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

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d a dn a n -+= )()(1d a dn n f -+=
特征: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n 是自变量,+∈N n n a 是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等差数列;
证明:若A n B A B A n A B An a n )1()()1(-++=++-=+=
它是以B A +为首项,A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 图象是直线)(1d a dx y -+=上一些等间隔的点,公差d 是该直线的斜率. 4︒ 公式中若 0>d 则数列递增,0<d 则数列递减;0=d 则数列为常数列 图像见教材P13页
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异同:
例1:已知(1,1),(3,5)是等差数列{an}图像上的两点.
(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画出这个数列的图像;
(3)判断这个数列的单调性.
解:(1)略.
(2)图像是直线y=2x-1上一些等间隔的点.
(3)因为一次函数y=2x-1是增函数, 所以数列{an}是递增数列.
二、等差中项的概念
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若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则2
b a A +=
或b a A +=2 证明:设公差为d ,则d a A += d a b 2+= ∴A d a d a a b a =+=++=+222 例2:一个木制梯形架的上、下两底边分别为33cm ,75cm ,把梯形的两腰各6等分,用平行木
条连接各对应点,构成梯形架的各级。

试计算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 记梯形架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构成的数列为{an},则由梯形中位
线的性质,易知每相邻三项均成等差数列,从而{an}成等差数列。

依题意有cm a 331= cm a 757=
现要求65432,,,a a a a a ,即中间5层的宽度。

)(76
33751717cm a a d =-=--=cm a 407332=+=, cm a 477403=+=,cm a 544=, cm a 615=,cm a 686=
答: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自上而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
例3: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c b a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解:∵成等差数列7,,,,1c b a - ∴b 是-1与7 的等差中项 ∴ 3271=+-=
b a 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 ∴12
31=+-=a 7533
c 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52
73=+=c 解:设11-=a 75=a ∴d )15(17-+-= 2=⇒d ∴所求的数列为-1,1,3,5,7 小结:
❖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 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思考题:1、证明你刚才关于等差数列特征的猜想。

2、总结归纳: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有哪些? 作业: P 19 习题1-2 第9、11、13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