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部编版)

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部编版)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理清文脉,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讲述故事。

4、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感受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细节,尤其是第一个“人”的诞生过程,让学生从中感悟
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2、体会神话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播放《女娲造人》视频。

)生观看
1、师: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女娲在造人)
那么,传说中的“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去追寻关于人类起源的神秘传说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神话?究竟什么是神话呢?(出示神话及其特点)
2、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课堂积累
女娲.()澄澈()安慰()掺和()绵延()灵敏()幽光()枯藤()气概()神通广大()莽莽榛榛()
学习方式:(1)全班齐读生字新词,当堂积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三、速读课文,理清文脉
解题:由《女娲造人》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女娲怎样造人?女娲为啥要造人?女娲是谁?女娲造的什么人?)
说一说:(屏显)
你能按照作者的行文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吗?
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归纳,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女娲造人动机------女娲造人过程-------人类诞生。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议一议:(屏显)
1、你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复述女娲造人的全过程吗?
学习方式:(1)默读课文,同座交流。

(2)学生概述,教师点评。

明确:课文讲述的是---------之后,有了----,有了--------,单单没有------,于是出现了------。

------因为-------,她用----捏成-------,而且还叫她“--------”,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取名叫“------”。

接着------,---------,人类就这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2、自“人”诞生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习方式:(1)学生寻读,说发现的话。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示例:自从有了人类,大自然就有了生机与活力。

五、品读课文,感受细腻
品一品:(屏显)
1、从人称变化的角度,你能发现女娲对“人”的称呼变化过程吗?
()→()→()→()
学习方式:(1)学生自主提取信息,教师集中交流。

(2)合作朗读,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读出人物的情态。

明确:(小东西)→(小家伙)→(聪明美丽的生物)→(心爱的孩子)
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腻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及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之情。

2、用“我眼中的女娲是(人或神),因为她”的句式说话。

学习方式:(1)多角度品评,学生自由说话。

(2)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示例:她是人,因为她会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是神,因为她一天能变化七十次。

--------------------
总之,神话里的女娲———亦神亦人。

她身上既有神通广大的神性,又有勤劳聪明、有爱心、有智慧的人性。

添加:3、本文用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从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及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六、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比较阅读:《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
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你更喜欢哪篇?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说)
七、写作练习:
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小练笔《未来世界》。

板书设计:
神性————神通广大想象
大胆奇特女娲造人
人性————勤劳、聪明、想象
有爱心、有创造力真实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