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种类
⑶、点火燃烧作功 活塞上行到上止点→电火花点火→混合气燃烧→
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 ⑷、排气 活塞向上运动→排出废气,完成一个循环,然后 再重复进行。
➢气缸和活塞个数:一般4~6个。
➢上止点:活塞在气缸 中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 高位置
➢下止点:活塞下行所 能达到的最低位置
➢压缩比:到达下、上 止点时活塞上部的汽缸 体积之比,V1/V2
➢冲程: 从上止点到下 止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压缩比
➢ 是汽油机的最重要技术指标。压缩前汽缸中气体最大容积 与压缩后最小容积之比。
➢ 压缩比越大的汽油机,其功率、热效率越高,油耗量和单 位马力、金属重量均有所下降,也就是越经济。压缩比在 7.5~9.5范围内,每提高1,可节油4~12%。
➢ 但压缩比越大,对汽油机的材质要求和使用汽油的辛烷值 要求也越高。提高汽油机压缩比的同时,必须提高所用汽 油的辛烷值,否则发动机会产生爆震现象而无法正常工作。
未洗胶质:没有使用正庚烷清洗过的胶质; 溶剂洗胶质(实际胶质):车用汽油用正庚烷洗过的剩余残 留物。
实际胶质小,在进气系统中产生沉淀小,能保证发动机 正常工作。
②诱导期: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 周期。
3、良好的抗腐性
➢ 腐蚀性:石油产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所接触的 机械设备、金属材料、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引起破坏的能力。
少量残油 残渣燃料:主要由蒸馏残油组成的石油燃料
一、汽油
➢ 含义及物化性质 油品的大类之一,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主
要由C5~C12各族烃类组成,点燃式发动机的专用燃料。不溶于 水。易燃。馏程为30℃至220℃。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 米时遇火爆炸。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
PS: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看 无色或淡黄色 闻 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摇 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
摸 挥发快、凉爽感、发涩
➢制备
由石油分馏或重质馏分裂化制得。原油蒸馏、催化裂化、 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但辛 烷值不同,如直馏汽油辛烷值低,不能单独作为发动机燃料; 此外,杂质硫含量也不同,因此硫含量高的汽油组分还需加 以脱硫精制,之后,将上述汽油组分加以调合,必要时需加 入高辛烷值组分,最终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油产品。
➢ 测定方法:马达法和研究法。
马达法的试验工况规定为:转速900r/min,冷却水温 度100℃,混合气温度150℃。
研究法的试验工况规定为:转速600r/min,冷却水温 度100℃,混合气温度不控制。
➢ 由于研究法条件不如马达法苛刻,不容易发生爆震,因此研 究法辛烷值(RON)比马达法辛烷值(MON)高5~10个单位, RON- MON称为汽油的敏感度,它反映汽油的抗爆性随发动机 工况改变而变化的程度。
➢ 检验方法:博士实验(用通过或不通过来表示结果)
硫醇硫含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结果)
4、良好的抗爆性
➢ 汽油在发动机中的抗爆能力,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 评价指标:辛烷值、抗爆指数等的大小。
➢ 爆震:汽油在发动机中正常燃烧时,火焰的传播速度大致在 50m/s左右,气缸内温度与压力都呈均匀上升。但当使用抗爆性 差的汽油时,燃烧情况就不同了。当混合气被点燃后,火焰前锋 以一定速率扩散传播,但火焰前锋尚未到达的那部分混合气,在 气缸内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生成大量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 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化合物,积聚量达一定值时,不等火焰前锋传 播到,它就会自行分解,导致爆炸燃烧,形成压力冲击波,使气缸 内产生清脆的金属敲击声。
➢ 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等三大类。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前两者是用作汽油机的燃料,是用 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之一,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 直升飞机、农林业用飞机等。溶剂汽油则用于橡胶、油漆、 油脂、香料等工业;汽油组分还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 的物质;汽油组分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做为萃取剂使用。
所谓的97号汽油,就是97%的异辛烷,3%的正庚烷。
➢汽油牌号是按发动机的压缩比大小选用,压缩比越大的 汽车,需要使用的汽油牌号越高。
压缩比 推荐汽油标号
7.5~8.0 8.0~8.5
90#或93#
8.5~9.0 93#或95#
9.5~10 95#或97#
>10.0 95#或97#
1.高压缩比车辆选用低辛烷值(低牌号汽油) 问题:爆震(不正常燃烧.噪音).发动机无力.过热.磨损.耗 油
类别
各类别的含义
类别 各类别的含义
F 燃料, 80%~90%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L 润滑剂及有关产品,5% W 蜡
B 沥青
C焦
GB12692.1《石油产品 燃料(F类)分类·总则》将 燃料分为以下四组
燃料的分组
识别字母 G
L D
R
燃料类型
气体燃料:主要由甲烷或乙烷或由它们组成的 混合燃料
液化气燃料:主要由C3、C4烷烃或烯烃组成 馏分燃料:汽油、煤油、柴油,重馏分油可含
➢铜片腐蚀:是用铜片直接测定油品中活性硫的定性方法。将 磨光的标准尺寸的铜片浸入油中,按产品规格要求保持温度和 时间后取出,与未浸油的铜片比较其表面颜色。根据浸过油试 片所呈现的绿色、黑色、棕黑色或钢灰色斑点确定腐蚀级别。
➢水溶性酸或碱:是油品用酸碱精制后,因水洗过程操作不良 残留在汽油中的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 蒸气压:雷德蒸气压,即用蒸气压值限定轻组分的量,可衡量 汽油在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中是否易于产生气阻;也可相对的 衡量汽油在储存运输中的损耗倾向。
PS:蒸气压过大,说明轻组分太多,易形成气阻,中断供油, 发动机停止工作。
2、良好的安定性
➢ 判断汽油在使用过程中在进气管道和进气阀上可能生成 沉积物的倾向。直馏汽油馏分安定性很好,二次加工生 成的汽油馏分(如裂化汽油等)安定性较差。
➢ 爆震原因
➢ 与燃料性质有关:燃料容易氧化,自燃点低,容易产生爆震。
➢ 与发动机工作条件有关:压缩比过大,汽缸壁温度过高,容 易引起爆震。
➢辛烷值
➢ 表示与被测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正标准燃料混合物中纯异 辛烷的体积百分数。即汽油的辛烷值表示汽油中的异辛 烷含量。
➢ 选择正庚烷和异辛烷作为标准物。规定抗爆性差的正庚 烷的辛烷值为0,抗爆性好的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按 不同的体积配成标准混合液。如果汽油油品的抗爆性与 含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的混合物的抗爆性相同, 此汽油的抗爆性为80。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它的抗爆性就 越好,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就越能得以体现。
PS:目前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国内大豆油主流生产技术: 浸出油技术。浸出油技术操作方法为将大豆在6号轻汽油中浸泡 后再榨取油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后形成大豆食用油。
➢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⑴、进气(空气和油气) 活塞向下运动→产生真空→空气、汽油吸
入的汽化器→汽化、混合→进入气缸、继续汽化。
⑵ 压缩 活塞经下止点向上运动→混合气被压缩升温。
评价蒸发性的指标:馏程和蒸气压
➢ 馏程:恩氏馏程 初馏点和T 10%:反映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表示汽(节油),但易产生气阻。
T50%:反映预热、加速性能,是为了保证汽油馏分的组成分布 均匀,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和平稳性,保证其最大功率 和爬坡能力;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影响启动后的升温时间 和加速性能。该温度越低,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所需时间越短, 变速越容易,且工作稳定。
油品种类
主要内容
一、汽油 二、柴油
石油产品的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为了与国际 标准相一致,我国参照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发表 的国际标准ISO/DIS 8681,制定了GB498《石油产品 及润滑剂的总分类》,将石油产品分为六类,比 ISO/DIS 8681多了一类C(焦)。总分类列于下表中。
②硫还能降低汽油的辛 烷值及汽油对四乙基铅 的感受性(即减弱加入四 乙基铅对于汽油辛烷值 的提高幅度)。
➢硫含量:存在于油品中的硫及其衍生物(硫化氢、硫醇、二硫 化物等)的含量,是保证用油的机械不受腐蚀和操作人员不致损 害健康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的指标。燃料中硫含量较多时,活性 硫可以腐蚀油品的储运设备和机械的供油系统;非活性硫燃烧 后形成SO2和SO3,遇水形成亚硫酸和硫酸而腐蚀机械,而SO2和 SO3排入大气会造成污染。
T90%和终馏点:反映汽油完全蒸发、燃烧性能;表示汽油中重组 分含量多少。关系到燃料是否充分燃烧、储存安定性和发动机 磨损。这两个温度低,表示其中不易蒸发的重质组分少,能够燃烧 完全。反之,则重质组分多,汽油不能完全蒸发与燃烧。这样,就会 增大油耗,排污增加且工作不稳定,发动机冒黑烟甚至还会使未充 分燃烧的燃油流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加剧机件磨损。
➢ 硫醇硫:
➢ 含义:硫醇中的硫原子,把醇羟基里面的氧换为硫,这样的 基团叫硫醇,里面的硫叫硫醇硫。
➢ 是存在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中的一种,原油中的硫醇一般在 较轻的馏分中,约占到40-50%,甚至70-75%,随着馏分沸点 的升高,其含量极剧下降,在300℃以上的馏分中基本已不 含硫醇。多存在于直镏产品,气味难闻,腐蚀性较强。
➢ 腐蚀性组分:活性硫化物(元素硫、硫化氢和硫醇)、有机 酸性物质、少量的无机酸和碱性物质
➢ 评价指标:博士实验、硫含量、铜片腐蚀、水溶性酸或碱等
危害:
①汽油中含有硫及其衍生物,遇到水或水汽时,会生成亚硫酸和 硫酸等,在汽油燃烧时,这种趋向更强烈。亚硫酸与硫酸对金属 有强的腐蚀作用,导致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降低及氧 传感器灵敏度下降, 增加尾气排放。
2.低压缩比车辆选用高辛烷值(高牌号汽油) 问题:燃烧温度过高.发动机过热.烧坏排气门.不会增加动 力.不会省油.燃烧不完全.排气污染
正确选用油品是关键!
➢汽油的六大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