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5.5.1 工程概况本项目芦岭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为957.84m,右线970.59m,隧道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围岩为主。
双洞均设计为端墙式洞门口,复合式衬砌,自然通风,组合灯具照明;双洞之间设人行横洞两处。
左洞围岩级别分布:9m入口明洞+66mⅤ级围岩+157.84mⅣ级围岩+558.5mⅢ级围岩+74mⅣ级围岩+79.5mⅤ级围岩+13m出口明洞。
右洞围岩级别分布:10m入口明洞+41.5mⅤ级围岩+107.09mⅣ级围岩+641.5mⅢ级围岩+59mⅣ级围岩+100mⅤ级围岩+11.5m出口明洞。
5.5.2 整体施工方案根据隧道特点选用机械设备,按照“满足需求,确保使用,略有富裕”的原则进行配置,并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性能配套;弃碴采用无轨运输,电动挖装机配合自卸汽车出碴;砼罐车输送,模板台车泵送浇注衬砌;小功率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
施工中作好监控监测与地质超前预报。
为确保施工安全并充分考虑工期等各方面要求,施工时拟采用隧道双头同时掘进,并保持左、右线开挖错开30m 左右,以免洞内爆破时左右线相互造成围岩较大扰动。
5.5.3 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1.施工组织:本项目中的龙王沟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埋深较小,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为主。
隧道总体围岩差、工期紧,同时也是本工程工期的控制性工程。
因此,隧道施工拟由龙王沟隧道施工队分四个小组分别在进出口进行施工,先行在进口处施工,待施工一定长度后在出口处进行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洞内爆破时左右线相互造成围岩的较大扰动,左右线错开一定安全距离施工)。
2.工期安排计划施工时间为2009年11月1日~2010年12月14日5.5.4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5.5.4.1隧道进洞方案一、进洞时间洞口仰坡开挖及防护时间拟定在2009年11月1日至2009年11月10日,套拱及超前小导管注浆进洞施工拟定在2009年11月10日至2009年11月20日。
二、进洞方案我部进行了现场考察,其中左线进口处围岩为强风化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右线进口拱顶处恰为山体垭口,存在少量碎石土,围岩为强风化板岩,节理裂隙较发育,较易滑坍。
左右线洞口均处于山体斜坡处,洞口与龙王沟大桥相接,洞口起点已为桥台位置,距坡脚河沟高差52m。
这样通过左线进口与右线贯通的5m 宽施工弃渣便道必须沿山体修筑,致使洞口施工场地狭窄,超前长管棚施工场地不足,无长管棚施工条件,为确保安全、快速进洞,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拟采用套拱结合双排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方案进洞。
进洞前首先对洞顶地表的沉降进行监控量测,然后再进行进洞的施工。
在进洞施工过程中,先对套拱以上仰坡打入φ22砂浆锚杆,然后挂设布鲁克网做防护,当仰坡达到一定的稳定状况后,洞口采用套拱结合双排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的进洞方案。
套拱为55cm厚C25钢架砼,小导管均采用φ50×4mm,5m长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
三、施工准备情况施工所需的型钢无缝钢管、水泥、钢筋等材料均已进场,满足施工需要。
四、人力及机械安排、材料选用1.人力安排本工程由隧道工程队负责施工,拟投入管理人员和劳力100人。
具体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安排如下:2.机械安排完成本工程主要机械如下表:主要机械设备表3.材料(1)水泥水泥采用尧柏P.O42.5。
(2)钢材小导管采用Ф50mm,壁厚4mm热轧无缝钢管;钢筋采用Ф22mm,Ф25mm螺纹钢筋。
(3)细集料采用本地骆驼梁沙场的河沙,级配良好,质地坚硬、耐久、洁净。
(4)粗集料混凝土中的碎石采用略阳骆驼梁石料场的碎石,坚硬、耐久、洁净,并有良好的级配,颗粒接近立方体,粒径在5~31.5mm范围内,最大粒径不超过37.5符合设计和实验要求。
(5)外加剂采用山西黄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外加剂,符合规范、设计和实验要求的速凝剂,保证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大于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0分钟。
(6)水采用饮用水。
五、洞顶地表沉降的监控量测为保证安全进洞,在进洞之前,在洞顶地表预埋观测点,由已知高程的临时水准点,使用精度较高的水准仪,观测洞顶地表各点的下沉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根据观测的情况,及时调整进洞方法以及支护类型,使进洞顺利施工。
六、边仰坡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1、施工方案边仰坡土石方开挖遵循先土后石、自上而下的程序进行开挖。
土层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岩层采用风钻钻孔、浅孔爆破,装载机装渣,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弃于指定弃渣场,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每开挖一层,及时对边仰坡进行挂设布鲁克网防护。
2、施工工艺2.1施工准备2.1.1用全站仪进行现场放样测量,测量人员用红油漆准确绘出开挖面得中线和轮廓线。
2.1.2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做到永临结合,以保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2.1.3场地清理,施工前将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草皮和表土清除。
对妨碍视线、影响行车的树木、灌木丛等进行砍伐或移植及清理。
将树根全部挖除,清除的垃圾由挖掘机配备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堆放处。
2.2开挖洞口土石方前,先清除边仰坡上的浮土、危石,在仰、边坡刷破顶外5~8m做好边仰坡的截水沟,将地表水、边仰坡积水引离洞口,以防地表水冲刷而造成边仰坡失稳。
2.3仰坡坡顶危石清理完毕后,要通知项目部对原始地形进行跟踪测量,以确定开挖前的原始地貌,为后期挖方计量作准备。
测量后及时整理,并绘出完整的仰坡地形图,上报驻地办。
2.4洞口段覆盖层先用机械清理,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辅以人工直接自上而下剥除覆盖层。
覆盖层清理后,要裸露出大部分的岩体,清理出的渣料采用PC200挖掘机挖装,配18t自卸汽车运输至弃渣场。
清理完毕后再报请监理部对岩石面进行跟踪测量,确定土石分界线。
开挖边线由实测断面图及设计开挖断面求得其开挖轮廓点,根据开挖轮廓点坐标进行现场放样。
2.5开挖过程中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每开挖一层,及时对边仰坡进行支护。
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石方开挖严格按照松动爆破及浅孔梯段爆破要求进行,确保边仰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弃渣,弃于指定弃渣场。
2.6开挖过程中要边开挖边防护,打入锚杆(φ22砂浆锚杆,长度350cm,120×120cm梅花状布置)后,再挂设布鲁克网,用以防护。
七、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一)施工方案在明洞段土方开挖达成洞面,并按要求预留核心土方后,根据设计沿开挖边线外围,组装16工字钢、安装模版、浇筑55cm厚C25钢架砼套拱,在护拱的保护下进行洞口掘进开挖。
小导管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顺序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先上层后下层。
严格控制钻孔角度,每钻完一孔顶进一根钢管,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钻孔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
注浆根据设计采用1:1水泥砂浆。
采用2台注浆泵注浆,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
孔口设置止浆塞。
注浆前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最合理的注浆参数,注浆完毕后清除管内浆液,用M30砂浆将管腔充填密实。
(二)施工工艺及方法1、施工准备工作洞口前端采用C25钢架砼套拱作为施工安全防护。
套拱在洞口明洞部分衬砌轮廓线以外施作。
2、超前小导管施工2.1 首先对施工范围进行地质分析确定其孔隙率η,并根据设计的导管间距Lo、导管直径R等确定注浆压力P、单管注浆量Q,并复核注浆扩散半径Rx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图-1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图围相互重叠原则而定。
Rx=(0.6~0.7)Lo 式-1Rx—小导管浆液的扩散半径(m);Lo—导管之间的中心距离(m);导管的浆液注入量Q为:Q=π×Rx2×L×η式-2L—导管长度(m);η—岩体孔隙率,一般为1%~5%;2.2 小导管钻孔安装前应对掌子面及5m范围内挂20×20×8网片并喷射5~10cm 厚混凝土进行封闭,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防止注浆时漏浆。
2.3 测量放样,在设计位置作出标记。
2.4 制作小导管。
小导管采用φ50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成,长度为5.0m,前端制成尖锥形,预留0.3m止浆段,前端管壁每隔15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为8mm。
2.5 小导管的布置和安装2.5.1 钻孔采用风动凿岩机,其钻头直径应比设计直径大20mm左右。
其外插角依据设计图纸上层采用30°,下层采用7°。
环向间距40cm,上层布置37根,下层布置38根,共布置75根。
纵向搭接1.36m。
2.5.2用锤击将小导管推送入孔,小导管插入后应外露一定长度,以便连接注浆管。
安装要确保前后两个循环的下层小导管搭接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小于1.36m。
2.6 注浆2.6.1 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液,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逐级加压。
2.6.2 导管注浆2.6.1 在注浆前检查设备,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压力满足注浆压力的要求,并应进行现场试验运转。
2.6.2 注浆顺序应由上而下对称进行,先注内圈空,再注外圈孔;先注无水孔,再注有水孔。
注浆时浆液由稀到稠进行,且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内。
以确保浆液能有效地扩散。
2.6.3 对于劈裂、压实注浆按有效固结厚度大于40cm考虑,在施工中由大到小逐步选择最佳注浆量和注浆压力。
其中注浆泵一般选择4.0Mpa以上的高压注浆泵。
2.6.4 注浆量按规定进行,当达到注入量时即可停止。
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值仍注不入浆时,亦应停止注浆。
2.6.5 注浆结束时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
注浆效果分析有以下三种:(1)分析法分析注浆记录,看每个孔的注浆压力、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再注浆过程中漏浆、跑浆是否严重,以注浆量估算浆液的扩散半径,分析是否与设计相符;(2)检查孔法用地质钻按设计孔位和角度钻孔取芯进行签定,同时测定检查孔的吸水量(即漏水量)应小于0.2~0.4l/min.m;(3)声波检测法用声波探测仪测量岩体声速,判断注浆效果。
2.7 注浆故障处理2.7.1 注浆过程中出现串浆现象时,在有多台注浆机的条件下应同时注浆,无条件时应将串浆孔堵塞。
等到注串浆孔时,应先将孔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后再注浆。
2.7.2 注浆过程中当压力突然升高时,则可能是管道堵塞,此时要敲打或滚动管道以疏通注浆管,无法疏通时要及时换管。
2.7.3 当注浆量很大而压力长时间不升高时,则应调整浆液的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结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长时间停留以便凝结。
2.8 质量控制超前小导管的施工质量按表-1进行控制,如有不合格者应及时补管及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