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整理资料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整理资料

客观原因:敌人(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强大。 教训:天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争取民 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兴办洋务事业之目的 1.压内——镇压农民起义 2.防外——加强海防、边防 3.固体——发展本集团的政、经、军实力
十五、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三)要不要社会革命。(其中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 对南京临时政府政策法令的评价 进步性: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解除封建旧制 度 的桎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是建立中国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是政治革命。
4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 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是社会革命。
(四)没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一)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二)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
(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 的代表。首先,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 克服 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其次,拜上帝教教义 不是科 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再次,未能正 确地对待 儒学。最后,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题
一、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运动和发起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太平天国爆发原因 1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 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 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 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二、太平天国制度建设的两大方案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 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三)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 质。
五、洋务事业的主要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十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形势、事、人) (一)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的反动统 治致使民怨沸腾;
(二)力量。 十三、三民主义学说内容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 变 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结论因此: 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 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八、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行动 (一)向皇帝上书; (二)著书立说 (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四)办学会; (五)设学堂; (六)办报纸。 九、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问题 (一)要不要变法; (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十、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
(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十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一)不敢否定封建主 义;(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三)惧怕人民群众。 客观: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十分顽固和强大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 行 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联 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结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清朝统治集团腐朽、顽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道 路在中国行不通。
☆十四、三民主义评价 进步性:(一)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 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二)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三)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局限性: 1. 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 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 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 的保证。 3. 民生主义: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从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 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武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