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井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 茂县县城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 吉林东北建筑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茂县县城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程》大口井、大口井走道板的建施、水施、电施、结施、工艺管道、道路、总平面,以及本工程的工程量清单。
3 现行的国家、行业颁发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的规范、标准、规程等。
4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等的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方针政策,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
5 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及技术经济条件。
6 本公司依据GB/T19001—2000 质量标准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依据GB/T24001—1996 环境管理标准编制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依据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编制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7 本公司自身的技术力量、机械装备情况以及各项企业管理制度。
二、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1 法令、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年第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三)第393号国务院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四)建筑部第80号《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24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
2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3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目录三、工程概况1. 地理位置及施工条件大口井位于茂县踏水登岷江河流东岸河漫滩上,该处河水最低水位1551.05米,最高洪水水位达1557.31米,近期大口井附件最低水位约1552米。
大口井共六口,总高度26.4米。
井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9.6米,其中设计地面以下部分高14.15米,设计地面以上部分高5.45米,井筒上部为建筑为框架结构,高6.8米。
大口井内径为8.0米、壁厚为0.70米,内部配置两台深井泵。
2、工程特点及难点2.1工程所处的岷江河道相对狭窄,水流较急,必须采用围堰, 围堰施工难度大。
2.2 因大口井位置在岷江河流中或河滩上,设计地面在最低水位以下5.6 米,井内部排水问题突出。
2.3 大口井施工力争在汛期前完成,工期特别紧。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1 放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坐标及标高,采用全站仪、水平仪对基坑开挖线进行准确定位,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复核,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误差不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
1.2 围堰该分项工程采用土石围堰围护,砂砾石填筑,在岷江中部顺大口井线路方向,离大口井中心距离不小于10 米通长布置,为保证围堰高出汛期洪水最高水位,围堰高4.5 米,顶2 米,迎水面1:1 放坡,背面1:0.6 放坡。
离井壁上口不小于1 米,防止坍塌。
2土方开挖方案2.1 喷锚支护施工a 在开挖过程中优先选用1:1.5 坡度系数放坡,若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文条件影响过大,采取喷锚支护施工与基坑土方开挖交叉同步进行。
b支护施工程序c土方开挖应根据支护要求分层进行。
基坑壁采用人工修坡、坑壁表面平整,严禁在坡底掏挖或形成倒坡。
d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测量基坑周边位移。
根据位移结果,随时修改参数和施工方法。
2.2支护施工安全措施a支护工作面开挖出后,及时修坡挂网,喷砼,砼搅拌场搭设防雨棚,以便在下雨时进行喷砼作业。
b在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基坑周围地下管线,锚杆应从管线上下穿过。
c土中喷锚支护技术是将喷射砼、钢筋网、锚杆与土体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土体的强度,并通过压力灌浆提高土体强度,使土体成为整个支护结构的一章,这样土体不会产生过大变形而出现被动土压力,并利用位移反馈法,确保设计、施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此支护形式属于主动支护结构,明显优于灌注桩等被动支护结构。
按照基坑支护施工经验,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可完成的工程量按基坑壁壁面积计算可达100平方米以上,完全可以跟上土方开挖的速度。
由于施工机械设备体积小,护壁施工作业要求小,基本上不影响土方开挖。
护壁施工与土方开挖同步进行。
按护壁施工与土方开挖总工期计算,喷锚支护方案可比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方案,总工期可大大缩短。
2.3 质量保证措施a 由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施工程序及施工质量管理,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b 在由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加固施工队伍中抽取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施工队。
任命各作业队的队长及专业质检员,严格执行各项具体施工的质量管理制度及监督各操作程序的具体实施。
c 建立材料的选材、验收、保管制度。
严禁使用不符合喷锚支护技术的各种材料。
d 对井坑进行定时的严格的位移监测,将测试,分析结果及时报告工程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贯彻于施工过程。
2.4 土方施工方案根据基础平面布置图的说明,场地内地质复杂,基坑设计埋深较深,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大开挖。
2.4.1 本工程土方采用机械、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案。
a 土方挖至距设计标高20cm 停止,现场会同质检站、设计院、建设单位共同验槽合格后采用人工清底,立即浇筑垫层封闭。
避免基底土层被太阳光暴晒和雨水浸泡,而影响持力层。
开挖后,必须作好排水工作,发现异常及时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即时处理。
施工中,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与设计不符时,必须按设计规定换土,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4.4.2 开挖必须根据基坑土质情况进行处理,确保边坡安全和施工安全。
土方开挖随挖随运,轴线及整个基础基坑外0.8m 范围内不堆土防止遇水垮塌;4.4.3 根据本工所处地理环境,及其气候条件,施工时,基坑外围设明沟;采用水泵明排,以免雨水汇集基坑积水,同时,基坑土方开挖后及时组织验槽,及时封闭基底,4.4.4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组织设计、地勘、建设、质监、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槽,合格后,立即浇注垫层砼。
4.4.5 为了基坑边坡的安全,挖出的土方严禁堆放在基坑边沿。
4.5 回填土方土方运到现场后,由人工转运至基坑回填,其平均运距为建筑物边长的四分之一。
a 人工回填遵循下列技术要求填土顺序:先深后浅。
填土方法:分层铺填机械夯实,局部人工夯实,分层厚度为30cm一层,夯实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并采用环刀取样法,基坑回填土每20-50m3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必须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b 填土注意事项填土施工前,必须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所有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土方回填碾压时,夯实痕迹相互搭接1/2 ,防止漏压。
分段填土时,每导层接缝处必须作成斜坡形,碾压痕迹重叠0.50-1.00m 。
上下层错开不小于1.00m。
填土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预埋沉降量,若设计无要求时,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土方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基础填土前必须对回填所用土方应清除草皮,树根和垃圾等杂物,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0。
注意的是对于天然地基基础,应在室内外土方均填至设计要求标高后,方可施工上部结构。
4.6 基坑开挖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4.6.1 应急措施便于及时处理。
(2) 在施工中如发现局部边坡位移较大,须立即停止开挖,通知围护班组做好加固或加密锚杆处理,进行边坡喷混凝土,待稳定后继续开挖。
(3) 如施工过程中发现水量过大,及时增大集水坑和抽水设备进行处理。
4.6.2 注意事项(1) 坑边0.8 米范围内不准堆积弃土,不准堆放建筑材料、存放机械及行车。
基坑边外部荷载不得大于15kpa。
(2) 周边常流水应离井距不小于5 米,防止渗水进入基坑及冲刷边坡,降低边坡稳定。
(3) 采用48钢管连接做护栏,立杆打入土层中深600mn以上, 基脚用素混凝土浇实,间距2000mm高1200mm上下用涂有黄黑色漆的钢管连接,并用密目网封闭。
5 井内降水5.1 大口井内部排水采用离心泵泵和泥浆泵排水,设备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定。
5.2在井筒开挖区域外布置不小于2m*2m*1.5m的集水坑,集水坑与大口井用排水槽连接。
5.3 安放潜水泵:在集水坑上方用两根8#铁丝固定潜水泵电机位置,测坑壁将潜水泵缓缓放入坑底上高0. 5m井口横向布钢管,通过8#铁丝将潜水泵固定于钢管上。
输水管引至污水排放位置。
终保持井内处于低水位状态。
要定时测量观察井水位降深,填写降水记录和绘制水位降深曲线。
以便准确掌握降水范围内,地下水位降低情况。
5.5潜水泵电缆不得有接头、破损,以防漏电。
5.6降水期间,必须24小时有专职电工值班,持证操作。
直至井筒施工完毕后方可撤除水泵。
6井筒钢筋砼工程施工方案6.1钢筋砼工程施工程序6.2 基础垫层挖槽过程中,跟槽人员将原土铲平至槽底标高, 垫层沿周边增加宽度到240砖胎模边缘处,在垫层上作240mm厚砖胎模,砖胎模高度0.60m,砖胎模内侧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保证地下部分建筑、构筑物底板的几何尺寸。
6.3 模板安装本分项工程模板采用定型模板, 安装前必须先复校基础轴线和水平标高,弹出模板安装内外边线。
模板是钢筋砼按设计形状成型的模具。
钢筋砼结构的模板由模板及支撑系统两部分组成。
模板直接接触砼, 使砼筑成设计规定的形状和尺寸。
模板要承受自重和作用在上面的结构重量及施工荷载。
支撑系统是保证模板形状, 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的构造措施。
因此,根据本工程结构特征及其所处空间位置分别选择和设计不同的支撑系统。
在现浇钢筋砼结构施工中,对模板系统要求如下:必须能确保结构和构件各章的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模板与支撑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及整体的稳定性。
模板系统构造要简单,装拆要尽量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模板拼缝严密不得漏浆。
2.8.3 模板工程及其支撑系统IJ钢管48X3.5'、转和Q味莹娠框架梁板支模节蛇2.831模板及支撑选择a框架柱、构造柱均采用大模板作侧模,①48X 3.5钢管支撑。
b矩形柱子模板采用钢模板,①48 X 3.5钢管搭设灯笼架支撑;对于截面大于500X 500的柱子或高度大于4.00m的柱子,沿柱高设①12@45(对拉螺栓。
柱子浇筑高度大于4.00m时,在柱子中部设一个门字洞,以便砼浇筑。
c楼板底模采用18厚竹胶板,经计算,采用100X 100木枋@450 作背杠,①48X 3.5钢管满堂架支撑,立杆纵横间距1200,横杆步距1500。
b)梁模板d框架梁侧模采用钢模板,底模用12厚竹胶板,梁模板支撑采用双排脚手架。
e梁高大于600时,沿梁长方向@500增设一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等1100时,设两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2000时,设三道对拉螺栓。
f梁底模采用12厚竹胶板,侧模采用钢模板,支撑系统采用①48X 3.5钢管双排架。
2.8.3.2 模板安装a梁板跨度大于4.00m时,模板应按全跨长度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