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对联的两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也就是词、词性和结构在对联中的应用。

这是对联格律的语法要素,而且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要素。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对联的核心要素。

因为在网络上有2种门派,一是沿袭旧的词性分类,即古代的分类。

一种是按照现在新的也就是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我倾向于后者,因为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

所以我们还是以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为基础。

这是需要相当的汉语词学基础。

而且由于中国的词汇词性在具体的句子里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应该是形容词,但在这句里却是动词,而且成了诗眼,很生动。

所以这第三个要素知识性很强。

一、词性相当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具体说来,就是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要对仗得好,就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或者说具有以下的常识。

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1、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2、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二、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

各类词组举例: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

如 :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

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攻击、贫穷、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沉浮高低等。

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

前是偏义,后是正义。

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

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等。

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

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如:司令、革命、联系实际、治国、恨谁等等。

动补:又称补充式。

一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

如: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看清、费尽、耗完等等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

举例: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等。

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等等。

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谓)、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等等。

三、结构对应规则: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

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

具体说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也即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

也叫做句式失对。

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如:送祥和旧岁;迎幸福新春。

此联大结构属动宾结构。

又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此联属并列结构。

又如:笔挥千古;文汇五洲。

上下联都是主谓补结构。

大家看看这联:春艳百花开满地;时祥万事喜盈门。

此联结构有问题。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个字上,“开”、“喜”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词性不类;在整个结构上,“开满地”是动宾结构,而“喜盈门”是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再看:春回大地诗行绿;日耀长天九万里,问题也是后三字上,再看:春回大地诗行绿;彩笔喜描画卷红。

问题出在前四字上,春回大地,主谓宾结构,彩笔喜描,主谓结构。

现在用一名联分析一下它的结构,看是如何进行对仗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名方名名形名形名方形偏正偏正主谓主谓偏正形偏正结构联合结构主谓结构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它们的结构都是对称的我们可以看到:这副对联无论从词性和句式结构上来说,上下联都是对得非常工稳的。

四、对联中的词性变化引下面一副对联:春到草先绿;风来花已知。

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绿与知,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 我们说这是对仗的。

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

如: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形容词作动词,“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

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

另外,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或“着的”字,也可以变成形容词。

如:断的、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等,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

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

如:新壶蒸绿片;破笔绘枯枝。

就是这样。

如空字,兼名动形的词性,也应注意运用恰当,这里不作叙述。

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词的变性问题。

再就是要注意概念相当。

这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

这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

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

如: “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 “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 “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 “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

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 ,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 对仗就越工, 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但必须注意: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1、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2、宽对:宽就是不严的意思。

视宽对为不工的说法是欠准确的。

宽对只不过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

总之,工与宽是相对而言的,工对不一定都是好对,而宽对也不乏上乘之作。

但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虚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应是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

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

失对不是宽对!词应用意义相关的同一类的字词对应,而词性的分类古今大不相同。

今天的分类法更具严密性和科学性,更切合汉语言的实际。

五、词性对仗的通融词性对仗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

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

例如: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

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如:山若有灵就识我;水如无意莫回头。

我与头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

如刚才举的知与绿又如:莺歌燕舞;海晏河清。

当然这还兼自对。

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百家纷踵迹;大隐始著书。

百与大都作形容修饰作用。

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

如:万家灯火;百尺波涛。

这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了。

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每当我们写好了一副联,可以用上面所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先竖着看一看,看词性句式结构是否对仗,然后横着看一看,看文字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流畅。

然后再看看,平仄是否相谐。

同时,还要考虑炼炼字。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

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

当然,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 如刚才所说的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

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

这些都在楹联通则中有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我们在平时做联的时候,对仗可以放宽点。

但是如果是参加比赛,我们则尽量要按照一般的规则要求去属联。

作为联赛,应遵循定论的、主流的理论,参照正规考试的方式,而无法容纳各种学术流派。

入声字,对于填词对联写诗都很有好处,可以开阔我们的用词领域。

尽管在对联和写诗中可以古今韵通用(但不可混用),但是如果你是按词牌填词的,就一定要用古韵,因为“词循旧例”,不然会贻笑大方的。

结合实例分析来再谈词、词性及其结构。

1、关于词、词性语言学里,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如家、风、雨、云等。

也有两个字以上的,我们称之为连绵词,如:蘑菇、葡萄、蝌蚪、伎俩等。

所不同的是:连绵词是并列结构的词组。

所有的字最后都以词为最小单位。

所以现代汉语对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2、关于词组和结构如果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词组。

词组的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联合)、偏正、动宾(述宾)、动补(述补)。

词组结构的具体理解:主谓结构:一般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为多。

前词是主语,后词是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

如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同类词性组成。

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等。

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所构成。

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等。

重要补充:玉箫老师来特意强调:联绵词和词的结构,不是同一的概念。

联绵词也是并列结构,是同声母或者是韵母的词叠连在一起。

偏正结构:一般是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为多。

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

前是偏义(修饰词),后是正义(中心词)。

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白云等。

动宾结构:一般是动词+名词为多。

前后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如:游鱼、写字、看书、吟诗等。

动补结构: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为多。

就是将后词来补充前词。

如:鼓足、提高、答的好、交代清楚、看清、费尽、喝完等等。

3、关于词组分析如果词组多了,大家可以一层层地分析,具体参见紫雨词性练习作业,这就像数学推理一样,其实可以省略中间好多层次分析,但紫雨特意层层分析,就是让大家能够看得出词性机构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