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xx教育理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
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最近出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xx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从2XXX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xx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xx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xx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xx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人生需要光明,阅读滋润心灵土炕上,留着长须的爷爷,戴着老花镜,用苍老的嗓音,与幼年的李xx一起吟唱:“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李xx爱读书。
2XXX年到潍坊就任教育局长,家还没搬,却先把四个书橱搬了过去。
“应该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李xx说,是读书让他顿悟了教育。
最早培养了李xx阅读兴趣的,是他那位从没上过学、靠自修能够读书读报的爷爷。
在李xx刚满3岁时,爷爷就开始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讲其中的典故人物。
尽管受文化所限,有时爷爷也会讲错,如将“若梁灏”讲解成“有个叫若梁灏的人”,但他讲解时那种庄严真诚的样子,却永远铭刻在李xx童年的心上。
李xx还记得,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三字经》的书页上沾上了墨汁,一向和善的爷爷,眼神立刻变得从未有过的严厉。
“现在想起来,老人对书的虔诚,其实是对文化的尊重和皈依。
”李xx说,“虽然爷爷从来没有用大道理讲文化的重要性,但他的行为向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它比金钱、粮食都重要。
”爷爷不经意间表达出的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对书籍发自心灵深处的珍惜,润物无声地影响了一个幼稚的生命,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
上了大学,除了教室,李xx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李xx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文学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着,恍若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时而忧郁,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昂扬……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他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工作后,李xx爱读书的习惯,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李xx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玛丽·凯《掌握人性的管理》,让李xx懂得了管理的真谛,“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阅读告诉我,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李xx说,自己对教育的改革,很多都源于阅读后的思索。
“失败了我负责”: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教语文从“地下图书馆”,到“每天10分钟”,再到“语文实验室计划”,李xx的语文教改从“无意”走向“有意”。
1980年底,李xx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高密县第四中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那时,李xx住在单身宿舍,床铺下塞满了书。
逐渐地,一些被枯燥的学校生活煎熬着的学生便盯上了他的床底——因为高考,学校图书馆是不向学生开放的。
于是,李xx开始把一些书借给那些“盯床底的同学”。
学生们互相转告,很快,李xx的宿舍变得热闹起来……结果,非常不幸的是,连续两次,教导处的老师在自习课上抓到学生读课外书,书上都有李xx的名字。
于是,校领导找来了,明确告诉他,这样下去,会影响高考。
学生忙着去读一些与高考无关的“闲书”,考不上大学谁负责?“地下图书馆”只好暂停“营业”。
可这样一来,学生不答应了。
而且,李xx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学生带来的语文水平的提高。
怎么办?李xx想了一个办法,把地下阅读转向公开,把阅读的剂量变得小一点,把阅读的内容编排得科学一些。
这就是后来的“每天10分钟”课外阅读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供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里。
因为每个材料占用的阅读思考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所以就命名为“每天10分钟”课外阅读活动。
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XXX 年后,一些学生还对李xx说:“老师,你在‘每天10分钟’里说过,‘少年得志一大不幸’;老师,你还说过……”李xx笑笑:“不是我说的,是古人说的。
”“我们不管,反正我们只记住了那个‘每天10分钟’!”“每天10分钟”活动,不仅给李xx的教学带来了自信,也让同学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李xx开始探索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由学生自己“演戏”。
班里还成立了一些特别的学生组织,如“文言实词部”、“文言虚词部”、“文学常识部”、“古典戏剧部”等,每个部都由一部分同学组成。
负责本部分知识的同学,不仅自己要认真钻研,而且还担负着解答同学疑难问题的任务。
知识点“承包”下去后,学生首先要认真自学并填写知识点表格;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处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学生自己编选测试题目,进行自我测试,查漏补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性的检查考试。
这样,在李xx的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各负其责,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年底考试,李xx 那看上去有些乱糟糟的班,语文成绩却非常好!“这些尝试告诉我,要解决语文教学中少、慢、费、差的问题,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大量阅读。
让学生通过阅读,激发自己的思索和感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但在现实中,语文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读几册语文课本、无尽无休地做机械刻板的应试训练,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文化视野狭窄,语言积累贫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只是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说到底,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师的讲授。
”李xx说,“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教语文了,学生也不能再用过去的方法学习语文了。
”后来,任高密四中、一中校长时,李xx遵循着这两个原则,进行了语文教改。
在一中实施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最醒目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用两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其余的四课时让学生到自修室去读书。
在自修室里,配备了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籍。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书报刊进行阅读学习。
自修室同时配备有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
很明显,这是一项很冒风险的实验。
参与实验的语文老师们,一方面对改革心向往之,一方面又都有点惴惴不安。
大家半是玩笑,半是郑重地与李xx讨价还价:“校长,我们也感觉语文应当这样学,但最怕的是高考,如果高考失败了,谁来负责任?”“失败了我负责!”李xx说,他完全理解老师们的心情。
但是,渴望成功首先要不怕失败。
如今,参与教改的首届学生已经毕业。
昝涛,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的高密一中毕业生,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活,曾深有感触地说——高密一中的课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语文实验室计划”。
坦率地说,这种开放式的自由阅读和写作,除了全面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之外,我感到最重要的收获是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和对自由的热爱。
这种实践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才真正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因为偷手表的事,学生葛兰不得不离校,这给了李xx很大的冲击: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再后来,当两个有“流氓”行为的男生出现时,李xx又该怎样处理呢?在李xx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件事让他一直忘不了。
那是他刚参加工作不久,班上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
当时,一位同学的外公从海外归来,带给她一款新颖别致的小坤表。
一时间,这事成了全校的新闻——要知道,在80年代初期,手表可是珍贵的物品啊。
谁知道,不过一个星期,手表不翼而飞了!后来,大家发现与丢表女生同一宿舍的葛兰嫌疑很大。
于是,李xx把葛兰叫到宿舍,让她当着大家的面把箱子打开,“捉贼拿赃”。
让李xx至今无法忘记的是,那天葛兰在现场的脸色,从黄到红,又从红到白,说不出任何理由,只是嗫嚅着,谁也不敢正视,到后来,趴到床上哭了……过了一个多月,葛兰的表哥帮她拿行李回家。
收拾铺盖的当儿,表哥长吁短叹地说,早知如此,他该把自己的手表送给她。
从春节开始,葛兰就为买手表的事和父母闹别扭;但家里实在太穷,供她上学已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了。
葛兰再也没有回来过。
后来,有学生说在集市上曾遇到过她,她做着卖胡椒面的生意,见了老同学头一低就过去了。
“从心里说,我希望的不是这样一个结果。
我想教育出一个诚实的葛兰,但却没有成功,慢慢地我明白了,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李xx说,教育生涯中的这次失败让他知道,不要轻易给学生做结论,更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后来,当李xx遇到两个偷窥女厕所的男生时,他没有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先进行了调查。
“直接对他们进行处罚,对学校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两个孩子来说,一旦被扣上‘流氓’的帽子,就将从此生活在一个被人鄙视的世界里,他们的一生都可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抬不起头来。
”调查后,李xx发现,这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是青春期的心理躁动和对异性的过分好奇所致。
而且,这两个学生迷上了格调低俗的言情小说,这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好奇和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