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校园网络建设学习心得
维持几个星期的校园网建设,让我颇有一番领悟。
还记得当时对这个讨论题时,我对此不屑一顾,以为不就是画个图嘛。
可是当真正实践起来,才知道有多么的不容易。
它包括多方面的工作:校园网设计原则、校园网建设方案,其中包括有拓扑结构的选择、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传输介质的选择及校园网经费预算等。
下面将从我这段时间实践中认识到的一些体会与经验与大家分享下:
一.目前校园网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网缺乏全面认识和了解
校园网就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应具有教学(科研)、管理、通讯三大功能。
这就要求: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
而许多学校并没认识到这个最根本基础的问题。
1.重视建网,轻视管理,重硬件建设,轻应用投资
许多学校首先不经过需求分析,也不搞什么规划,就招标搞硬件投资,购买几百万先进的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之类的硬件设备,并提出这些设备要三年不落后五年不淘汰,舍得硬件设备的投入。
以致钱花了,却未能达到校园网建设的真正目的。
2.校园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或缺少运行资金
有人认为,只要在学校的任何地方能上网,网络畅通了就说明了校园网运行正常,殊不知在保证校园网畅通的同时,有大量的后期保障与资源建设的工作要做,学校要成立专门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来负责校园网工作。
要明白校园网不仅是一个网络平台,而且更应该是一个现代教育教学平台。
我们的校园网络建设总体的目标是采用先进实用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覆盖全校所有建筑和机构的综合网络,建立一个技术先进、高效优质的校园网络系统,为师生、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要深度认识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
二.在校园网具体建设中的些许体会
1.网络建设基本原则
校园网的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兼顾软、硬件均衡,充分考虑未来需求,合理利用资金。
一般来说,学校资金并不很充足,不可能一步到位。
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基础比较差,老师有可能意识不到计算机网络的用处,应用水平较低,即使安装了某
些系统也利用不起来,因此需要分步实施。
分步实施一定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如果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将会陷入相互不兼容或者前期投资浪费的情况。
在这里还应特别注意系统实施的顺序:先调查用户需求,确定应用系统,再确定系统软件,最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而不应该先买来一堆设备再考虑怎么用。
2.校园网建设的基本要求
经济性:投资合理,使用周期长。
安全性:校园网建设要有可靠的安全管理措施。
既要防范不被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网络资源,也要防止个别用户对系统数据的窃取和篡改等。
同时也要有防病毒措施,保证校园网安全有效地运行和应用。
3.校园网络布线
校园网络布线是个很复杂的工作,它包括多方面的考虑。
同时,它也是校园网建设的核心。
要进行网络布线,首先要进行校园网基本需求分析,校园网实地考察,校园网内主要网络节点,采用的网络协议,硬软件的选择,安全措施的防范等几个规划要点。
考虑到这些方面,最后我们提出的一下解决方案:
采用星型拓扑与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综合,以TCP/IP网际协议。
主干千兆上用光纤连接,支干线路,像一栋楼的不同楼层间就用双绞线(第五类UCP)连接。
(1)高性能全交换,千兆主干,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
(2)虚拟网络方便管理、提高网络安全与性能;
(3)高效三层交换,按需划分网络;
(4)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
(5)管理简单,浏览器方式无需专门培训;
(6)强大安全特性,专用防火墙产品支持大数据量访问;
(7)带宽优化技术,降低链路费用。
三.校园网组建后的网络管理与维护
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复杂性与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一个投资上百万元的校园网不要因管理和维护不到位而经常不能使用,学校要抽调技术过硬的教师来任专职的网管人员,全面负责网络基础环境的建设(调研、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线路通畅的保障、带宽控制、安全防护、病毒防杀、电子身份和认证服务),提供基础服务(如WWW、FTP、MAIL等),并负责向全校提供校园网方面的技术支持,负责协调、管理校园网络出口的问题。
要保证一天24小时网络安全畅通,以免因系统某一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
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校教学、管理资料的安全
是校园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另外,说到我们学校上网收费问题,说实话,校园网收费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与湖南工学院合作的电信采取计时制的收费方式,我们一致认为不能满足我们对网络的需求。
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能够使网络被合理的使用,在满足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上网需求的同时更促进校园网的良性发展。
总之,在参加校园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体会是深刻的,其中心就是:“要以应用设计为核心,‘以人为本’为原则,以能被广泛、自觉、乐意的使用作为成功的检验标准”,这也将是我们在今后对校园网进行进一步的扩充、改进和完善时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