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讲 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八讲 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c 电负性因素 电负性差越小,越易形成固溶体,溶解度越大。
d 电子浓度因素
电子浓度e/a越大,溶解度越小。e/a有一极限值,与溶剂晶体结构 有关。一价面心立方金属为1.36,一价体心立方金属为1.48。
(上述四个因素并非相互独立,其统一的理论的是金属与合金的电
子理论。)
影响固溶度的因素
1. 原子尺寸因素:原子半径差越小,固溶度越大。 2. 晶体结构因素:结构相同,溶解度大; 3. 负电性因素(化学亲和力):负电性差越大,溶解度小。 (负电性差很大时,形成化合物)
• 在生产实践中,相图可作为正确制定铸造、锻压、焊接及 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合金相图
现以Cu-Ni合金相图为例,来说明二元合金相图的表示方法 。Cu-Ni合金相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 标表示合金成分。横坐标从左到右表示合金成分的变化,即 镍的质量分数WNi由0向100%逐渐增大,而铜的质量分数 Wcu相应地 由100%向0逐渐减少。在横坐标上任何一点都 代表一种成分的合金
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降低。
例如
纯铜的σb 为220MPa, 硬度为40HBS, 断面收缩率ψ为70%。当加入1% 镍形成单相固溶体后, 强度升高到390MPa, 硬度升高到70HBS, 而断 面收缩率仍有50%。所以固溶体的综合机械性能很好, 常常作为合金
的基体相。
固溶体与纯金属相比, 物理性能有较大的变化, 如电阻率上升, 导电 率下降。
第八讲 合金的相结构
• • • • • • • •
本章目的: 1 讨论合金中的相概念及其类型; 2 介绍各种类型的基本二元相图; 3 说明相图与合金性能间的对应关系 本章要求: 1 组元、相、组织、组织组成物等基本概念; 2 固溶体和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和性能特点; 3 掌握分析相图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概念
而FeS、MnS具有离子键,没有金属性质,属于一般的化合物, 因而又称为非金属化合物。 在合金中,金属化合物可以成为合金材料的基本组成相,而 非金属化合物是合金原料或熔炼过程带来的,数量少且对合 金性能影响很坏,因而一般称为非金属夹杂。
2、 金属化合物的特性
(1)力学性能:金属化合物一般
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熔点高,高硬 度、低塑性,硬而脆。当合金中出现 金属化合物时,通常能提高合金的强 度、硬度和耐磨性。金属化合物是工 具钢、高速钢等钢中的重要组成相。
(2)弥散强化:当金属化合物以均匀、 细小、弥散分布于合金中时,会使合 金的强度增高,而塑性和韧性没有明 显降低。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
三、合金的结晶
•合金结晶同纯金属一样,也遵循形核与长大的规律。但合金的成分中包含 有两个以上的组元(各组元的结晶温度是不同的),并且同一合金系中各 合金的成分不同(组元比例不同),所以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其组织的形成 及变化规律要比纯金属复杂得多。为了研究合金的性能与其成分、组织的 关系,就必须借助于合金相图这一重要工具。
• 合金相图又称状态图或平衡图,是表示在平衡(极其缓慢
加热或冷却)条件下,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状态与温度、成
分之间关系的图形。所以,通过相图可以了解合金系中任何成分的合金,在任何温度下的组织状
态,在什么温度发生结晶和相变,存在几个相,每个相的成分是多少等。但是必须注意,在非平衡状态时(即加热或 冷却较快),相图中的特性点或特性线要发生偏离。
• 合金相图:表示某一合 金系中不同成分的合金, 在各种不同温度条件下 相的平衡关系(即用来 表示合金的成分、温度 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图 形。又称平衡图或状态 图 • 合金相图的建立
合金状态图的建立
测定方法: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热分析法 1.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成分的Cu—Ni合金; 2. 用热分析法测出所配制的各合金的冷却曲线; 3. 找出各冷却曲线上的相变点; 4. 将各个合金的相变点分别标注在温度——成分坐标图中相应 的合金垂线上。 5. 连接各相同意义的相变点,所得的线称为相界线,这样就得 到Cu—Ni合金相图
4. 电子浓度因素:电子浓度e/a越大,溶解度越小。
(电子浓度:合金中两个组元的价电子总数和原子总数之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间隙固溶体: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溶入到溶剂金 属晶体点阵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非金属元素:H, N, C , B, O
3、 固溶体的性能
无论置换固溶体,还是间隙固溶体,由于溶质原子的存在都会使晶格发生畸变, 使其性能不同于原纯金属。晶格畸变对金属性能有重大的影响,它将使合金的强度、 硬度和电阻升高。
固溶强化
当溶质元素的含量极少时,固溶体的性能与溶剂金属基本相同。随溶 质含量的升高,固溶体的性能将发生明显改变,其一般情况下,强度、硬 度逐渐升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电阻率升高,导电性逐渐下降等。 这种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是金属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溶质含量适当时,可显著提高
热分析装置示意图
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
• 在二元相图中,有的相图简单(如Cu-Ni相图),有的相图复杂(如 Fe-C相图),但不管多么复杂,任何二元相图都可以看成是几个基本 类型的相图的叠加、复合而成的。 • 1)匀晶相图 •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下均可以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即在固态下 形成无限固溶体的结晶规律所组成的合金相图称为匀晶相图。例如 Cu-Ni,W-Mo,Fe-Ni等都是匀晶相图。在这类合金中,结晶都是从液 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这种结晶过程称为匀晶转变。现以Cu-Ni 相图为例进行分析。 • ①相图分析 • 图2-20(a)为匀晶相图。该相图由两条封闭的曲线组成——液相 线、固相线。在这两条曲线上有两个特性点:A点,B点。由特性点A, B连接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称为特性线,它们把相图分成三个相区,即 液相区,以L表示;固相区,是由Cu、Ni形成的无限固溶体,用α表 示;两相共存区,以L+α表示。 • ②不平衡结晶——枝晶偏析(晶内偏析)及其危害和消除方法
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与固溶体晶格相同的组元为溶剂,一般在合金中含量较多;另一组元 为溶质,含量较少。
固溶体用α、β、γ等符号表示。A、B组元组成的固溶体也可表示
为A(B), 其中A为溶剂, B为溶质。例如铜锌合金中锌溶入铜中形成的固 溶体一般用α表示, 亦可表示为Cu(Zn)。
2、固溶体分类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 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 溶体两种。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固 溶体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 体两种。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分布是否有 规律,固溶体分无序固溶体和有序 固溶体两种。
1、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 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
体与间隙固溶体两种。
二:合金中的相
由于合金的性能取决于它的组织,而合金组织的性能又首先取决于 合金中的相的性能。所以为了掌握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就必须了解合金 的相结构及其性能。 合金的“相结构”,是指合金中相的晶体结构,也就是说“相结构” 是相中原子的具体排列规律。合金可以形成不同的相,其结构比纯金属 复杂。不同的相,原子排列方式(相结构)是不同的。根据合金中各组 元间的相互作用,合金中相的结构主要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大类。
• 1、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中的一些溶剂原子而形成的 固溶体 • 2、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嵌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 形成固溶体后,由于在溶剂晶格中溶入了溶质元素,必然 造成溶剂晶格的畸变。
1、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晶格畸变
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
间隙固溶体 (1)组成:原子半径较小(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溶入金属 晶体的间隙。 非金属元素:H, N, C , B, O (2)影响因素:原子半径和溶剂结构。 (3)溶解度:一般都很小,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1)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晶格点阵位置的固溶体。 (2)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a 原子尺寸因素:原子尺寸差越小,越易形成置换固溶体,且溶解 度越大。
△r=(rA-rB)/rA
当△r<15%时,有利于大量互溶。
置换固溶体
b 晶体结构因素
结构相同,溶解度大,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组织和相的关系
“相”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是当“相”的大小、 形态与分布不同时会构成不同的组织,如前述疑问中的纯铁冷拉前 后的变化。
“相”是组织的基本单元,组织是相的综合体。组织是材料性能 的决定性因素。 相同条件下,材料的性能随其组织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工 业生产中,控制和改变材料的组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液相线
1.二元匀晶相图
液相区
相 图 分 析
T C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83 1000 纯铜 熔点 Cu
L
1455 L+
纯镍 熔点
100
固相线 Ni
固相区
20
40
60 Ni%
80
液固两相区
•
实际生产中,合金冷却速度快,原子扩散不充分。扩 散过程总是落后于结晶过程,合金结晶是在非平衡的条件 下进行的。这使得先结晶出来的固溶体合金富含高熔点组 元,构成晶体的树枝状骨架,后结晶出的部分富含低熔点 组元较少,填充于枝间。这种在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 现象称为枝晶偏析或称晶内偏析。 • 出现枝晶偏析后,使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蚀性能 和加工工艺性能变坏。 • 出现枝晶偏析后,可通过扩散退火予以消除。一般采 用将铸件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 间保温,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成分均匀化。
(二)、 金属化合物
1、概念 若新相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成元素,则新相是组成元素间相互 作用而生成的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物,如碳钢中的Fe3C,黄铜中的 β相(CuZn)以及各种钢中都有的FeS、MnS等等。 在这些化合物中,Fe3C和β相均具有相当程度的金属键及一定的金 属性质,是一种金属物质,称为金属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