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老年护理学论文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老年护理学论文·1【摘要】目的分析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效果。
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由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给予营养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运用营养护理为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导,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营养护理;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其位于空腔器官[1],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出现后其病情一般已经发展到了晚期[2]。
晚期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各种肿瘤中出现营养不良较高的一个群体[3],再加上化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情况,加剧了营养不良的严重性,而如果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则可能影响其治疗、生活以及预后,因此,就应该给予患者营养护理与干预[4]。
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析了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试验组与对比组,每组有患者47例。
试验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25例,患者年龄最大、最小的分别为69岁、25岁,平均年龄为(50.1±2)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有23例,肠部肿瘤患者24例;对比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26例,患者年龄最大、最小的分别为68岁、27岁,平均年龄为(50.8±6)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有22例,肠部肿瘤患者25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2方法运用常规护理服务为对比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常规营养宣教,告知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并在出院后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试验组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饮食护理小组。
应该由营养护士、责任医生和家属共同组成饮食护理小组,由营养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执行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安排食谱,责任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做好相关处理和记录,患者家属则应该按照营养护士给出的食谱安排患者的餐食。
2普及营养知识。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营养知识,主要的内容包括在医院治疗期间对蛋、肉、奶、蔬菜等食物的需求量,让患者和家属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让其学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饮食。
3针对性营养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的饮食喜好,是否有忌口,根据其实际情况、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进行饮食调整,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则应该在化疗前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化疗后进食少油脂、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同时,应该避免患者进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
化疗后出现食欲不佳可以通过闻柠檬片或者是含陈皮的方式缓解,严重时可以通过药物调整。
3观察指标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作为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
饮食依从性运用调查问卷评价[5],患者基本可以按照医嘱进食,且进食状态良好为依从;化疗依从性的评价[6]包括住院期间静脉化疗和出院后口服化疗两个部分,其化疗情况均良好为耐受;功能状态采用KPS评分量表[7]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健康状况越好。
4统计学分析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0实现,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的表示方法均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营养指标、功能状态的表示方法为(x-±s),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对比护理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P<0.05)。
详见(表1)。
2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功能状态评分比较试验组47例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分别为84%(42/47)、96%(44/47),功能状态评分为(698±124)分,对比组47例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分别为60%(31/47)、76%(36/47),功能状态平分为(643±10.56)分,试验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运用不仅仅会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也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8],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佳,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病情控制。
营养护理是一种专科护理方案,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营养状态和营养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护理服务方法,在纠正患者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食欲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可以针对性的为患者安排食谱,由家属安排饮食,同时,丰富了患者与家属的营养知识,做好了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干预,为患者营养的供应、饮食状态的调整、化疗耐受度的提高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运用营养护理为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导,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1]陈雪琴,潘志颖,许妙灵.营养护理干预模式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5)427-42[2]沈优红,顾盛宇,杨微璐,等.患者参与式营养管理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耐受性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8,18(1)39-4[3]刘晓庆.营养专科护理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改善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54-25[4]阮燕.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方式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15[5]丁雪梅,杨帼萍,李兰,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骨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3)140.[6]徐婷.舒适护理在日间病房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10)11[7]于菲菲.饮食结合心理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14[8]吴光峰,林金凤,黄凤,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3)110-11老年护理学论文·2老年科护理论文范文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
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
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近来我科对50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1临床资料从2006年1~11月对我科50例进行静脉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5岁以上,均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肺心病为50%,糖尿病为30%,高血压20%,患病均在5年以上,输液时间在4周以上。
2护理对策1认真观察合理选择血管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血管条件差,伴有血管神经病变,血管循环不良,血管脆性大,动脉硬化。
应根据应用药物种类、时间来合理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原则由上至下,由远到近,避免靠近关节、硬化、感染、静脉窦的血管,严禁多次反复穿刺一根血管,保证一次成功,避免感染。
2输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护理静脉输液前10min给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用热水毛巾热敷,能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充盈,减轻血管刺激疼痛及不良反应。
另外使用输液增温器后液体的黏度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从而使流速增快,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局部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3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反应迟钝,言语沟通障碍,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发生率较高。
因此要求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在输液中随时巡视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发红、硬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
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症、中度刺激症、重度刺激症。
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规定指标。
对在用浅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可用30%硫酸镁粉加入温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另外要注意观察拔针按压时间要充分,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输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也可以防止慢性渗出。
4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文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使老年患者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护理体会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特别注意老年特点,患病时间长、长期输液、活动量小、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全身抵抗力低,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致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致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
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化。
末梢循环欠佳者,药物在局部血管内血液浓度较高或存留时间长,导致血管损伤机会增多,当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高渗溶液时或使用静脉留置针管腔越小,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机械摩擦机会就增加,加重对血管内膜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