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挖掘因素水到渠成
肇源县薄荷台乡中心校——邱柏俊怀着献身教育的满腔热情,1999年8月毕业后,我走进学校,参加了心爱的教育工作。

10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我的教育思维,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使我的教育理念日臻成熟,教学经验日趋丰富。

一、积蓄“样”的力量
从事教育初始,头脑是空白的,教育方法、经验都是零,一切从零开始。

于是,我下定决心,从头学起,耐心实践,干好教育工作。

我永远不会忘记,参加教育工作10多年,始终记忆犹新的一件事。

刚来到学校,领导就分配我当班主任。

为了当好班主任,我先听了几位有工作经验的老班主任的课,自己琢磨,怎样带好一个班级,暗自用心用力,班级经管的自我感觉还不错。

可是有一天,我的在远方居住的表哥,来到我家看望他的舅舅,也就是我的爸爸。

表哥已有几年时间没有登门了。

午间放学回家,看见表哥来,自己很高兴。

陪表哥用午餐,喝了一杯酒,因本人不善用酒,满脸通红,一直到午后上课还是酒气熏人。

我刚走进教室,同学们看见我脸红红的,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哄然大笑,还有学生大声喊,老师喝酒了!老师喝酒了!这时我的脸,乃至全身都更加发烧,真的感到无地自容,怎么办呢?我冷静一会儿,终于向学生承认,喝酒的错误,向学生道歉后继续我的讲课。

事后,我认真悔悟,酒后进课堂绝非小事。

小学生可塑性强,模仿力高。

教师的一言一行其示范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我又从《普通教育学》书中学到,教育过程中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并把其当作座右铭念念不忘。

这次事件,也可以说是事故,对我影响极大。

从此,我决心努力从自身做起,言谈举止,哪怕是点滴小事,都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楷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这样,实实在在地做,我发现,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言传身带,其作用确实不可低估。

自己带的班级,连续几年被誉为全乡先进班集体,个人被荣誉为模范班主任。

2012年9月获县优秀教师称号。

2015年9月荣获大庆市优秀教师称号。

2016年9月被县教育局授予师德先进个人。

真乃实践出真知啊。

二、拓展“想”的空间
在指导“快乐读书屋”中《小燕子学飞》一课时,我按文头要求,设计了阅读思考题:小燕子学飞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如果听妈妈的话会怎样?然后启发学生阅读,再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按照我给出的问题,回答说:“小燕子不听妈妈的话,一直向高空飞,不一会儿,飞的累了,感觉乏力,扇动翅膀没有劲儿了。

”有的同学回答说:“小燕子如果听妈妈的话,先在低处飞,等筋骨结实,耐力增强后再往高处飞,就不至于浑身乏力了。


按老师设计的思考题,回答的同学较多,这些同学能够认真
读课文,准确回答问题,表现不错。

还有少数同学的回答,不拘泥于老师的问题,并且争论不休。

有的说,我们应该学习小燕子的勇敢顽强的精神,大胆飞向高空。

有的说,我不学习小燕子,小燕子不听妈妈的话。

有的学生顺着上面的话茬:我也不学习小燕子,小燕子不自量力,性格急躁。

有的学生好像在综合大家的说法;我们要学习小燕子敢想敢做的精神,但是也要批评小燕子不听妈妈的话,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而急着飞向高空。

因此累得浑身没劲儿。

学生们的争论继续着,我的思路,由惊讶逐渐到柳暗花明,语言由哽咽到为学生作结,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平息了争论不止的场面。

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很大,感受很深。

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适时尽早培养。

教师应积极主动,抓住契机,全方位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地想,灵活地想,多维度地想。

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地思考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对比性、逆向性诸多良好品质地形成。

近几年,我结合教育教学,着力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根据学生思维空间是无限的这一原理,鼓励学生展翅翱翔于无限地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取得可喜进步。

《三峡之秋》课曾获2012年6月省级赛课一等奖,《飞夺泸定桥》课获2014年6月省级赛课一等奖,小课题实验《基于网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索》在省级教育科研立项。

感到欣慰的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训练,同步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
算、做多种能力,为日后继续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挖掘“文”的内涵
在批改《丰碑》读后感学生作文时,我深有感悟,在我的灵魂深处,又是一次很大的触动。

下面我抄录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在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红军长征路上十分恶劣的环境,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步行一百多里路,还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太多的可能,在红军战士眼中,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片段二:课文中先写将军把马早已让给重伤员,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咳嗽,思索,率领,喊话督促行军加速。

接着写将军发现死了一个人后的神态,愣了一下,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向身边的人吼叫,两腮肌肉抖动着。

当知道死的人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举起手,敬礼,到什么话也没说。

我从文中这些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中,学到了很多,一是作为一军之长的领导身先士卒的精神,二是通过对将军感情变化的描写,衬托了将军无微不至关怀、宠爱部下的高尚精神品质。

三是我明白了这种关怀正是红军战士塑造晶莹丰碑的思想基础,也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还有一名同学在文章结尾这样写道:两万五千里长征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为人民打下了江山,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感恩报恩革命前辈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新的长征。

阅批了学生作文,自己真的无比内疚,惭愧,以前对语文课思想内容教学,只是蜻蜓点水,美其名曰,学生小,不宜过早过深的挖掘思想内容。

从学生的读后感中我感到,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深刻透彻,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之功,另一方面,给教师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挖掘文章内涵不容忽视。

文以载道,古已有论,文章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学习文章表现形式,更要理解文章深刻内涵,还要从小引导,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掌握文章内容。

在提高语文学科各种能力的同时,学会透过现象观其本质,进而定格“逆风而立之树”背后的原因。

认识从实践中升华,又指导日后的实践。

以往的教训,激励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其深刻内涵,把重点放在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渗透上,促进语文教学不断出新。

我撰写的教育科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与2015年6月获省级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奖,近几年在全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我常以“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注重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挖掘思想内涵,为题,执教于示范课,公开课,并受到听课师生肯定和好评。

用现代教育学理论指导,榜样的力量,思维的空间,文章的内涵都可以界定为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客观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认真挖掘,适机掌握,有效调控教育因素,教育功力地发挥将会事半功倍,水到
渠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