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第二章总论 (3)1.1项目概况 (3)1.1.1项目名称 (3)1.1.2项目建设性质 (3)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性质 (3)1.1.4项目建设地点 (3)1.1.5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3)1.1.6项目建设期限 (4)1.1.7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4)1.2.1编制依据 (4)1.2.2研究工作范围 (5)1.3研究结论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背景 (6)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2.3.1宏观政策面 (10)2.3.2资金筹措的可行性强 (11)2.3.3外部配套条件好 (11)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2)3.1项目地址自然条件 (12)3.1.1地理位置 (12)3.1.2气候状况 (12)3.1.3资源优势 (12)3.2社会经济条件 (13)3.3工程地质情况 (14)3.4项目场外资源共享条件 (15)3.5项目配套建设条件 (16)3.5.1项目供电 (16)3.5.2供水与排水 (16)3.5.3供热及供气 (16)第四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8)4.1主要职责 (18)4.2内设机构 (19)4.3派出机构 (20)4.4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20)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1)5.1建设原则 (21)5.2指导思想 (22)5.4建设规模及内容 (22)5.5工程设计方案 (23)5.5.1土建工程建筑结构设计 (23)5.5.2给水排水系统方案设计 (23)5.5.3采暖通风方案设计 (24)5.5.4电气设计 (24)第六章环保及消防和节能 (26)6.1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 (26)6.2环境保护评价 (27)6.3消防措施 (28)6.4节能要求 (29)6.4.1门、窗洞口与墙体节能要求 (29)6.4.2电器设备节能要求 (29)6.4.3水、电、暖与燃气管网设计要求 (29)6.4.4节能管理要求 (29)第七章项目组织与项目管理 (30)7.1组织机构 (30)7.2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31)7.3项目财务管理 (31)7.4项目管理 (31)7.5工程管理安排 (32)7.5.1工程建设期间的管理 (32)7.5.2工程建成后的管理 (33)第八章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34)8.1招标依据 (34)8.2招标范围 (34)8.3招标方式 (34)8.4招标组织形式 (34)8.5招标组织形式表 (34)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6)9.1投资估算依据 (36)9.2投资估算 (37)9.3建设资金筹措 (37)9.4建设资金使用计划 (38)9.5资金使用及管理 (38)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9)10.1建设进度安排 (39)10.2项目实施进度直线图 (39)第十一章综合评价 (41)1.2社会效益评价 (41)第十二章研究结论 (43)第一章第二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市XX区残疾人托养中心1.1.2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及性质XX市XX区残疾人联合会单位性质:行政(事业)XX市XX区残疾人联合会法定代表人: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XX城区大中坝。

1.1.5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建筑工程总计2000平方米。

2、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共三楼。

主要设置残疾人住宿房间、办公室、理疗室、活动室、后勤室、值班室及卫生间等。

1.1.6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013年6月-2013年12月。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4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1.2.1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5.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本,试行)。

6.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和中国残联计财部《关于编报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储备方案及2013年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

1.2.2研究工作范围1、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研究;2、项目建设的条件与可行性研究;3、初步确定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方案;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安排和筹措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5、进行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1.3研究结论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该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得到广大群众大力拥护,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具备科学合理的建设条件。

所以该项目建设可行、必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1、残疾人事业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一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迈出历史性的新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使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的目标。

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批准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制定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社会保障、特殊教育、医疗康复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

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规划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海世界特奥会、广州亚残运会,上海世博会设立生命阳光馆,开展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残疾学生技能竞赛和残疾人特殊艺术展演,宣传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表彰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弘扬,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服务亟待改善,残疾儿童在接受教育、抢救性康复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十二五”时期,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残疾人托养主要任务: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帮助。

政策措施:(1)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托养服务需求调查,摸清底数,制定托养服务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省级或省会城市、设区的市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一批残疾人托养服务骨干示范机构。

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3)大力发展居家托养服务。

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通过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措托养服务资金,逐步提高托养服务的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

(5)制定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

加强行业管理,探索建立针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的社会组织资助制度和服务质量监管制度。

对规范达标的托养服务机构给予居民家庭水、电、气、暖费用同价优惠待遇。

按照专职与志愿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托养服务队伍建设,培训管理和服务人员。

2.2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建设创新型公安机关的重要内容建设创新型公安机关是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公安工作的行动指导,围绕开拓思路创新观念,围绕提高效能创新机制,围绕解决问题创新方法,使各项警务活动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创新型公安机关是创新型政府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现代警务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单位,在公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公安机关,落实到基层单位.落实到具体行动。

必须把建设创新型派出所摆到重要位置。

创新型派出所是建设创新型公安机关的最基本构成,建设创新型派出所是建设创新型公安机关最为重要的内容。

2、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公安为人民,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实现人民群众满意.是一切公安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头,与人民群众同喜同忧,同乐同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公安派出所直接面向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回应期待、满足新要求,就是要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入手,创新工作理念,更新工作思路,积极研究推出便民、利民、惠民的新举措,把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这才真正实现满足群众的要求。

3、建设创新型派出所是深化“三基”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三基”工程建设事关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

事关基层政权的巩固,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重大工程。

2006年.公安部党委做出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3年为期。

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程建设。

“三基”工程建设应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