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方法目录1基本要求 (2)2工作区设计 (2)3配线子系统 (2)4干线子系统设计 (7)5建筑物配线设备BD类型及容量的确定 (9)1基本要求1.1了解建筑物的功能,根据业主(用户)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置。
1.2根据建筑物内所涉及到各智能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接入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及其他弱电子系统)的传输速率、带宽、接口等要求,选择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如C级、D级、E级、F级或光缆)。
2工作区设计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参考表2-1确定,每个工作区的信息点数量配置可参考表2-2;公寓、住宅工作区的服务区域可按房间(书房、起居室、卧室等)划分,每房间可按一个工作区估算,其他各种类型建筑物按用户性质与功能进行工作区面积的确定。
表2-1 工作区面积划分参考表表2-2 信息点数量配置参考表3配线子系统3.1配线子系统设计所需的前期条件3.1.1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的类型要求;3.1.2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及位置。
3.2信息点数量的计算3.2.1根据建筑物的工程平面图,分别计算出各层(区)工作区总面积(其中不包含公共走廊、电梯厅、楼梯间、卫生间等面积)。
3.2.2根据各层(区)工作区总面积及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计算出各层(区)工作区数量。
式中——第n层(区)工作区的数量(取整数值);——第n层(区)工作区的总面积;——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
3.2.3根据已选定的综合布线系统配置标准及各层(区)工作区的数量,计算出各层(区)信息点的数量。
式中——第n层(区)支持语音(电话)的信息点的数量;——一个工作区内支持语音(电话)信息点的数量式中——第n层(区)支持语音(电话)的信息点的数量;——一个工作区内支持语音(电话)信息点的数量式中 T n——第n层(区)信息点的数量。
3.2.4根据各层(区)信息点的数量,计算出建筑物内信息点的总数量式中——建筑物内支持语音(电话)信息点的总数量N——建筑物的层(区)数。
式中——建筑物内支持数据(计算机)信息点的总数量N——建筑物的层(区)数。
式中 ——第n层(区)信息点的数量。
3.3配线子系统缆线选择配线子系统在通常情况下,水平电缆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
配线子系统在有高速率应用场合,应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当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数至少应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
配线设备交叉连接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插接软跳线,电话跳线宜按每根1对或2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数据跳线宜按每根4对对绞电缆配置,光纤跳线宜按每根1芯或2芯光纤配置。
3.4配线子系统缆线用量计算3.4.1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电信间及各信息插座的位置,计算出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总长度,再计算出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总长度及总用量。
1)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平均长度:式中——第n层(区)水平电缆的平均长度;——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近信息插座水平电缆的长度——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远信息插座水平电缆的长度——在电信间电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5~2m2)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长度:式中——第n层(区)水平电缆的总长度。
3)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长度:式中——建筑物内水平电缆的总长度。
4)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用量:式中——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用量(取整数值)(箱);305——每箱电缆的长度(m/箱)。
3.4.2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用量计算。
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图2 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平均长度式中——第n层(区)水平光缆的平均长度;——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近光纤信息插座水平光缆的长度;——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远光纤信息插座水平光缆的长度;——在电信间水平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
2)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总长度式中——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总用量;——第n层(区)光纤信息插座的数量。
3)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总用量式中——建筑物内水平光缆的总长度。
3.5楼层配线设备FD类型及容量的确定3.5.1FD配线设备的类型1)IDC配线模块IDC配线模块通常用于支持楼层配线设备FD的语音配线。
IDC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规格一般为100对卡接端子。
采用5对卡接模块时,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模块在至水平电缆侧可接20根4对对绞电缆(即可支持20个信息点)。
采用4对卡接模块时,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架在至水平电缆侧可接24根4对对绞电缆(即可支持24个信息点)。
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模块在建筑物主干电缆侧可接一根100对大对数电缆或2根50对大对数电缆或4根25对大对数电缆。
2)RJ45配线模块RJ45配线模块通常用于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数据配线和楼层配线设备FD水平侧的语音配线。
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规格为24口,在至水平(或建筑物主干)电缆侧每个端口可接1根4对对绞电缆(即可支持1个信息点)。
3)光纤连接盘光纤连接盘每个端口可用于支持数据配线。
光纤连接盘的基本单元规格为6口、12口、24口、24口(双工连接器)等,在至水平光缆侧每2芯可支持一个光纤信息点。
3.5.2FD的IDC配线模块容量确定FD的IDC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IDC配线模块用于支持语音连接。
图3 FD的IDC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至水平侧支持语音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100对)数量(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水平电缆侧支持语音IDC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第n层(区)的电话信息点数量;24(20)——采用4(5)对卡接模块时,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架可支持24(20)个电话信息点。
2)至建筑物主干侧支持语音的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100对)数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建筑物主干电缆侧支持语音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1.1中的0.1为备份系数,一般按10%冗余考虑。
3)FD的IDC配线模块总容量(总对数)()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语音(电话)规格100对IDC配线模块的总容量。
4)FD的IDC配线模块跳线跳线按每根一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型,跳线根数=根3.5.3支持语音和数据FD的RJ45配线模块容量(24口模块)的确定FD的RJ45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支持语音FD的RJ45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图5 支持数据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24口RJ45模块)数量1)至水平侧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24口RJ45模块)数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水平侧支持语音和数据规格24口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2)至干线侧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建筑物主干电缆侧支持数据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3)FD的RJ45配线模块总容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语音和数据规格24口RJ45配线模块的总容量。
4)FD的IDC和RJ45配线模块跳线(1)支持语音跳线跳线按每根1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一端连接插头采用IDC型,另一端连接插头采用RJ45型,跳线根数=根。
(2)支持数据跳线跳线按每根4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RJ45型,跳线根数=根3.5.4支持数据FD光纤连接盘容量的确定FD的光纤连接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见图6所示。
图6 支持数据FD的光纤连接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至水平侧光纤FD的光纤连接盘基本单元(12口双工连接器)数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水平侧支持数据光纤连接盘(双工)的基本单位数量(取整数值)。
为第n层(区)的光纤信息点(双工)数量;12为1个光纤连接盘基本单元可支持光纤信息点(双工)的数量。
2)至干线侧FD的光纤连接盘基本单元(12口双工连接器)数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建筑物主干侧支持数据光缆连接盘(双工)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3)FD的光纤连接盘总容量()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数据光纤连接盘(双工)的总容量。
4)光纤跳线按每根2芯光纤配置,光跳线两端连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型。
4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应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干线子系统各段缆线长度要求,从BD到FD之间干线子系统缆线长度限值应小于或等于300m。
4.1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干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7所示图7 干线子系统干线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1.1至各层(区)支持数据的建筑物主干光缆用量计算()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数据的干线光缆用量——至第n层(区)FD与BD之间缆线路由距离——在电信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在设备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至第n层(区)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根数。
4.1.2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式中为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总长度。
4.2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用量计算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8所示。
图8 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2.1至各层(区)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根数计算第层区或或群或群的数量冗余数量式中为至第n层(区)支持数据的4对对绞电缆的根数;冗余数量:当采用SW群(或HUB群)备用1~2根4对对绞电缆作为冗余。
未采用SW群(或HUB群)时,每2~4台SW(或HUB)备用一根4对对绞电缆作为冗余。
4.2.2至各层(区)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用量计算()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数据的4对对绞电缆的用量——至第n层(区)FD与BD之间缆线路由距离——在电信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5~2m——在设备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4.2.3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用量计算式中——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总长度。
4.3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用量计算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9所示。
图9 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3.1至各层(区)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根数计算(或 、或 )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语音的25对(50对、或100对)大对数干线电缆的根数(取整数值)1.1中的0.1为备份系数,一般按10%冗余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