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
A. 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 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 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 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2.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
A. 唐朝由盛转衰
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
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3.下图是惠州某学校学生设计的《唐朝兴衰的示意图》。

示意图中方框内M处应该填写的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 三省六部制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朱温灭唐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平定了安史之乱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5.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环。

叛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宗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其统治结束的标志是()
A. 安史之乱
B. 朱温建立后梁
C. 黄巢起义
D. 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7.唐朝曾经盛极一时,享誉世界,但很快就走向衰落。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 开元盛世
B. 安史之乱
C. 黄巢农民起义
D. 靖康之耻
8.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 贞观之治
B. 武周统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
A.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开元盛世的出现
C. 唐末农民大起义
D. 唐朝诗歌的繁荣
10.史书记载:“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今开封)。

”该史书记载的史实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朱温
B. 李林甫
C. 黄巢
D. 杨国忠
11.任何朝代的衰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B. 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C. 统治者不在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12.“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下列有关此次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 叛乱首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C. 变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 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其实质是()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4.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重文轻武
15.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代政权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
B.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C. 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D. 这一时期,统一始终是客现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杜甫《无家别》
(1)材料反映了天宝年间的什么景象?“世乱”具体指什么史实?
(2)“世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3)从材料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17.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

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

为了维持统治集团的需要,政府对人民不断加税,一些地主又把赋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之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

阶级矛盾日益激”。

大宗十三年(859)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这次起义,转战南北,历时十年,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横线上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填C 。

①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

________
②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

________
③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________
④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

________
⑤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

_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

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C
4.D
5.D
6.B
7.B
8.D
9.A 10.A 11.A 12.A 13.D 14.C 15.A
二、材料分析题
16.(1)反映了天宝年间遭逢乱世,乡亲四处逃难,田园房屋荒废,满目寂寞凄凉的景象;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为天下动荡、人民遭难而忧。

17.A;A;B;C;C
18.(1)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4)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和各地的经济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