵三楼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碳化岗位的任务、工艺、操作要点及事故处理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碳化岗位的工艺控制与操作。
2 碳化岗位的任务在加压的条件下,用浓氨水吸收来自变换工段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得合格的碳化气,同时制得碳酸氢铵结晶的悬浮液。
碳化尾气中的氨气回收利用。
3 氨水碳化过程原理氨水碳化过程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其发生的化学反应复杂,总的可用以下两个反应式表示:2NH3 + H2O+ CO2(NH4)2CO3 + Q(NH4)2CO3 + H2O + CO22NH4HCO3 + Q实际反应过程是NH3与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氨基甲酸铵进一步水解生成碳酸铵,碳酸铵再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
2NH3 + CO2NH4COONH2NH4COO NH2 + H2O (NH4)2CO3(NH4)2CO3 + H2O+CO22NH4HCO3 + Q4 工艺流程及设备一览表4.1 工艺流程图见附页4.2 流程简述来自变换工段的变换气,由塔底分别进入两个碳化主塔内,变换气中的CO2分别在主塔内碳化液反应吸收,反应热由水箱内的冷却水带走,气体由两主塔顶部出来再由付塔底进入,与付塔内的氨水反应被吸收,然后从付塔顶部出来进入综合塔底部,气体中的少量CO2和微量H2S被综合塔底部的浓氨水吸收,气体再进入到顶部的回收段,与塔顶下来的软水逆流接触,气体中的剩余氨被吸收,气体由塔顶出来去精脱硫岗位。
浓氨水由浓氨泵打入付塔,吸收部分CO2再由碳化泵从付塔内碳化液打到主塔内吸收CO2,形成的碳酸氢铵悬浮液由塔底的取出管取出,去分离岗位分离,取出的母液溢流到母液槽供吸氨使用,分离后的一部分母液也去母液槽。
软水由软水泵打入综合塔顶部吸收部分分离后氨放到铜洗岗位,经过提浓以后再由合成岗位打到综合塔底部吸收少量的CO2,然后再放到母液槽使用。
4.3 设备一览表5 工艺指标5.1 气体成分5.1.1 主塔CO2%:8%~12% ;跑氨:≤3.0g/m3。
5.1.2 副塔出口CO2%:≤1.2% ;跑氨:≤20.0g/ m3。
5.1.3 综合塔CO2%:≤0.2%;跑氨:≤0.10g/ m3。
5.2 压力5.2.1 气体总入口压力:≤0.84Mpa;5.2.2 副塔气体入口压力:≤0.74Mpa;5.2.3 综合塔出口压力:≤0.66Mpa。
5.3 温度5.3.1 主塔:底温38~45℃;5.3.2 副塔:底温38-43℃;5.3.3 综合塔出口气体≤30℃;5.3.4 变换气入口温度≤35℃。
5.4 液位5.4.1 开五、六机主塔5灯,副塔4灯,综合塔回收段2灯、清洗段2灯;5.4.2 全停车主塔3灯,副塔2灯,综合塔回收段1灯、清洗段1灯。
6 操作要点6.1 保证碳铵结晶粒度和碳化气净化质量。
6.1.1 根据进主、副塔气体温度、流量及塔内温度情况,及时调节主、副塔温度,提高碳化度,增大结晶颗粒,降低主塔、副塔尾气中的氨与二氧化碳含量。
6.1.2 根据生产负荷大小和各塔尾气成分,调节各塔液位。
在保证各塔尾气合格的情况下,尽量将液位控制在低限,以降低系统阻力。
6.1.3 调节加液量,控制好塔内的浓氨水成分,在生产负荷小时,采取间歇取出,少取勤取,正常生产负荷下时要连续取出,以稳定操作和提高氨利用率。
6.1.4 根据综合塔出口碳化气中CO2及硫化氢含量,及时调节加入的软水量。
6.2 在保证碳化气中的氨含量不超指标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软水加入量,以保证系统的水平衡。
6.3 减少系统氨损失6.3.1 在保证碳化气中CO2含量合格的条件下,适当地提高加入塔内浓氨水的CO2含量,以降低清洗塔出口气体的氨含量,以减少氨损失。
6.3.2 控制好主塔底部温度,取出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取出液中的氨损失。
6.3.3 在保证碳化气净化质量的条件下,确定合理的取出量,以减少母液循环量,降低循环过程中的氨损失和动力消耗。
6.3.4 及时检查并消除系统设备、管道中的物料跑、冒、滴、漏,以减少氨损失。
6.4 调塔操作调塔时必须保证碳化气成分合格,尽量减少气量、压力的波动;同时调塔操作要迅速准确。
6.4.1 调塔前的准备6.4.1.1 用蒸汽吹洗主、副塔的气体进口阀和出口阀,及有关串阀,使阀门及管道中的结晶溶解。
6.4.1.2 适当调节冷却水,加大主塔取出量,减少向主塔加液。
6.4.1.3 加高副塔液位,向综合回收段加浓氨水至符合调塔的高度。
6.4.1.4 主塔接近取空时,停止取出,并用蒸汽吹通取出管道。
6.4.2 变换气体阀门6.4.2.1 开一主一付一综合时打开新主塔进气阀、关老主塔进气阀、关老主塔尾气串联阀;开老主塔尾气阀、开老主塔尾气串联阀、关新主塔尾气阀。
6.4.2.2 开两主一付一综合时打开新主塔进气阀、关老主塔进气阀、关老主塔出口串联阀;关新主塔联通阀、打开老主塔联通阀、开老主塔出口尾气阀、开新主塔出口串联阀、关新主塔出口尾气阀。
6.4.3 调节正常。
6.5 巡回检查6.5.1 根据操作记录表,按时检查及记录。
6.5.2 经常检查回收清洗塔液位。
6.5.3 每十五分钟检查一次系统各点压力和温度。
6.5.4 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冷却水箱和冷却水温度及出水中是否带氨。
6.5.5 每1小时检查系统设备、管道等的泄漏情况。
7 开停车操作7.1 开车7.1.1 接到开车通知后,向各塔加入部分氨水,然后关闭放空阀。
7.1.2 待变换通知送气后,开主塔入口,开主塔出口串阀,去副塔底部,进入塔内。
开副塔出口阀,去综合塔底,开放空阀。
7.1.3 待副塔CO2结果分析合格后(不超0.4%),开去回收塔入口阀,并通知压缩岗位。
7.1.4 待主塔CO2结果达到工艺,通知一楼取出,并开浓氨泵、碳化泵,向主塔加液。
7.2 停车7.2.1 短期停车7.2.1.1 系统保压状况下的停车。
a 加大主塔取出量,并根据综合塔清洗段出口碳化气成分减少或停止向副塔加入浓氨水。
b 与变换、压缩工段联系,切断气源,关闭主塔气体进口阀、主塔气体出口阀与副塔气体进口串联阀、副塔气体出口阀、清洗塔出口阀。
c 停各泵,并关闭各塔冷却水阀(冬天注意防冻)。
d 利用主塔塔内余压,继续取出,当取出液的固液比降至5%-10%时,停止取出,使系统处于保压状态。
7.2.1.2 系统需检修的停车按长期停车步骤进行。
7.2.2 紧急停车如遇全公司性停电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等紧急情况时,须紧急停车,步骤如下:立即与变换、压缩工段联系,切断气源,迅速关闭主塔气体进口阀和清洗段气体出口阀,然后按短期停车方法处理。
7.2.3 长期停车7.2.3.1 按短期停车步骤,加大主塔取出量,塔内结晶悬浮液取完后,切断气源,停各泵。
7.2.3.2 利用塔内余压将主、副塔内的液体全部压入母液贮槽,清洗回收段的液体全部压入稀氨水贮槽。
液体压完后,开启清洗塔放空,系统卸压,并排净清洗塔内的液体。
7.2.3.3 向主塔、副塔内加软水至2~3米高,开启主塔与副塔底部液体联通阀。
主、副塔内的软水用碳化泵同时打循环1小时左右,洗净塔内残余氨气,同时清理塔内结疤。
然后将塔内的溶液回收稀氨水槽。
7.2.3.4 系统从主塔至清洗塔气体出口管止,用清水进行置换。
按流程依次向主塔、副塔、综合塔塔及系统管道加水,直至清洗塔放空管有水溢出为止。
然后拆开各塔底部液体出口阀后法兰,将水排净,如此重复2~3次。
取样分析,氧气含量大于20%,气体中无氨味为合格。
7.2.3.5 浓氨水泵、碳化泵进出口管线用水清洗合格。
7.3 原始开车7.3.1 开车前的准备对照图纸,检查和验收系统内所有设备、管道、阀门、分析取样点及电器、仪表等,必须正常完好。
7.3.2 单体试车碳化泵、浓氨水泵、软水泵单体试车合格。
7.3.3 系统吹净和清洗7.3.3.1 吹净前的准备按气、液流程,依次拆开各设备和主要阀门的有关法兰,并插入档板。
开启设备的放空阀、排污阀及倒淋阀,拆除分析取样阀、压力表阀及液位计的气、液相阀。
人工清理碳化塔后,装好冷却水箱及封头。
7.3.3.2 吹净操作用0.2~0.3MPa的压缩空气,按气体流程逐台设备、逐段管道吹净(不得跨设备、管道、阀门及工段、岗位之间的联接管道)。
放空、排污、分析取样及仪表管线同时进行吹净,吹净时用木锤轻击外壁,调节流量,时大时小,反复多次直至吹出气体清净为合格。
吹净过程中,每吹完一部分后,随即抽掉有关挡板,装好有关法兰。
7.3.3.3 系统清洗1) 塔系统分别由塔顶向碳化塔、副塔、综合塔加入清水进行清洗,直至各塔底部出水清净为止。
2) 泵进、出口管线拆开碳化泵、浓氨水泵、清水泵进口阀前法兰和泵出口管道与有关设备的连接法兰。
先将各泵进口总管、支管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装好有关法兰。
7.3.4 系统试漏和气密试验7.3.4.1 试漏关闭主塔气体进口阀和综合塔放空阀。
按流程依次向主塔、副塔、综合塔加清水,待水分出口有水溢出时关闭水分出口阀,让系统充压,并将系统压力控制在0.6MPa。
检查各泄漏点,发现泄漏卸压处理,直至无漏为合格,然后将水从各塔底部液体出口阀法兰拆开处排净。
然后装好有关法兰。
7.3.4.2 空气气密试验a 按流程顺序串联好气体阀门,关闭各放空阀、液体出口阀、倒淋阀及分析取样阀,在综合塔气体出口处装好盲板。
b 送空气升压至0.6MPa。
c 对设备(包括冷却水箱)、管道、阀门、法兰、分析取样点和仪表接口处及所有焊缝,涂肥皂水进行查漏,发现泄漏,做好标记,卸压处理,直至无泄漏,保压30分钟,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开启水分离器倒淋阀卸压,拆除水分气体出口盲板。
7.3.5 系统变换气置换关闭主塔气体进口阀和综合塔清洗段气体出口阀,按流程依次向各塔加水,待综合塔出口有水溢出时,停止加水,关清洗段放空阀。
然后与变换工段联系送变换气,用变换气依次将各塔内的水依次从各塔底压出。
置换时要按流程逐塔进行,使变换气通过所有设备和管道,将系统内的水排净。
气体由水分倒淋管放空,取样分析,氧气含量不大于进系统变换气中的氧含量为合格。
置换过程中要注意进气和排水速度,以防系统成负压而进入空气。
置换结束后,可转入正常开车。
8 不正常现象及处理离心机岗位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离心机岗位的任务、工艺、操作要点及事故处理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离心机岗位的工艺控制及操作。
2 离心机岗位的任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来自碳化岗位的碳铵结晶县浮液中分离出合格的碳酸氢铵成品。
3 工艺流程及设备一览表3.1 流程简述来自碳化岗位的碳铵结晶悬浮液,从稠厚器底部进入离心机布料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结晶浮在筛网上,推料推出结晶为干成品;分离出的母液同稠厚器顶部溢流出的母液一起流入晶液分离器,静止沉降分层,清母液流至母液槽,细结晶液由泵送入稠厚器二次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