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体比热测定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装置结构。
2. 熟悉本实验中温度、压力、热量、流量的测量方法。
3. 掌握由测量数据计算定压比热的方法。
4. 分析本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
二、实验原理根据定压比热的概念,气体在t ℃时的定压比热表示为p dq c dt=(1)当式(1)的温度间隔dt 为无限小时,p c 即为某一温度t 时气体的真实定压比热(由于气体的定压比热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给出定压比热的数值时,必须指明是哪个温度下的定压比热)。
如果已得出()p c f t =的函数关系,温度由1t 至2t 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即可按下式求得:22211()d p q c dt a bt ct t ==+++⎰⎰(2)上式采用逐项积分来求热量十分复杂。
在本实验的温度测量范围内(不高于300℃),空气的定压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即可表示为:p c a bt =+(3)则温度由1t 至2t 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可表示为:()21d t t q a bt t =+⎰(4)由1t 加热到2t 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则可表示为:()21211221d 2t t t p t a bt t t t ca bt t ++==+-⎰ (5)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是湿空气,当湿空气气流由温度1t 加热到2t 时,其中水蒸气的吸热量可用式(4)计算,其中 1.833a =,0.0003111b =,则水蒸气的吸热量为:()21w w 1.8330.0003111d t tQ m t t =+⎰()()22w 21211.8330.0001556kJ/s m t t t t ⎡⎤=-+-⎣⎦(6)式中:w m ——气流中水蒸气质量,kg/s 。
则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容由下式确定:()()21w w 21w 21()()pp t pm t Q Q Q cm m t t m m t t '-==---- (7)式中:p Q '为湿空气气流的吸热量。
实验装置中采用电加热的方法加热气流,由于存在热辐射,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热量散失于环境,其大小取决于仪器的温度状况。
只要加热器的温度状况相同,散热量也相同。
因此,在保持气流加热前、后的温度仍为1t 和2t 的前提下,当采用不同的质量流量和加热量进行重复测定时,每次的散热量是相同的。
于是,可在测定结果中消除这项散热量的影响。
设两次测定时的气体质量流量分别为1m 和2m ,加热器的加热量分别为1Q 和2Q ,辐射散热量为Q ∆,则达到稳定状况后可以得到如下的热平衡关系:()11w11w121w1()p pm Q Q Q Q m m c t t Q Q =++∆=--++∆()22w22w221w2()p pm Q Q Q Q m m c t t Q Q =++∆=--++∆两式相减消去Q ∆项,得到:()()()()2112w1w212w1w221kJ/(kg )t pmt Q Q Q Q c m m m m t t ---=⋅--+-℃ (8)三、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仪表由风机、流量计、比热仪本体、电功率调节测量系统共四部分组成,实验装置系统如图1所示。
装置中采用湿式流量计2测定气流流量,采用小型鼓风机7作为气源设备,气流流量用节流阀1调整,电加热量使用调压变压器5进行调节,并用功率表4测量。
图1测定空气定压比热容的实验装置1-节流阀;2-流量计;3-比热仪本体;4-功率表;5-调压变压器;6-稳压器;7-风机比热容测定仪本体(图2)由内壁镀银的多层杜瓦瓶2、温度计1和8(铂电阻温度计图2 比热容测定仪结构原理图1、8-温度计;2-多层杜瓦瓶;3-电加热器; 4-均流网;5-绝缘垫;6-旋流片;7-混流网或精度较高的水银温度计)、电加热器3、均流网4、绝缘垫5、旋流片6和混流网7组成。
气体自进口管引入,温度计1测量空气进口初始温度,离开电加热器的气体经均流网4均流均温,温度计8测量出口温度。
该比热仪可测300℃以下气体的定压比热。
四、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中需要测定干空气的质量流量m 、水蒸气的质量流量w m 、电加热器的加热量(即气流吸热量)p Q '和气流温度等数据,测定方法如下:1.干空气的质量流量m 和水蒸气的质量流量w m 首先,在不启动电加热器的情况下,通过节流阀把气流流量调节到实验流量值附近,测定流量计出口的气流温度0t '(由流量计上的温度计测量)和相对湿度ϕ。
根据0t '与ϕ值,由湿空气的焓湿图确定含湿量,并计算出水蒸气的容积成分w y :w /6221/622d y d =+(9)于是,气流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为w w p y p =(10)式中:p ——流量计中湿空气的绝对压力,Pa :109.81p B h =+∆(11)式中:B —当地大气压,kPa ;由大气压力计读取。
h ∆—流量计上U 型管压力计读数,mm 水柱;调节变压器到适当的输出电压,开始加热。
当实验工况稳定后,测定流量计每通过单位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τ以及其它数据。
水蒸气的质量流量计算如下:w w w 0(/)kg/s p V m R T τ=(12) 式中:w R ——水蒸气的气体常数:w 461J/(kg K)R =⋅(13)0T ——绝对温度,K 。
干空气的质量流量计算如下: ()g g 0/kg/s p V m RT τ=(14) R ——干空气的气体常数:287J/(kg K)R =⋅(15)2.电加热器的加热量'p Q电热器加热量可由功率表读出,功率表的读数方法详见说明书。
p p ' 3.6kJ/h Q Q =(16)式中:p Q ——功率表读数,W ; 3.气流温度气流在加热前的温度1t 为大气温度,用室内温度计测量;加热后的温度2t 由比热容测定仪上的温度计测量。
五、实验步骤1. 启动风机,调节节流阀,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附近。
测量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0t 和湿球温度w t 。
2. 启动调压变压器,调节到合适的电压,使出口温度计读数升高到预计温度。
(可根据下式预先估计所需电功率:p 12Q t τ=∆,式中:W 为电功率(W ),t ∆为进出口温差(℃),τ为每流过10升空气所需的时间(s )。
3. 待出口温度稳定后(出口温度在10分钟之内无变化或有微小起伏即可视为稳定),读出下列数据:1) 10升气体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τ(s ); 2) 比热仪进口温度t 1(℃)和出口温度t 2(℃);3) 大气压力计读数B (kPa ),流量计中气体表压h ∆(mmH 2O ); 4) 电热器的功率Q p (W )。
4. 根据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0t 和湿球温度w t 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ϕ,根据ϕ和干球温度从湿空气的焓湿图(工程热力学附图)中查出含湿量d (g/kg 干空气)。
5. 每小时通过实验装置空气流量:336/m /h V τ=(17)将各量代入式(14)可得出干空气质量流量的计算式:()()()()w g 0110009.8136/kg/h 287273.15y B h m t τ-+∆⨯=+(18)6. 水蒸气的流量:将各量代入式(12)可得出水蒸气质量流量的计算式:()()()w w 010009.8136/kg/h 461.5273.15y B h m t τ+∆⨯=+(19)六、计算实例某一稳定工况实测参数如下:0t =8℃,w t =7.8℃,f t =8℃,B =99.727kPa ,1t =8℃,2t =240.3℃,τ=69.96s/10L ,h ∆=16mmH 2O 柱,p Q =41.842W ,由0t ,w t 查焓湿图得ϕ=94%,d =6.3g/kg 干空气。
计算如下:1. 水蒸气的容积成分:代入式(9),得w 6.3/6221 6.3/622y =+=0.0100272. 电加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代入式(16),得pp 3.6 3.641.842150.632Q Q '=⨯=⨯= kJ/h 3. 干空气质量流量:代入式(18),得 ()()()g 10.010*********.7279.811636/69.962878273.15m -⨯⨯+⨯⨯=+0.63048= kg/h4. 水蒸气质量流量:代入式(19),得 ()()w 0.010*********.7279.8136/69.96461.58273.15m ⨯+⨯=+0.0039755= kg/h5. 水蒸气吸收的热量为:()()422w 0.00397551.833240.38 1.55610240.38Q -⎡⎤=-+⨯-=⎣⎦ 1.728 kJ/h则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容为:()240.3pm 8150.632 1.728 1.01670.63048240.38c -==- kJ/h七、实验报告1. 简述实验原理和仪器构成原理。
2. 列表给出所有原始数据记录。
3. 列表给出实验结果(数据处理,要附有例证)。
八、思考题1. 在本实验中,如何实现绝热?2. 气体被加热后,要经过均流、旋流和混流后才测量气体的出口温度,为什么?简述均流网、旋流片和混流网的作用。
3. 尽管在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良好的绝热措施,但散热是不可避免的。
不难理解,在这套装置中散热主要是由于杜瓦瓶与环境的辐射造成的。
你能否提供一种实验方法(仍利用现有设备)来消除散热给实验带来的误差?4. 在本实验的温度测量范围内(不高于300℃),空气的定压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现在需要确定空气在室温到300℃的定压比热的非线性程度,请问可以用怎样的实验手段实现?九、注意事项1. 在空气未流通的情况下,电加热器切勿工作,以免引起局部过热而损坏比热仪。
2. 输入电加热器电压不得超过220V ,气体出口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00℃。
3.加热和冷却要缓慢进行,防止温度计和比热仪本体因温度骤升骤降而破损;加热时要先启动风机,再缓慢提高加热器功率,停止试验时应先切断电加热器电源,让风机继续运行15分钟左右(温度较低时,时间可适当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