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2/8
多媒体教室。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号
2.2-0
2.2-1
2.2-2
2.2-3
学习 目标
激趣
理解
掌握
应用
媒体 类型
课件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重温已学过的平面
图形
B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E 激趣引课,提出问题 2 分
媒体 来源
自制
投影仪 展示折、剪、比的
课件
卡纸、剪刀
探究正方形的特点
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小结探究问题的方法
出示长方形、三角 形、圆形卡片,提问
讨论 将这三种图形折、剪、比
卡纸、剪刀
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
探究这三种图形 的特点
第二站:拼图宫。引导学 观察并说一说课本中已拼好
生欣赏、观察图案
的图案的组成
课件、课本
掌握拼图的方法 与技巧
第三站:设计院。谈话
信息素养: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2.2-1 理解
理解四种平面图形的特点。
2.2-2 掌握
模仿拼出课本中出现的图案,掌握拼图的方法与技巧。
2.2-3 应用
通过自己的想象动脑动手拼出一些漂亮的、富有创造性的图案。
2.2-4 思考
结合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思考如何通过折、剪、拼巧妙组合出新的图案。
长方形纸
在折纸过程中提高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问:这节课学到了什 全课总结, 么?有什么收获? 畅谈收获
畅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4/8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教学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开始
课
件1 回顾四种平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课 第一站: 件3 变形屋
课 出示小精灵和
件2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在“设计院”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让其设计较为复杂、更加美观的图案,并用固体胶粘贴在作品
表中。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在“折叠厅”里对这些学生请会折纸的同学帮助他们,教会他们折纸的方法,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也 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3/8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各种教学策略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情况,在坚 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思想的前提之下,主要选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1.谈话激趣法。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抓住时机进行启发式的谈话,能营造一种民主合作、轻松愉快的 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直观演示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是小学几何图形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能使知识化难 为易,让学生在具体实物变化中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3.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探究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的目的。
过程和方法: 1.经历折纸、剪纸、拼图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平面图形特征的感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了李龙教授、魏顺平博士的大力帮助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7/8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8/8
猜一猜图形王国的 国王送的礼物是什么
课件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用平面图形动手操作,拼出
组织开展小小设计师竞
各种图案
巩固提高,
赛
发展思维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欣赏和评价展示作品
课件 各种平面图形
投影仪
让学生动脑、动手操 作,将知识应用于实
践,培养创新能力
欣赏优秀作品,发展 学生的评价能力
第四站:折叠厅。组织学 折动物、玩具、学习用品等 生用长方形折图案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3 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数学思考第二条,解决
问题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教育技术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学前~小学 2 年级 A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 2.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出一些图案。
1.结合课本上的图案,让学生模仿着拼出这些图案; 2.在课件中欣赏一些美丽的组合图案,让学生说一说 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像什么; 运用平面图形拼出各种图案 3.进行小小设计师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动脑动手拼出组合图案; 4.通过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后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 式来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质量。
过程
D
教学器材
C 探索平面图形的特点 10 分 自制
课本 模仿拼出课本中出
课件
现的图案
A
购入 I 掌握拼图方法与技巧 5 分 自制
呈现一些美丽的图
课件 案,开展设计竞赛
I
F 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23 分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 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自主设计图案
小组交流设计好的
图案 交流
5/8
评议
小组合作修改图案,并 推荐优秀图案展示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课
第四站:
件 6 折叠厅
用平面图形折纸
学生折出玩具、动物、 用品等
四、全课小结,畅谈感受
实物 展示作品 投影
总结 全课
结束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用
学生的 活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第2页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 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1.折一折 2.剪一剪 3.比一比
学生作品
数学火车,开始
数学王国之旅
将正方形折、剪、比,发 现它的特点
小组讨论研究 问题的方法
交流,小结方法
课 第二站:
件 4 拼图宫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将长方形、三角形、 圆进行折、剪、比, 发现它们的特点 欣赏由平面图形组 成的图案
全班交流,小结
学生说一说图案的 组成
课
第三站:
件 5 设计院
举行小小设计师竞赛
评价量表作品评价表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小组,小小设计师
作品名称
三角形
使用的平面图形
圆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成绩 自评分 组员 1 评分 组员 2 评分 组员 3 评分 教师评分
优(10 分)
良(8 分) 一般(5 分) 较差(3 分)
形成性评价
本栏在每节课后必须及时填写。
教学反思、总结
需要时填写。不需要时,将该栏删除。
感谢、其他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参阅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初级)光盘中的相关文献与案例,并得到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二册
第2课
《动手做(一)》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一(2)班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万勇
所属学校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动手做(一)》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 的内容,这也是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部分的教学内容,本学段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几 何体和平面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其目的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圆等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 角形、圆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检测题的内容
2.2-1 理解 比较剪下后的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小的图形。
6/8
动手做(一)(小学数学)
2.2-2 掌握 说一说你拼成后的图案像什么?是怎么拼的?
2.2-3 应用 比较小组内谁拼的图案更形象、更美观,推荐一幅优秀的作品上台展示。
2.2-4 思考 提问:用平面图形怎样才能拼出图案,应注意什么呢?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创设情境,
提问
回忆四种基本平面图形
激发兴趣 谈话,开始数学王国之旅 猜一猜小精灵是谁
课件 课件
重温旧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站:变形屋。出示正 将正方形卡片对折、沿折痕 方形卡片,提问 剪、比一比剪下图形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境设计
内
容
解决措施
深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