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

量和时间,抢救完成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充记录
四是各种抢救药物的安瓿、输液或输血的空瓶和 空袋用后要统一集中在一起,以便抢救过后进行 查对。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的】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是落实以 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 服务质量。
【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一)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患者的手术 前讨论与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已经全部完成。
(二)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步曲”程序,设 立确认记录文件。
(三)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 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第一步: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 “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 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第二步: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 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 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第三步: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 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 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术前做到“六查”、“十对”、制度。六查:接病人前查、 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开始前 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 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
(一)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 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项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 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最佳设 置“临床检验医师”)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 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 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 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 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
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 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 全。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 式发生错误
【目的】
安全的手术,拯救生命。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 术式错误的发生,是外科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必须的重要 前提。
案例:
1999年,日本曾经发生一件震惊全国的医疗事故,有 位74岁的男性患者要行心脏瓣膜手术,另一位84岁男性 患者要行部分肺叶切除术,因为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误 将两人的病历错放,又未再进行确认,以至于原先应心脏 手术的病人误将肺叶切除,而应做肺部分切除的病人却做 了心脏瓣膜手术。在美国,也有位糖尿病患者,患闭锁性 动脉硬化症,欲切除左下肢,因手术通知单电脑输入时, 错将左侧输成右侧,医务人员又未发觉也发生了错误截肢 的悲剧。
护理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祝毅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 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 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 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 应该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指因护理事故或纠纷 而造成医院及当事护理人员承担的行政、经济方 面等,以及在医疗护理服务场所的环境污染、放 射性危害、化疗药物、各种病原体、针头刺伤等 护理人员造成危害。
(六)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
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七)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 证明。 (八)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 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 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1.药物剂量有误 2.漏发(多为病人不在) 3.重发(多为定点药物) 4.同病室的人交叉发、错发 5.药品失效 6.发药后未及时服用 7.服药方法不正确
静脉输液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
1.液体配错 2.漏输 3.输液反应 4.静脉炎 5.液体外渗 6.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7.输液速度调节不当 8.输(换)错液 9.静脉空气栓塞 10.输液管堵塞 11.静脉选择不当
用药安全应认真做到“五准确 ”: 1、药名准确 2、病人准确 3、剂量准确 4、途径准确 5、时间准确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 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的】
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 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 况下方可使用口头或电话的临时医嘱与数据报告,要用实 际行动来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获得最安全的医疗服务的权 利。
(四)“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 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 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五)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 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六)各科室应建立“危急值”登记本,认真登记,及时 报告。
【主要措施】
(一)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 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 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 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耗材)。 (四)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 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 要求。
医务人员在以下六种情况下必须洗手或进
行手消毒:
1.接触病人前后 2.摘除手套后 3.进行浸入性操作前 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 料后 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部位 6.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后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要有具体措施,是保障患 者在诊疗过程安全、减少意外损伤的重要举措。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 件
【目的】
积极倡导、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通过学 习“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 通过医院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工作的过程,提升保 障患者安全的能力。
【主要措施】
(一)积极参加由卫生部医政司主办、中国医院协会承办 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愿、非处罚性的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二)医院要积极支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有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制度与机制。 (三)医院有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 性、不针对个人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 的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 (四)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 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 改进,每年至少有二个典型案例进行医院层面的医疗安全 改进分析及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 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 度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
件报告中约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 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 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涉及药师、 医师、护师等多个职种,以及患者本人,需要通 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 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那实习生没敢再说什么。 资深护士在临时医嘱单上写上用药的名称、时间、并 签名。留了医生签名那一栏,说明天让医生给补上就可以 了。
【主要措施】
(一)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或检验数据。 (二)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 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 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 事后应准确记录。 (三)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 它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它检查)结果时,接 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 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对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一经发现 将给以处理。
执行医嘱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 :
1.转抄治疗卡片错误 2.执行口头医嘱 3.重复执行医嘱 4.未及时执行医嘱
口头医嘱范围标准:
1.医生因为正在做无菌操作,不能书写医嘱,而 病人又急需处理时。
2.危重病的抢救时,来不及书写医嘱时。
护士执行这种口头临时医嘱时,有四点要求:
一是肯定要执行 二是执行前对使用药物、剂量、用法须向医生 重复,执行完毕后告知医生 三是随时用一张临床的纸条记录使用药物、剂
护理不良事件举例皮肤过敏破损
2月份某科两位患者术后观察和换药时发 现胶布周围及敷贴下皮肤过敏,有水泡形成 或水泡以破溃,立即给予更换透气性能较好 的胶布固定,更换胶布粘贴位置,局部皮肤 碘伏消毒,保持清洁干燥,无不良后果。 对类似事情如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 疗?
【主要措施】
(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 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 格管理和登记。 (二)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三)加强各种药品管理 ,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 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四)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 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五)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 物配伍禁忌。
前几天,一位资深护士带一实习生,晚上12时,一病 人发烧,实习生报告老师说:“**床病人发烧,要不要 报告医生?”
那位资深护士对学生说:“不用了,我去给打一支氨 基比林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