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图文并茂

孙子兵法图文并茂

《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 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也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书”, 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约早 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的《谋略例说》早五 六百年。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孙子兵法》的产生,是 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治军论
(2)军队管理思想——令文齐武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 谓必取。”
——《行军》
(二)《孙子兵法》的流传和影响
现存最早
military books in record 3380 books 23503 volumes military books in existence 2308 books 18567 volumes
流传最广
不同版本:
传本 竹简本
十一家注本 武经七书本 银雀山汉墓

将 帅 条 件

正面 忠、义、仁、勇、信、廉、宽、 要求 忍、平、敬、敢、谨、分
反面 奷、暴、猾、贪、骄、妒、躁、 防止 怯、私、淫、诌
正面 明、智、理、备、果、戒、约、 要求 静、严、威、谋、识、勤
反面 暗、愚、乱、懈、疑、缓、烦、 防止 弛、怠、娇
▲ 将帅使用的原则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可胜数。”
——《史记》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是中华民族文化演进到一定 阶段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结晶。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三,是春秋时期 长期战争和军事实践孕 育的结果。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鲁史《春秋》记载的 240多年时间里,军事行 动达480余次,详细记载 的有380多次。
兵者,诡道也。
——《计篇》
兵以诈立。
——《军争》
☆ 战争论
(2)战争与政治、经济及其它诸因 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 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 战争论
(2)战争与政治、经济及其它诸因 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将帅政治思想素质的基本要求是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
It consists of 13 chapters,
主要 内 容
一、孙子兵法概况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三、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但 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作战 行动,他就是2500年前的孙子。
——《华尔街日报》记者发于海湾前线 1991.1
一、孙子兵法概况
——德皇威廉二世
(三)《孙子兵法》的体系结构
“审计重举,明画 深图,不可相诬。”
——曹操
“通篇自有率然之势, 文章之奇,不求自有无穷之 妙,读者不可忽。”
——山鹿素行《孙子彦议》
《孙子》是一本完整的书,书中有其 完整的思想体系。每篇虽各有主题,但前 后连贯,在思想上仍然构成整体。所以我 们在研究《孙子》时必须采取一种求全的 途径,宏观的视野,而绝对不可以断章取 义,见树而不见林。
☆ 战争论
(2)战争与政治、经济及其它诸因 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 生称,称生胜。”
“日费千金。”
☆治军论
☆治军论
重视将帅与“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 (1)重视将帅的作用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 辅隙则国必弱。” ——《谋攻》
▲ 将帅需具备“五德 ” ▲ 将帅须克服五危
☆历史影响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曹操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李世民
☆历史影响
“古今兵法尽之于七书,七书 兵法尽之于孙子”。
——宋朝
以前买回的书,大多不合用,我要的是战 略和战役的书,特别要买一本《孙子兵法》。
778个不同文本
如果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会 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公元前517年左右,18岁左右的 孙武来到了生机勃勃的吴国隐居下来, 一面写作兵书,一面等待时机。
隐居期间,孙子与伍子胥结 为密友。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力荐 孙子为将。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 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 整数。
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 战争论
(1)战争观——重战与慎战相结合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 以愠而致战。”
——《火攻》
☆ 战争论
(1)战争观——重战与慎战相结合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 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篇》
☆ 战争论
(1)战争观:重战与慎战相结合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火攻》
☆ 战争论
(1)战争观——重战与慎战相结合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
——钮先钟《孙子三论》
《孙子》十三篇分为四部分: ●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形篇、势篇、虚实篇 ●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 ●用间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战争论 治军论 用兵论
☆ 战争论
孙子的战争论,是指 孙子对战争的基本看法, 即孙子的战争观。
☆ 战争论
(1)战争观:重战与慎战相结合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 齐国(今山东惠民)人。后人 尊称其为孙子。
“西破强楚。”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田完)
陈完
孙弛
田桓
田无宇
孙武
田穰苴
田恒
孙凭
田书
(赐姓孙氏食采乐安)
孙明 孙敌
孙膑
孙武世系
孙武时代的齐国,国内政治动荡, 权贵之间争权夺利,互相迫害。孙武为 避乱决定远奔他乡、另谋出路。
孙子“善战”三论: “道”胜论 “庙胜”论 “诡道”制胜论
“道”胜论:以“道”为首的多因素制胜 论
道、天、地、将、法
政治因素 自然因素 军队建设
“庙胜”论:即重视决策制胜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 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 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计篇》
“诡道”制胜论:用兵以诡诈取 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