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单元名称
涉及课题
主要少数民族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加强对边地及民族地区管辖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战国秦汉(封建制度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匈奴: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秦反击匈奴
西汉:王昭君出塞;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秦采取积极防御政策。
汉和亲政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
加强思想控制
战国秦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秦朝: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西汉:解决王国问题
战国韩非子提出加强法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
隋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
君主集权的强化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
第一层次:中国古代史(封建社会)的教材内容重组
专题线索
时期及知识点
涉及课题
国家统一与分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清朝:设军机处
明朝:八股取士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第二层次: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分解
单元
涉及课题
古代经济
经济政策
经济重心南移
水利工程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商业
(城市货币)
战国秦汉
大变革的时代
大一统的汉朝
商鞅变法: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秦:统一度量衡
西汉初:休养生息
战国:都江堰
秦朝:灵渠
春秋:铁农
具、牛耕出现;战国:推广
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
贞观之治
科举制的创立
(隋朝经济)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和同为一家
对外友好往来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辽宋夏金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蒙古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经济重心的南移
(元朝的经济)
(民族政权并立)
(蒙古兴起)
(经济重心南移)
灿烂的宋代文化(一)、(二)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友好交往
开放的对外政策
亚洲(主要)、非洲、欧洲
海陆并重
隋唐日本遣唐使学习政治、文化;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玄奘西游(文化)
辽宋夏金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海路为主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元代对外交往频繁
元加强对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琉球的管辖
元朝进一步发展: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管辖;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明朝:女真
战:女真同明朝
清朝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和:册封、土尔扈特回归
清朝民族团结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评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设哨所驻军、安置土尔扈特回归管辖新疆。
(对内、对外)
治乱兴衰
战国秦汉
(封建制度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伐无道,诛暴秦
大一统的汉朝
秦朝建立统一封建国家
汉朝实现大一统
秦朝:建立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巩固
(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朝:建立
(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朝:反击匈奴、和亲、通西域设机构
汉初:休养生息
(汉高祖轻徭薄赋,文帝、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汉武帝重用人才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三国
东晋
南北朝
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盛一时的隋朝
贞观之治
科举制的创立
隋朝完成统一
唐朝的繁盛
隋唐:完善
(科举制的创立)
隋唐:发展
隋朝大运河
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新疆设机构)、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和亲)
隋文帝励精图治
唐太宗注重吸取教训,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立台湾府
第二层次: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分解
单元名称
涉及课题
对外政策
主要国家地区
对外交往路线
对外交往
战国秦汉(封建制度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汉:丝绸之路(主要)、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主要是政治目的和经济往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科技:隋赵州桥、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文学: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艺术: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
辽宋夏金元(灿烂的宋元文化)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科技: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和火药广泛使用
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文学: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
艺术:两宋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宋四家
明清(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明朝:八股取士,考试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科技:明紫禁城和长城;科技著作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
文学:小说四大名著;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京剧形成
艺术:明董其昌;明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主,明徐渭清扬州八怪
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朝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辽宋夏金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
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军队驻扎、设置哨所、安置土尔扈特部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对外(收复、反击);对内(疆域、边疆开发)
第三层次: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西藏
新疆
台湾
战国秦汉
(封建制度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西汉加强通西域的联系(张骞、班超)、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西洋、俄国、荷兰
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
交往:明朝郑和下西洋(政治目的);引进粮食作物。
冲突:葡萄牙入侵;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反击俄国
第二层次:中国古代文化专题分解
单元名称
教育
武则天选拔贤才
唐玄宗任用贤才,注意节俭。
辽宋夏金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蒙古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辽宋等政权并立
元朝统一全国
北宋:加强
(杯酒释兵权、把地方财、
政、军权收归中央)
元朝;新发展
(行省制度)
元朝:进一步发展
设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西
藏(设宣政院)和琉球的管辖。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秦圆形方孔钱
三国两晋南北
朝
三国鼎立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国重视发展生产
西晋:江南开始开发
东晋南朝:发展迅速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生产技术交流
隋唐
繁盛一时的隋朝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隋文帝发展生产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节俭
武则天发展生产
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朝大运河
唐朝曲辕犁、
筒车
唐朝长安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多。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关键。
科举制
辽宋夏金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杯酒释兵权
将地方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达到顶峰)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削藩;内阁制度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文化
战国秦汉
(封建制度确立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伐无道,诛暴秦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经济)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民族大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二)
明朝君权的加强
君主集权的强化
明朝
清朝
明清:顶峰(强化)
(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
明清:巩固
对外:反击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沙俄)。
对内:加强对西藏(册封、驻藏大臣)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管辖;土尔扈特部回归
第二层次: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分解
第三层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题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