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
烧结厂环保车间陈云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材料、人力成本大幅度涨价,钢铁企业迎来微利时代。
冶金企业风险性较大,更必须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突出安全管理,杜邦公司有句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福利”。
因此我们必须“向管理要安全”、“以管理求发展”。
才能在这个微利时代不被吹垮,才能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标准化企业。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理念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日益重视,它也将成为企业管理文化中的关键一环。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心得,干部职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制度、机构及其运行水平。
开展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盲目性自发生安全管理上升到系统化理论的高度,可以由单纯的数据分析、管理工具、规章制度等的“刚性”管理,通过安全管理文化的认同,凝聚成一种由共同的心理趋向、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调控的“柔性”安全管理。
我们认为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建立正确的企业安全管理价值取向。
它主要包括:
1.对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关系的理解。
它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规划、机构设置、资源投入的取向。
2.对安全管理与社会效益关系的理解。
它决定了管理者责任、精神层次定位的取向。
3.对安全管理与职工幸福关系的理解。
它决定了安全管理中用工、分工、考核、奖惩、教育、培训的取向。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
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基础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停产整顿等处罚,企业正常生产受影响;
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
3.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
二、建立恰当的企业安全管理方式
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所选择的角度、手段等。
1、“以人为本”、民主化的管理
安全管理中,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激励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层是车间主任,是具体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三层是班组,直接负责施工。
三个层次分工不同,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组织相关责任人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
意见,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正确和实施的顺利。
企业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2、激励化的管理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
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
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
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可以适当提高安全风险抵押兑现标准;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3、情感化的管理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
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
在企业内部,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很注重,常常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解决职工的住房、子女入托以及汽车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总之,要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4、推进四全安全管理
所谓“四全安全管理”是指“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
全员-从公司领导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实习人员)都要管安全;全面-从生产、经营、到辅助车间、各部门都要抓安全;全过程-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全天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环境,•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
总之,“四全”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企业搞安全管理,不能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为了某一个目的而搞突击,必须从根本出发,根据单位特点,循序渐进,从细节出发做到四全管理,纠正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整改设备、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标准化管理。
三、控制事故,提高现场安全标准化水平
1、事故控制方法
至此,我们知道了事故的发生,物的因素是产生事故的基础条件,物存在着不安全状态如遇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触发就会造成事故,在人一物体系中,人一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干扰,互为条件的。
根据事故交叉模式理论,为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交叉,控制事故必须是全面地、全方位地系统控制人和物危险因素。
2、控制事故的一般方法和优选次序
(1) 消除机械设备、加工方法、材料或厂房结构中的危险因素。
(2) 用封闭或防护手段控制危险出现之处。
事故的产生是能量失去约束失散而造成的。
在能量易蓄积、变化以及可能与人接触的部位,采用封闭或防护手段,如压力容器安全阀、传动轴装安全罩、吊车吊钩极限装置等等。
安全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求控制安全装置在使用中保持可靠性。
(3) 严格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4) 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危险预知训练,提高人的安全技能,减少人为失误。
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制度化、法制化管理。
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关键是严格管理,从严治厂,依法治厂,采用培训先行,依法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上,根据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在及时修订完善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上下功夫,实现生产有章程、管理有制度、作业有标准。
同时采取必要的生产现场安全检查,检验安全目标实施情况和管理方法落实,才能真正做到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