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包锅炉燃烧自动调节完整系统new

汽包锅炉燃烧自动调节完整系统new

第六章汽包锅炉燃烧自动调节系统§6-1 比值控制系统定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一般是流量)自动保持一定比例关系的自动调节系统,成为比值调节系统。

主动流量、从动流量:比值控制中的两个流量,其中之一G1称为主动流量;另一流量G2称为从动流量。

通常,主动流量G1不加控制,以从动流量G2作为系统的调节变量,通过改变G2,维持两个流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被调量:是两个流量的比值K= G2/ G1。

一、单回路比值控制系统任务:由于生产过程需要,流量G1经常发生变化,而控制的任务是使流量G2跟随G1的变化,并使两者的比值保持不变,即G2=K G1。

1.定值型单回路控制系统21该系统定值I 0不变,而被调量为21GG I I ,由于采用了PI 调节器,所以稳态时能保证210G G I I I =,即:2210201112G I G I G G γγ=⇒=⋅⋅γγ2. 随动型单回路比值控制系统K zKγ2PI γ1-G 2G 1I G2I G1K uG 1的变化相当于改变调节系统的给定值,而G 2则是被调量。

因此,当G 1变化时,G 2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

由于PI 作用,所以稳态时,有:11122212G K G G KG γγ=γ⇒=γ 当主动流量G 1未变化,而从动流量G 2因某种干扰发生变化时,通过回馈调节自动消除扰动;该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随动系统。

二、 双回路比值控制系统主动流量G 1也需要进行控制,则可采用下面的双回路系统。

回路1的给定信号为g (可改变),被调量为G 1 , 稳态时:G 1=g/γ1。

只要改变定值g ,就能改变主动流量G 1,即可控制G 1。

1G 2G 22(2) 回路2:给定信号为G 1γ1K ,被调量为G 2。

稳态时:11122212G K G G KG γγ=γ⇒=γ。

能实现:主动流量G 1可根据需要加以控制,而从动流量G 2可根据G 1的变化按比例改变。

三、 串级比值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调节:主被调量S 为能反映G 1、G 2之间实际比值关系的参数,通常为成分(如反映燃料量和空气量比例关系的烟器含氧量O2)。

主调节器PI 1:维持S 为给定值S 0,即维持实际流量G 1、G 2之间为最佳比值。

比值起校正:由于通常S 对于G 1、G 2的响应有较大迟延,因而PI 1的输出不直接控制调节量G 2,仅对流量信号1GI 2G I 的比值起校正作用。

而由副回路对G 1、G 2进行比值控制。

G 2S 0G 2四、比值调节系统整定比值调节系统中,不论是主动流量的调节回路还是从动流量的调节回路,均属于单回路调节系统,调节器一般为PI 。

对于流量系统来说,工艺上要求运行工况尽量平稳,不希望调节阀门在大范围内频繁动作,以免流量大幅度波动,所以要求调节过程的衰减率尽量大些,甚至可使φ≈1。

§6-2 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的概述 一、 任务基本任务:使燃料所提供的热量适应锅炉蒸汽负荷的需要,同时保证燃烧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可细分为如下三点:○1使燃料所提供的热量适应锅炉蒸汽负荷的需要; ○2保证燃烧过程的安全性; ○3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

(1)锅炉蒸汽量满足汽轮机需要的标志:汽包压力和蒸汽压力。

当锅炉供应的蒸汽量>汽轮机的用气量,汽压P T、P b均上升;当锅炉供应的蒸汽量<汽轮机的用气量,汽压P T、P b均下降;当锅炉供应的蒸汽量=汽轮机的用气量,汽压P T、P b均稳定。

任务1:保持汽压为给定值P T经济性:要使煤粉在炉膛内安全燃烧,完全燃烧必须使煤粉和空气保持最佳配合(即保证炉膛内过剩空气系数为最佳值α)任务2:保持煤粉量和空气量的最佳配合(看排烟中含氧量)。

(3)安全性:保持炉膛压力为给定值S T。

目前大多数锅炉都为负压炉,其负压给定值为-20~-50Pa (-2~-5mm H2O柱)。

S T过大(负得小)——由于炉膛压力波动,向外喷火事故;S T过小——漏风↗,炉温↘——热交换、燃烧异常,排烟热损失↗,热效率↘。

任务3:保持锅炉炉膛负压S T。

即保持送风量和引风量相适应。

燃烧过程三个调节量:B、V、V S,三个被调量:P T、α、S T。

燃烧量B 送风量V 引风量V P T αS T三个子系统:即B调节系统、V调节系统和V S调节系统。

二、影响燃烧调节系统组成的几个因素(1)运行方式(a).母管制还是单元制母管制:P M 蒸汽母管单元制:单元制(b).带基本负荷还是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带基本负荷:没有机、炉、电协调控制系统,。

参与调峰和调频:具有CCS。

(c).定压运行还是滑压运行定压运行:汽压不随负荷而变;滑压运行:汽压随负荷而变。

D(2)锅炉的结构——汽包炉还是直流炉(3)制粉系统形成——直吹式还是中间粉仓式若为直吹式,则燃料燃烧系统应包括制粉系统。

(4)燃料种类——油、煤、气三、单元机组的两种基本运行方式1.炉跟机方式:锅炉调汽压,汽机调负荷μB—燃烧率,即B和相适应的V、V S;μT—汽机调节阀开度;P T—机前压力,调节阀之前的压力;N E—发电机的突发功率;N0—功率指令,即为要求单元机组发出的功率。

调节过程:N0↗——△N↗——通过功率调节器,开大μT——进汽量迅速↗——N E快速↗,快速适应N0的变化;(汽机侧)另一方面:因为μT↗——使P T和P0↘——通过汽压调节器,μB↗,W↗。

由于燃料的燃烧、传热、水的蒸发等过程都要有一定的时间,所以锅炉对负荷变化的响应比汽轮机要慢得多。

在这段时间内,随着锅炉汽压的降低,锅炉立即释放出它的蓄热并产生蒸汽,以暂时满足负荷增大的需要。

优点:充分利用锅炉的蓄热,以迅速适应负荷的变化。

缺点:其汽压变化较大。

动作:先动汽机,后动锅炉,故称炉跟机,汽轮机调功率,锅炉调压力,燃烧调节系统的基本任务是:(1)维持汽压P T;(2)保证经济性α;(3)维持炉膛负压S T。

锅炉侧汽机侧2.机跟炉方式锅炉调负荷,汽机调汽压,系统如下图:调节过程:N0增大——△N增大——经功率调节器使μB↗——蒸发量和机前压力P T惯性上升——经汽压调节器——开大汽轮机调节阀——增大汽机进汽量——N E增大,最终使N E=N0。

在保证汽压稳定的情况下,锅炉供多少汽则汽机发多少功率,汽机跟随锅炉而动作。

优点:运行中机前压力P T 和汽包压力P b 相当稳定。

缺点:没有利用锅炉的蓄热,所以机组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差。

结构:锅炉侧汽机侧P TS TS⊿NT燃烧系统的基本任务: (1) 维持功率N ; (2) 保证经济性α; (3) 维持炉膛负压S T 。

本课程主要介绍带基本负荷单元机组的燃烧调节系统。

§6-3 燃烧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在燃料、送风和引风三个子系统协调动作的基础上,将燃烧调节对象划分为汽压调节对象、送风调节对象和引风调节对象。

一、 汽压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研究问题的前提:认为B 、V 和V S 已协调配合好,故可用燃烧率来表示μB 。

(一) μB 扰动时汽压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P T 的变化与汽机调节阀动作有关——与汽机调节系统有关——○1功频电液调节,○2液压调节系统。

○1功频电液调节:保持汽机功率不变(外界功率指令不变),即在P T 变化时,动作调节阀,使汽机进汽量不变。

○2液压调节系统:若电网频率不变,汽机调节阀不变,因为P T 变化,进汽量改变。

由于液压调速,系统不接受功率信号。

μB这里可用燃料量扰动代替μB 扰动。

1. 汽轮机负荷不变(即汽机进汽量不变)时,μB —P T 的动态特性当汽机采用功频电液调节时,μB 扰动后, 功频电液调节器迅速改变调节阀以维持D T (耗汽量)不变,即维持功率不变。

tP b)P TP 1t需解释三个问题: (1) P b 、P T 不断上升,呈积分状态? (2) 在起始时,为什么有一定惯性? (3)△P 2=△P 1?μB ↗——进入炉膛的能量↗——锅炉产生的蒸汽量↗,而流出的蒸汽量不变——P b (P T )↗(因为锅炉产生的蒸汽量>汽机的进汽量);(2) 因为μB ↗——蒸汽量D ↗,有惯性;(3) 汽包压力P b 与机前压力P T 之间的压差△P 与蒸汽流量D 2和过热器阻力成正比,即2b TP P D -∝ε 因为D 不变,所以△P 2=△P 1。

上面的特性可用传递函数表示为:()(1)Bb b K W s C s T s =+。

例:国产200MW 单元机组(哈锅HG-670/140-5)型中间再热燃煤炉特性为:()0.001520.0057()(/%)()13()0.001660.0076()(/%)()13b b BT T B P s W s MPa s s s P s W s MPa s s s ⎧==-⎪μ+⎪⎨⎪==-⎪μ+⎩试验是在185MW 、μB 作扰动5.25%时获得。

2. 保持调节汽阀开度不变(汽机用汽量改变)时,μB —P T (P b )特性t⊿⊿P 1t需讨论两个问题:(1) 为什么会有自平衡能力?μB ↗——锅炉蒸发量↗——P T (P b )↗——此时阀门不动,则汽机进汽量D ↗,从而抑制P T (P b )的↗最终使:锅炉蒸发量=汽机进汽量D ,然后P T (P b )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数值上,并保持不变。

当汽机采用一般液压调节系统时,就是这种情况。

(2) 为什么△P 2>△P 1?D ↗——阻力↗——△P 2>△P 1。

传递函数:12()()()(1)(1)B P s KW s s T s T s ==μ++。

例:上述锅炉,在14.5%B μ=∆时,有()0.095()(/%)()(134.55)(162.67)()0.0828()(/%)()(154)(153.6)b bB T TB P s W s MPa s s s P s W s MPa s s s ⎧==⎪μ++⎪⎨⎪==⎪μ++⎩所以综合两种情况:在μT =C 时,μB —P T 有自平衡能力(液压调节系统); 在μT ≠C ,并且D=C 时,μB —P T 无自平衡能力(功频电调)。

(二) 负荷扰动时汽压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 1. μT 扰动时,P b 、P T 特性(μB =C )t1t(1) 为什么会产生△P 0,且P b 、P T 有自平衡能力?μT ↗——起始时,D 成比例↗——由于阻力↗,产生△P 0——P T↘——D ↘(抑制了P T 的进一步↘)——最终D=C ——P b 、P T 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数值。

(2) 为什么△P 2=△P 1?因为△D=0,即稳定后,D 未变,即阻力未变,所以△P 2=△P 1。

(3)传递函数形式为:12()()()(1)(1)b b T P s KW s s T s T s -==μ++2112()()()(1)(1)T T T P s K W s K s T s T s ⎡⎤==-+⎢⎥μ++⎣⎦在HG-670/140-5型中间再热式锅炉配N-200-130-535/535型汽轮机组的单元机组,试验得:()0.096()/%()(125.67)(173.4)()0.093()0.028/%()(122.34)(167.93)b b T T T T P s W s MPa s s s P s W s MPa s s s -==μ++⎡⎤==-+⎢⎥μ++⎣⎦2. 汽机通汽量D 扰动时,汽压对象的动态特性 产生D 作阶跃扰动的条件是什么?不断开大汽机调节阀tP 1+⊿P 0(1) 为什么P b 、P T 无自平衡能力?因为μB 未变,锅炉蒸发量未变,而输出量↗,这样导致,锅炉产生的蒸汽量<汽机进汽量,所以P b 、P T 均下降并且一直不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