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区域划分、人种分布等常识。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了解人种和语言、文化差异及与居住环境、气候的关系。
懂得对差异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并能运用于生活。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家乡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二、教材解读: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1)人类的家园——地球;(2)重负的大地;(3)我们能为地球作些什么;(4)当灾害降临的时候四个主题构成。
本单元主要是从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切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地球本身的地理学认识、以及地球的外部环境——自然风光、生活在地球上的国家和人的认识。
在客观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亲近感以及确立最为基本的全球意识。
三、教学措施1、采用分组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3、发挥各种资源,如:光盘、网上资料等,让学生视野更宽阔,更好地主动探究相关内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2课时第二课2课时第三课2课时第四课2课时备课时间: 2010 年 9 月 21 日教案总序号:10 课题人类的家园—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2、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度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种无优劣观念。
2、难点: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要尊重、欣赏、接纳。
激情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非常熟悉的母亲,今天我们了解地球上人类的共同的母亲——地球。
活动一地球的形象1 设想:每个人的母亲都有自己的照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吗?请同学们畅谈如果给地球照相,该怎么照。
2 思考与分析:收集地球的照片,分析这些照片是怎么拍摄的。
结合教材,针对大家初看“从太空看地球”照片感到新奇与疑惑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
3 创作:根据理解,用彩色笔等文具画画地球,并设计解激情导入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说词。
活动二“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展1 将课前收集的地球风景图片和有关资料,分组整理手抄报的形式展现。
有关的文字资料,小组总结归纳。
2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分类。
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安排下一步教学。
3 将手抄报贴在教师的四周,组织学生欣赏、参观。
然后分组交流看后的感受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相知道的问题。
活动三介绍“世界之最”1 结合教材第21页提供的材料,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世界之最”。
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尽可能调动课外或其他学科信息资源。
2 教师提供给学生空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将收集的“世界之最”以图片或文字形式放到相应的地方。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谈谈最想去看看哪个“世界之最”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了解了什么?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板书设计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的形象美丽的地球村教学反思1、通过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2、通过设计各种活动的环节,让学生真正明白地球的美丽。
3、教学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人类的家园—地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2、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度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种无优劣观念。
2、难点: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要尊重、欣赏、接纳。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进行实地观察。
但是,地区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
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那么从地球仪上我们都能看到一些什么呢?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仪上的信息(一)观察1观察大小各异的地球仪,通过比较,初步了解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2分小组仔细观察地球仪。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仪上有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23页的知识,初步了解经线、纬线和赤道。
(二)动手制作地球仪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乒乓球等材料,尝试制作地球仪,画上经线、纬线和赤道。
能够识度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2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
确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活动二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1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从地图上找出来。
2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设计一个关于七大洲与四大洋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大洲,在地图上指出某国的位置,大西洋在地球仪的哪个地方?3 阅读小资料,了解亚洲名字的来历,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其它大洲的名字的来历。
活动三奥运会上话国家1引导学生想一想,奥运会哪些地方展现不同国家的标志。
如:运动员入场方阵前的标牌,各国代表队的简称及国旗标志,运动员服装标记,颁奖时的国歌与国旗。
2 通过国旗图案、国名的英语简称等,识记不同的国家。
3 想象2008北京奥运会。
设计运动员入场式课堂小结:通过地球仪来了解世界,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也知道了世界各大洲的名字的来历。
布置作业:搜集四大洋名字的来历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种无优劣观念。
板书设计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仪上的信息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反思1、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找到生活中对地球的认识。
3、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
重负的大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一个地球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一个地球的含义,培养热爱地球的情感2、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会唱《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放声歌唱吧!是谁带给我们美丽的田野?是谁带给我们清澈的小河?是谁带给我们无边的稻田?让我们共同感受地球母亲无私奉献给我们的这一切吧!感悟地球的奉献播放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以水、森林、矿产资源国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让学生了解当今地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更深刻的加深学生保护地球的认识。
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在哪些?师生共同总结: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球的无私奉献,我们居住的美丽环境是地球无私的为我们奉献,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师生同唱《我们的田野》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
(二)地球变挤了1、观察教材中的漫画,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2 、漫画的主题是什么?3、漫画中表现的是什么问题?你能为漫画取一个名字吗?4、你能为漫画中的“地球”和“人类”各配上一句台词吗?5、调查小组展示自己调查的结果,看看我国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口,了解人们对我国人口数量的看法。
6、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贴有漫画的白纸,在漫画周围写下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住房会……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交通会……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粮食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呢?地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板书设计重负的大地我们的田野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地球变挤了教学反思1、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整节课显得特别活跃。
2、学生们对地球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资源了解较少。
3、加强对学生知识的介绍,注重学科整合。
课题重负的大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2、过程与方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2、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一、导入教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往日的地球美丽、富绕,非常可爱,可是如今的地球变成什么样了呢?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下的调查和搜集的资料。
二、教学活动专科门诊——资源科1、展示教材P31的图片和师生收集到的有关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图片或漫画。
2、让每组学生选择其中的三幅漫画或照片(分别体现人类破坏资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三个方面),先在组内讨论。
(1)当你看到这些照片或漫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2)结合有关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3、让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破坏一短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专科门诊——环境科1、准备几组对比鲜明的图片: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2、让各学习小组负责一组图片,围绕图片展开讨论。
小组内部的成员再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另一部分人生活在坏的环境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的生活环境,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
(1)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分别描述他们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2)让学生交换生活环境,再说说此时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3、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当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组织调查环境的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当前环境爱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
4、老师朗诵《寂静的春天》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其带来的后果。
三、活动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2、师总结:地球“变挤”、“变穷”“变脏”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人类和地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板书设计重负的大地地球变挤了地球变穷了地球变脏了教学反思1、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节课显得比较活跃。
2、学生们对于地球资源、环境的保护知识了解太少。
3、加强对学生知识的介绍,注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