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
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报以德勿抱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贤相吕蒙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解释:用什么来报答恩惠呢?应该是用公平正直来回应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让海水冲走怨恨》。
2、知行合一:关于报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为父母洗脚;教师节感恩;辅导同学功课……4、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那件事情最让你感动?把大选报答父母恩情的具体做法写下来。
四、总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4、忠信谦德之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孝行楷模陆陇其》。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左传·文公元年》解释:忠诚,意味着德行的纯正;诚信,意味着德行的巩固;卑让,意味着德行的基础。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最美义工》。
2、知行合一:关于良好的德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他人……3、与人交往时,我们应当用自己优秀的言行去影响他人。
我们应该这样做:①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②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
③按照道德准则去爱护、影响他人。
四、总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生活中,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恩情记在心里,将令人怨恨的事情都忘掉,我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
第二单元明理学道5、物虽小勿私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陶母退鱼》。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弟子规》解释: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据为已有。
如果将其私藏,品德就会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一个苹果的教训》。
2、知行合一:关于物虽小,勿私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公共财物不据为己有;喜欢的玩具不随意拿走;捡到东西及时归还……3、外出旅游时,看到路边的樱桃已经成熟,我们应该这样做:①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自己不去摘樱桃吃。
②阻止朋友去摘樱桃,告诉他(她)这样做不对。
四、总结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私自将它据为己有,这样做是不对的。
6、已不欲勿施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的卢马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释: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湿座位》。
2、知行合一:关于不要把事情加到别人身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多换位思考;不过分苛求;能相互支持……3、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这样做:换位体验,换位思考。
四、总结人与人之间时平等的,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7、巧言者鲜矣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魏徽进谏》。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解释:用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伪装自己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百年老店春和楼》。
2、知行合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大胆表达真实想法;不轻信花言巧语;面对错误敢于质疑;多交敢说真话的朋友……3、数学课上,你觉得老师讲的一道题不对,就在分组讨论时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老师肯定不会犯错误的,你应该怎样做?请选择①相信同学们的说法。
②直接在课上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在科协何老师探讨这个题目。
四、总结我们只能相信真实的、值得信任的话语,不能相信花言巧语。
8、远名利重节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不为五斗米折腰》。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众人重利,炼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庄子·刻意》解释:众人看重利益,廉洁正直的人看重名声,贤达的人崇尚志向,圣人推崇精神。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抗日英雄赵一曼》。
2、知行合一: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辈们的精神?有远大的志向;有坚强的意志;为共产主义为奋斗……3、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①我的理想。
②确立理想的原因。
③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总结在名与利面前,品行低的人看重物质利益,修养高的廉洁之士则看重气结和名誉。
第三单元静以修身9、不如人当自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陆羽血衣》。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弟子规》解释: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
学问和才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就应当奋发图像强,努力赶上。
如果是自己的衣食不如别人,也千万不要生气忧伤。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小鹏变形记》。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发现身边的优秀典型;比比谁的道德品行更高尚;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四、总结每个人都要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而不是比谁穿的衣服漂亮,比谁的生活条件好。
学着欣赏周围那些品行好的同学,并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0、近贤者敬爱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潜心学习的吕公著》。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礼记·曲礼上》解释:对于品行高尚的人,我们要亲近他、尊敬他,敬畏并爱戴他。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故事《学习先进榜样争做美德少年》。
2、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向有德行的人学习什么呢?学讲诚信;学会宽容;学帮助他人;学正直做人……3、寻找班级好榜样,并制定一个向榜样学习的小计划。
四、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1、不修身貌甚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裴度还带》。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如貌甚恶二责妍影于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