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的成分一

空气的成分一


【议一议】 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议一议】 能否用木炭、 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 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瓶 内气体体积基本不变,压强无明显变化。 内气体体积基本不变,压强无明显变化。 镁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与空气中的氮 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思考: 思考:
1、从中选取合理的药品,说明理由 从中选取合理的药品, 再设计实验步骤, 2、再设计实验步骤,将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 完全消耗掉 完全消耗掉
实验中如何进行操作? 实验中如何进行操作?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1、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少了约1/5 黑色, 红色固体变成黑色,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少了约1/5 2、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若实验结果小于1/5 1/5, 3、若实验结果小于1/5,分析误差的原因 (1)装置漏气 (2)铜丝的量不足 (3)未冷却到室温 文字表达式: 4、文字表达式: 剩余气体的性质: 5、剩余气体的性质:
思维迁移
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及红磷, 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利用 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实验探究 空 气 中 氧 气 含 量 的 测 定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2,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 点燃红磷, 塞紧瓶塞。 中,塞紧瓶塞。 3,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 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我是现代大气 我是原始大气
氨 气
气 气 甲烷 气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稀有气体 0.94%
其 他 气 体
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 杂质 0.03%
(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
二、活动天地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2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填 ” ”。 哪些? 哪些?
迁移升华 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 关闭止水夹a 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 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 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 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 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 (1)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 耗氧,生成固体, 耗氧,生成固体, 水进入左瓶 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气压减小 (2)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 若打开止水夹b 耗氧,产生气体, 耗氧,产生气体,气压不变 没什么变化 原因是________ 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若先打开止水夹a 然后打开c (3)若先打开止水夹a、b,然后打开c观察到的 水进入两瓶 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后,水 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打开弹簧夹后, 进入集气瓶约占瓶体积的1/5 1/5。 进入集气瓶约占瓶体积的1/5。
文2O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1/5。
耗氧, 耗氧,气压总体减小
我的收获
拉 瓦 锡 研 究 空 气 成 分 用 过 的 装 置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1743—1794)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1743—1794)
①拉瓦锡的实验与我们的 实验有何相似之处? 实验有何相似之处? ②雷利的实验探究对你 有什么启示? 有什么启示?
巩固练习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 , 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 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 氧气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 , 白膜,说明空气中有__ 白膜,说明空气中有 二氧化碳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有一 , 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 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水 4,在食品袋内充入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可 , 延长食品保质期,这种气体可能是__ 延长食品保质期,这种气体可能是 氮气
取一定 量的混 合气体
A.除去该气体,测剩 .除去该气体, 余气体的体积 易 B.除去其它气体, .除去其它气体, 测该气体的体积 难
C. …….
加热
A. 铜+氧气 黑色固体) 氧气 氧化铜(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 点燃 B. 碳+氧气 无色气体) 氧气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 C.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氧气 白色固体 D. 镁+氮气 点燃 淡黄色固体) 氮气 氮化镁(淡黄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E.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氧气 铁铝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
……
获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获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外观、 、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外观、 ?(如外观 成分等) 成分等) 2、你通过哪些实验或生活经验认识空气中 2、 成分的存在? 成分的存在?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空气、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空气、氧气、 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中,各有什么现象? 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中,各有什么现象?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各举 例。 、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各举2例
【思维发散】剩余气体主要是什么呢? 思维发散】剩余气体主要是什么呢? 这种气体都有哪些性质? 这种气体都有哪些性质? 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不能燃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没有颜色
【思考】 思考】
在实际操作中, 在实际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小 于集气瓶总体积1/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于集气瓶总体积1/5 ,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1.红磷的用量不足。 红磷的用量不足。 2.装置漏气 2.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猜猜看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 想一想 :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简 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1)空烧杯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再倾斜烧杯。 空烧杯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再倾斜烧杯。 ——向下压时,烧杯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向下压时, 向下压时 烧杯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倾斜时,烧杯口有气泡冒出。 倾斜时,烧杯口有气泡冒出。 扁的塑料袋开袋后抖动, 2)扁的塑料袋开袋后抖动,然后扎好 ——塑料袋鼓起来,双手挤压,有压力 塑料袋鼓起来,双手挤压, 塑料袋鼓起来 3)扇子扇动 ——有风 有风 4)给车胎打气 ——轮胎涨起来 轮胎涨起来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中, 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 所示装置: 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 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 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空气,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 管加热, 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 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 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 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 在实验加热过程中 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2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