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开采复习资料1.矿石:地壳里面的矿物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需的金属或矿物产品。
2.矿石的聚集体叫矿体。
矿床是矿体的总称,对某一矿区而言,矿床由一个或几个矿体组成。
3.废石:在矿体周围的岩石(围岩)以及夹在矿体中的岩石(夹石),不含有效成分或含量过少,当前不宜作矿石开采。
4.品位: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
常用百分率表示,或克/吨。
品位高的叫富矿,品位低的叫贫矿。
5.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的有:坚固性,稳定性,结块性,氧化性,自然性,含水性,碎胀性6.坚固性:矿岩的坚固性是一种抵抗外力(综合的外力)的性能,如在锹,镐,机械破碎,炸药爆炸等的外力。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f表示。
它反映矿岩的极限抗压强度,凿岩速度,炸药消耗量等的平均值。
f = R/100 式中,R──矿岩的极限抗压强度Kpa;7.稳定性: 矿石和围岩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的性能。
稳定性可分为五种:(1)极不稳固(2)不稳固(3)中等稳固(4)稳固(5)极稳固8.结块性:采下的矿石,在遇水和受压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结为整块的性质。
9.氧化性和自然性:矿石的氧化性是指硫化矿石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变化为氧化矿石的性质。
高硫矿石(含硫在18~20%以上)具有自然性。
它对采矿不利。
10.含水性:矿石和岩石吸收和保持水分的性能。
它随矿岩的孔隙度和节理裂隙而变化。
对采矿有不利影响。
11.碎胀性:矿岩在破碎后,碎块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体积比原矿岩的体积要增大,这种性质叫碎胀性。
12.碎胀系数::破碎后的体积与原岩石的体积之比。
(k=1.2~ 1.5)13.金属矿石的种类:(1)据金属种类可分:贵重金属矿石(金,银等),有色金属矿石(铜,铅,锌等),黑色金属矿石(铁,锰,铬),稀有金属(钽,铌等),放射性矿石(铀,钍等)。
(2)根据矿石所含金属成分数目可分:单一金属矿石,多金属矿石,(3)根据矿石的化学成分可分:自然金属矿石(如自然金,银),氧化矿石(赤铁矿Fe2O3等),硫化矿石,它的矿物化学成分为硫化物(黄铜矿CuFeS2)。
14.金属矿床的矿体形状,厚度及倾角对采矿方法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
根据此三个因素对矿体进行分类。
按矿体形状分类(1)层状矿床(2)脉状矿床(3)块状矿床按矿体倾角分类(1)水平和微倾斜矿床(2)缓倾斜矿床(3)倾斜矿床(4)急倾斜矿床。
按矿体厚度分类(1)极薄矿体(2)薄矿体(3)中厚矿体(4)厚矿体(5)极厚矿体。
矿体的厚度是指矿体上盘与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
前者叫垂直厚度或真厚度;15.金属矿床的特性:(1)矿床赋存条件不稳定(2)矿石品位变化大(3)地质结构复杂(4)矿石和围岩的坚固性大(5)矿床的含水性16.在一个矿山企业中划归一个矿井(坑口)开采的全部矿床或其中一部分叫井田。
17.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床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一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矿段,这个矿段叫阶段。
18.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阶段高度。
19.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沿矿体的倾斜距离,叫阶段斜长。
20.矿块:在阶段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天井连通上下两个相连阶段运输巷道,将阶段再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此独立的回采单元叫矿块.21.盘区:在开采水平和微倾斜矿床时,将井田用盘区运输巷道划分为长方形的矿段,此矿段称盘区。
22.采区:在盘区中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采区巷道连通相邻两个盘区运输巷道,将盘区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这个单元称采区.23.矿床的开采顺序(1)井田中阶段的开采顺序:有上行式开采和下行式开采两种。
大部分矿山用下行式开采。
(2)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1、前进式开采, 2、后退式开采, 3、混合式开采24.矿床开采步骤: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可分为开拓,采准切割和回采三个步骤。
25.矿床开拓: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将要采出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并把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系统,称为开拓,为此目的而掘进的巷道,叫开拓巷道。
26.矿块采准:采准是指在已开拓完毕的矿床里,掘进采准巷道,将阶段划分成矿块作为回采的独立单元,并在矿块内创造行人,凿岩,放矿,通风等条件。
(1)采准系数K1是指每一千吨采出矿石量所需掘进的采准,切割巷道米数.(2)采准工作比重K2是矿块中采准,切割巷道的采出矿石量T’与矿块采出矿石总量T的比值.27.切割工作:切割工作是指在已采准完毕的矿块里,为大规模回采矿石,而开辟自由面和自由空间(拉底或切割槽),有的还要把漏斗颈扩大成漏斗形状(称为劈漏),为以后大规模采矿创造良好的爆破和放矿条件。
28.回采工作:切割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大量的采矿,此工作称为回采。
回采工作包括:落矿,运搬和地压管理三项主要作业工作。
29.三级矿量:将矿石储量按开采准备程度划分为开拓储量,采准储量和备采储量三级,这就叫三级储量。
(1)开拓储量:凡开拓所包括的开拓巷道,均已开掘完毕,构成主要运输和通风系统(提升,放矿设施及主要运输巷道铺轨架线工程)并可掘进采准巷道者,则在此开拓巷道水平以上的设计储量,称为开拓储量(2)采准储量:在已开辟的矿体范围内,按设计规定的采矿方法所需掘进的采准巷道均已完毕,则此矿块的储量,叫采准储量。
(3)备采储量:已做好采矿准备的矿块,完成了拉底空间或切割槽,劈漏等切割工程,可立即进行采矿时,则此矿块内的储量,称为备采储量。
30.矿石损失:在矿床开采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一部分工业储量不能采出或采下的矿石未能完全运出地表而损失在地下。
凡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矿石在数量上的减小,叫矿石损失。
31.矿石贫化:在开采过程中,不仅有矿石的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矿石品位的下降,这就叫矿石贫化。
两种表示法:(1)凡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之比率,叫废石混入率。
(2)凡因混入废石量和在个别情况下高品位矿粉的流失而造成矿石品位降低的百分率,叫矿石贫化率。
32.矿床开采强度:矿床开采的快慢程度。
常用的强度指标为:(1)回采工作的年下降深度,(2) 开采系数:用每1m2矿体的水平面积每年(每月)采掘吨数所表示的单位生产能力来评价矿床的开采强度,这个指标叫开采系数C k33.矿井生产能力是在正常生产时期,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矿石量。
按年采出的矿石量叫矿井年产量。
34.矿床开拓方法平硐开拓法, 斜井开拓法, 竖井开拓法, 斜坡道开拓法35.平硐开拓法:当矿体或其大部分赋存在地平面以上时,广泛采用平硐开拓法。
(1)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反时,则由下盘掘进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这种开拓方法叫做下盘平硐开拓法。
(2)垂直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同时,则由上盘掘进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这中开拓方法叫做下盘平硐开拓法。
(3)沿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 当矿体侧翼沿山坡露出,平硐可沿矿脉走向掘进,成为沿脉平硐开拓法。
36.斜井开拓法:使用条件:倾斜或缓倾斜矿体(150~450),矿体赋存在地平面以下,矿体埋藏不深的中小型矿山,地表无过厚的表土层,可采用斜井开拓。
(1)脉内斜井开拓法:当矿体沿倾斜起伏不大,无褶皱和断层才有可能采用脉内斜井开拓。
适用条件;1) 矿体范围大,厚度小,下盘岩石不稳固,矿石稳固,矿石价值不高;2) 矿井急需短期投产,争取早日见矿,并需作补充勘探;3) 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斜井口至地表一段可利用露天矿的边坡。
(2)下盘斜井开拓法: 斜井布臵在矿脉的下盘开拓法。
它的石门要比下盘竖井开拓的石门短得多。
斜井的倾角一般与矿体的倾角相同。
但有时也采用伪倾斜斜井开拓。
37.竖井开拓法适用条件:当矿体赋存在地平面以下,矿体倾角大于45度,或小于15度,而埋藏较深的矿体,常采用竖井开拓法。
竖井提升能力大,为一般矿山所采用。
(1)下盘竖井开拓法:在矿体下盘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阶段石门通达矿脉。
这种开拓方法在国内金属矿山使用最广。
(2)上盘竖井开拓法:在矿体上盘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阶段石门通达矿脉。
这种开拓方法与下盘竖井开拓法比较,存在严重缺点。
在下列条件使用:1)根据地面地形条件,矿体下盘时高山,而上盘地形平坦,采用上盘竖井,井筒的长度较小。
2)根据矿区地面地形条件及矿区内部和外部的运输联系,选厂和尾矿库只宜布臵在矿体上盘方向。
3)下盘地质条件复杂,不能避开破碎带或流沙层和涌水量很大的含水层。
(3)侧翼竖井开拓法:在矿体侧翼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阶段石门通达矿脉。
采这种开拓方法时,巷道掘进和井下运输只能是单向的,掘进速度受限制。
38.斜坡道开拓法(1)螺旋式斜坡道:它的几何形状是园柱螺旋线或圆锥螺旋线。
螺旋线坡度一般为10%~30% 。
(2)折返式斜坡道;它有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
直线段变换高度,曲线段变化方向。
39.联合开拓法根据地形和矿体的赋存条件,有时需用平硐,竖井或斜井,斜坡道开拓法中的两种主要开拓巷道组合起来开拓一个或几个矿体,就称联合开拓法。
40.主要开拓巷道类型和位臵的选择在沿矿体走向方向上,按最小功原理来求沿走向主井的井筒位臵。
在选择井筒时,还应考虑地面运输方向,总之,应按地面运输费与地下运输费用总费用最小的原则来确定井筒的位臵。
在垂直矿体走向方向上,井筒应布臵在地表地动界线以外20m以远的地方,以保证井筒不受破坏。
若井筒布臵在移动界线内时,必须留保安矿柱。
41.地表移动带按照地表出现变形和塌陷状况分为崩落带和移动带。
在地表出现裂隙的范围内称为崩落带,崩落带的外围即由崩落带边界起至出现变形的地点止,称为移动带。
42.从地表崩落带的边界至开采最低边界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构成的倾角,称为崩落角。
43.从地表移动带的边界至开采最低边界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构成的倾角,称为移动角。
44.为确保安全,地表建筑物距地表移动界线还需保持一定得安全距离,该安全地带称为保护带。
45.保安矿柱:用来保证地表建筑物和地下竖井和巷道安全所留下的矿柱.46.付井位臵的布臵如地表地形允许,付井应尽量可能和主井靠近布臵,但二井筒间距不应小于30m,这种布臵叫集中布臵。
如地表地形条件不允许付井和主井集中布臵,两井筒相距较远,这种布臵叫分散布臵. 47.风井的布臵方式(1)中央并列式:入风井与排风井均布臵在矿体中央(2)中央对角式:中央作入风井,而在矿体两翼各布臵一条排风井(3)侧翼对角式:入风井(罐笼井)布臵在矿体的一翼,排风井布臵在矿体另一翼,形成侧翼对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