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古典诗文2014-04-25 15535d56b7b40102ej8p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把不能让人骑乘驮运的实告诉他)。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追查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判决处死,请审理他。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律当(判决)诛”①控制、抑止,“按兵不动”。
②考查,研求,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编者按”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之)奏,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 告诫)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①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
②谦辞,用于自称~人;~见。
同“仆”。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壁~垒。
坚~清野。
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①“汉王复如壁”。
②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缺点,错误语~。
通~。
弊~。
2、损害,祸害祸国~民。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之次所旁丛寺中”。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生卒年不详。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通“趋”。
趋向;奔向 / 左右趣之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恤问,劳问)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存亡继绝】1、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断绝的后嗣再续。
存、继使复存,使继续。
2、是生存还是灭亡,是继续发展,还是灭绝。
形容形势万分危急,已到生死关头。
绝断绝。
续延续。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严惩不贷”;“责无旁贷”贷推卸。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到,及力有未~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感激“然则德我乎”?2、通“得”。
取得,获得。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
3、恩惠。
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
诏群臣议之。
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
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
浩曰“此非上策也。
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今兴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劲躁(刚强而急躁)之人,不顾后患。
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
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
)内寇(寇,侵略者来侵犯),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所谓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两得之势也。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
(《北史·崔浩传》)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谷物成熟~岁(丰年)。
五谷丰~;2、立刻~时。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
~狱;2、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
~押。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不刊之论”。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1、“舅夺母志”;2、“三军可夺帅也”。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1、迎合,偏袒~附。
~其所好。
~谀逢迎“刚正不阿”。
2、大土山,“访风景于崇阿。
”3、山的弯曲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矜伐自夸。
“~善(夸自己的好处)。
~智。
不矜不~。
”矜1.怜悯,怜惜~悯(怜悯)。
~惜。
~恤。
2.自尊,自大,自夸~夸。
~伐。
~恃。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声色犬马泛指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
妻孥妻子和儿女。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干1.触犯,冒犯,冲犯~扰。
“哭声直上干云霄”。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
~仕。
3.关连,涉及~系。
互不相~。
4.盾。
“刑天舞干戚(刑天挥舞着盾斧),猛志固常在。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1、法式,标准~局。
~律。
~式。
2、击,打~斗。
~杀。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金悬赏,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千金买我的人头,赏给万户的封邑,我给你一个恩惠吧。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探望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过故人庄”;“一日,大母过余”。
过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之。
”(同“让”)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误遗憾正怨恨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误捆绑正停留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1、束缚,拘束~押。
~绊。
2、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
~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妒忌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1、病,讳~忌医。
2.恨~恶如仇。
3、同“嫉”,妒忌。
4、弊病,缺点“寡人有~”。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1.节省,不浪费~省。
克勤克~。
2.贫乏,歉收~月。
~岁。
~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选拔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1、书信信~。
书~;2、选择~拔。
~选。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夸耀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恃才放旷”;“自矜功伐”。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禁令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常禁通常的禁令。
铭1、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
~文。
~志。
墓志~。
座右~。
2、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撤除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捐弃前嫌”。
“为国捐躯”。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误刊登正删除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私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结党营私”。
“不刊之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正能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勤克俭”。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正督促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1、赋税;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免其课役” 。
“课以重税”。
2、占卜。
“有能课者,使之课,莫不奇中。
”3、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误逐步正订正,改正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1、厘者,“理也。
”治理,处理,整理。
“厘定,厘次(整理编次)”2、极小,极少量。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正美好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令尊(家父)、令堂(家母)、令郎(犬子)、令爱(小女)。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误掠夺正拷打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不胜=不堪。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劳问慰问。
宁1、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
归~。
2、守父母之丧,丧假(同“忧”)“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
3、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正通“疲”,疲乏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正以女嫁人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1、以女嫁人。
2、娶女子为配偶。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