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出自周敦颐《爱莲说》)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陶。渊明(约365—427), 1的、理二想十,九有岁过以建前功家字立居元业时的亮期抱,。负晚青。壮年年更时名,潜抱。有字大渊济苍明生。 2、二十九到四十一自岁号或五仕柳或先隐时生期,。卒二后十亲九友岁私时出谥任靖 江文州缛祭节酒 ,不(久相辞当官于节归参,隐谋。长世后)称来,靖,却节又因先忍做生受过。不镇了军九官参江场军柴的、桑繁彭 泽县令等小官。因(不九满政江治县腐)败人、,官东场晋黑暗末,期又南不朝肯宋 降3、志此辱后身一迎直合过权着贵“初,躬期于耕是诗自在人资4、”05的辞年隐四赋居十家生一、活岁散。时文弃家官归。田,
飞鸟相与还
7.[相与还]结伴而归。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
山。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
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8.[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欲辨已忘言。9.[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
却不知怎样表达 。
这里边有人生的 真正意义,想辨 别出来,却没有 合适的语言表达。
围。❸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忧国忧民、思念亲友
等)
的情感(或豁达宽广胸襟)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诗中的人和景: 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作者
❶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傍晚时分, 作者在东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 撷(xié)着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 南山,看到夕阳西下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 飞鸟结伴而还。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心远”。即心 志高远。“远”,有远离 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 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 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 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前四句写自己远离世俗的情怀,他虽然“结 庐在人境”,但对车马喧闹他却充耳不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看破了现实而超脱 于世外,是因为“心远”才有了“地偏”。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公元405年秋,为了养家糊口,陶渊明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 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 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 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 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 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 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 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 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 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 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 天县令的彭泽县。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❶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傍晚时分,作者在东 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撷(xié)着菊花, 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看到夕阳西下时, 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❷通过这几句诗, 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 自适的情感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饮 Nhomakorabea陶酒
渊 明
陶渊明,365-427,一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 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 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 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 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 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 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 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 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 官归隐,从此躬耕田 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 祖,和山水诗的鼻祖—— 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 谢”。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 淡、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 田园风光的图景。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胸襟
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 自然、悠闲自适的情 感和超然物外、豁达 宽广的心胸。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 喧”呢?
(古代的人出行一般——双脚。 车马——达官显贵。) “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 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 这种应酬和交往。意指作者疏远 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 权力、地位、财富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 换成“望”?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 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去 “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 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闲恬静的心 情。
理解: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 田园生活,❶表现了作者对 污浊官场的厌弃、❷对田园 生活的热爱❸以及决心归隐 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心远地自偏
3.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尔, 如此,这样。
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
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思想远离
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4.[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悠然见南山。 5.[山气]山间的云气。 山气日夕佳, 6.[日夕] 傍晚。
在离官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 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 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 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 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 自然的面目) 就此辞官归田,不再出 仕。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 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 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王维曾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 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1.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
而无车马喧。 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尔? 2.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海南省中考题)
【2016·海南省】
(二)古诗词阅读(5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此句勾起作者无限联想: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 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理解: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这句诗的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 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情感)?
答题模式: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凄美、凄凉等)
的画面:
时间+人物(作者)+地点+事件(所
做之事、所见之景、所想事物)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 (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新自然、安静祥和)的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 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 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答案】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 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 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 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
和“
”。(2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
的画面。(3分)
答:
9.心远 悠然。
10.(3 分)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 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生活是那样的优雅;“悠然见 南山”,心境又是多么超然,眼看山中的景色到 傍晚时越发美好,飞鸟们也相约结伴而回,这是 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丽图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