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幼儿园_大班《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大班《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班主题二:《我就是我》,次主题二《能干的我》
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

2、乐于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寓言故事的结果,体验合作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乌鸦喝水》动画课件、实验操作的材料(瓶子、石头、沙子、)、记录表、记录笔
活动重难点:
初步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故事视频《乌鸦喝水》
提问:故事里的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了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
现了什么?(水位线、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试一下。

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教师引导孩子们认识操作材料,了解其使用方法,然后讲解实验要求。

5、孩子们动手操作,然后讲结果记录下来。

6、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7、你们都发现了:高水位的瓶子加入石子后乌鸦能喝到水,而低水位的瓶子乌鸦喝不到水。

那你有什么办法让乌鸦喝到低水位瓶子里的水吗?(加沙子、硬币、磁铁……)
过渡: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还是通过实验来告诉我们结果吧!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漏斗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后幼儿动手实验。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低水位的瓶子,加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它却能喝到水呢?
教师小结: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这样水位升高乌鸦也就能喝到水了。

(三)用石子进行第三次实验
1、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同样高的水位放大石子和小石子的数量会一样多吗?先让孩子们猜想结果。

2、一起观察实验材料,教师交待实验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3、孩子们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同样高的水位,大石子和小石子用的数量不一样多呢?
教师小结:因为大石子体积比较大所以用的数量要少,小石子体积比较小所以用的数量要多。

5、根据实验结果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放大石子,用的数量却不一样多呢?(因为石子不一样大)
三、生活中除了石子和沙子能让水位升高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水位升高呢?浏览幻灯片,知道有些材料具有吸水性。

四、小结
小朋友终于帮乌鸦想出了好办法,小乌鸦喝到水真开心,非常感谢大家。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让水位升高,回家找一找、试一试,把你发现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教学活动《乌鸦喝水》主题二《我就是我》次主题二《能干的我》
学情分析
孩子们天生都愿意亲近水,喜欢水,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玩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由和快乐,情绪变得放松而愉快。

《乌鸦喝水》是主题二《我就是我》次主题二《能干的我》中的活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孩子探索欲很
强,此故事源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既有利于幼儿的操作,还可以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几方面的结合让我觉得选择本次主题教学活动内容比较有意义。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教学活动《乌鸦喝水》主题二《我就是我》次主题二《能干的我》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孩子们熟悉的经典故事,大家都知道:乌鸦通过丢小石块的方法最后喝到了水,但是今天的活动又为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当丢石块也不足以让水上升时,该怎么办?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既唤起幼儿的学习经验,又与新的问题碰撞出火花,有效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欲望。

活动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与故事、游戏相结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经验。

在材料的准备上,为幼儿构建了科学探究的支架,在瓶子上贴上水位线,小勺,细节中体现教师的用心,透明化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孩子对其他同伴的探究也一目了然,在和材料的不断互动中验证自己操作的正确性,见证自己的成与败,为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基础。

从活动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愉快地情绪,较好的完成操作活动。

在环节上:(1)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师预设的2次对比性的操作——放石子喝到水与放进许多石头,但还是喝不到水;使用了操作材料成功和使用材料不成功。

这对乐于挑战的大班孩子来说,极大程度地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欲望,即使最后遇到了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更多体验到的是惊奇和喜悦,最后在老
师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整个活动保证了幼儿主体活动的时间,使科学教育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探索并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

(2)有效互动,优化价值。

“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这种操作后开放式的提问,有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操作的活动理念,并起到帮助幼儿梳理思维的作用。

“乌鸦喝不到水,你会想什么办法?”操作前的提问让孩子在动手前先动脑,有效激活幼儿的思维,使实验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

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教学活动《乌鸦喝水》主题二《我就是我》次主题二《能干的我》
课后反思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标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蜕变的过程。

首先是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如何从数学这个角度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成了活动的第一步,体积、空间、容积等知识点很多,但适合大班幼儿的可能就是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所以各种操作活动贯穿始终,孩子或借助个别操作的方式或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不断地让孩子观察、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

其次是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实现由观察、到操作、到运用这样一个逐渐深入逐步递进的过程。

再次是科学活动语言的组织,因为科学活动的特点是严谨与缜密,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非常的精炼与简洁,但是试教下来,孩子的操作
情况与预设有很大的差别,我的指令发不精确,所以孩子不能正确的去操作,后来仔细的斟酌每个环节中的每一句话,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让语言通俗、简练、明确,就像之后的操作活动,强调与突出了最快之后,孩子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可以说教案在不断的修正,思路也在不断地在开阔,活动虽然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但是取与舍之间很多东西都获得了提升,这是孩子能体验的,更是作为执教者的我所收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