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七章复习题————————————————————————————————作者: ————————————————————————————————日期:ﻩ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ﻩ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ﻫ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5.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6.我国改革的重点是A.政治体制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7.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ﻩ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8.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改革B.开放 C.民主 D.矛盾9.发展是社会主义的ﻩA.目的B.直接动C.结果D.前提10.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ﻩA.前提B.目的 C.直接动力 D.目的和直接动力11.对外开放是A.我国的基本国策B.我国的基本原则C.我国的基本路线D.我国的核心利益12.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ﻫ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ﻫ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13.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A.2001年12月B.2002年12月C.2003年12月D.2004年12月(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为改革开放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C.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D.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3.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A.目的和作用B.领导力量C.内容和对象D.形式和手段4.改革开放是A.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路B.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是5.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A.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B.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C.是非对抗性的矛盾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6.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ﻩ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ﻫ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发展是A.硬道理 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C.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D.稳定是前提9.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0.对外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D.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A.全方位B.讲平等C.多层次D.宽领域12.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B.切实维护国家安全C.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答:(1)当前的改革不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我国当前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1)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答:(1)中国社会改革的性质是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改良,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4)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
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5)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政治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巩固政治稳定。
(2)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答:(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6.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答:(1)改革开放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时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