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式方面,老年病人比较倾向于保守治疗,中、青年病人和复发的患者倾向于(微创)手术治疗。
反映出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医疗期望。
4.2 两组病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费用及期望值统计(见表3)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医生对绝大部分病人(非手术组94.16%;手术组90.51%)都采取了2种以上的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
5 讨论疾病诊疗超市医疗服务模式符合了当前社会医疗需求,满足了患者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心理,改变了过去一切由医生说了算、病人无条件服从的医疗模式。
由于病人及其亲属参与,可以尽量实现患者的医疗期望值。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困扰人们工作、生活的一种主要疾病。
疼痛的原因大多与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有关。
中年人(40~50岁组)仍然是腰椎间盘疾病的高发人群,占发病人群的50%以上。
在选择治疗方法方面,老年病患者(60岁以上)趋向于选择非手术治疗(占70.33%),以缓解疼痛为基本需求。
而年轻病患者(40岁以下)在选择非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面没有明显的趋向性(分别为48.75%、51.25%)。
患有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出联合病变的病人,更愿意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分别为34.81%、65.19%)。
这可能与多部位联合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更重、痛苦更大,要求快速解决痛苦的心情更迫切有关,因而选择快速解决疼痛的方法。
医生走出了“见病不见人”思维方式,真正将患者的躯体疾病与其身心因素、社会因素结合到一起。
虽然在理论上,医疗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一躯体疾病诊疗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但是,在很多实际医疗状况下,医生更多的只顾及到患者的躯体疾病,较少考虑病人的身心感受和社会因ADCC效应综述赵海琳 何存兰[摘要] 参与ADCC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的效应细胞主要有NK细胞、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抗体类型有IgG、 IgE和血清型IgA。
ADCC在抗感染、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DCC效应被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ADCC效应;Fc受体;NK细胞;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Abstract] There are NK cells, macrophages, eosinophils, etc. in ADCC. Antibody types are IgG, IgE, and serum type IgA. It has a signi fi cant in resistance infection and tumor. ADCC effect was used to clinical treatment of B cells malignant tumors.作者单位:655000 云南省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赵海琳 何存兰)表3 两组病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费用、期望值统计分组N 1种治法2种治法3种以上治法有效率费用/元住院天数期望值实现率非手术组25715(5.84%)145(56.42%)97(37.74%)95.33%519611.2395.15%手术组21125(9.49%)150(72.29%)36(18.22%)98.58%842913.1491.00%注: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疗效判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2]。
素。
因此,常常出现一些令医生们尴尬的局面:病人的病治好了,病人的满意度却不高。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病人的期望值没有实现。
病人所期望的并不只是疾病的治愈,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
所以,实现病人的期望值是衡量现今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符合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精神[3]。
把握病人的期望值是运作椎间盘疾病诊疗超市的关键。
人们都说,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同时,医学具有个体差异性较大、变异性较多的特性。
非专业人员常常难以理解这一点。
病人来医院就医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医疗愿望。
这种愿望就是病人的期望值。
病人的期望值,有的是符合医疗实际情况的,医生只要按照医疗常规操作就可以实现;有的是超出现实医学水平,从理论上说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这就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其亲属予以详细说明,调整或者修正其期望值,从而符合现实。
后期延伸服务是疾病诊疗超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超市区别于其他超市的重要内容。
椎间盘疾病作为一个慢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复发倾向。
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健康保养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内容。
虽然我们在病人住院期间开展了“椎间盘学校”和健康大讲堂教育,但是脱离了医院环境之后,病人的依从性就会下降。
因此,我们认真执行病人回访制度:病人出院后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必须电话回访。
病人有需求时及时上门回访。
以后根据病人的需求进行回访。
邀请病人及其亲属继续参加医院椎间盘学校教育,医院举办专题讲座或邀请专家来院讲学时,也邀请病人参加。
强化病人及其亲属的医疗依从性,参考文献[1] 夏新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级治疗[N].健康报,2011-01-04(1版).[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3] 韩璐.“三好一满意”活动定出量化指标[N].健康报,2011-06-10(1版).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34.016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是指表达Fc受体的免疫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靶细胞的作用。
ADCC效应是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的重要免疫机制。
1 介导ADCC的免疫细胞1.1 NK细胞(natural killer,NK)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BCR或TCR标志,被称为第3类淋巴细胞。
NK细胞为介导ADCC效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NK细胞可通过2种方式杀伤靶细胞,即直接杀伤和ADCC效应。
活化的NK细胞表面表达能够激发杀伤作用的受体(如FasL及TNF-a),当该受体与靶细胞上相应配体结合后,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导致靶细胞凋亡,该作用即NK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也被称为直接ADCC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CMC)[1]。
NK细胞膜上同时还表达抗体IgG Fc受体(即CD16分子),所以,当IgG抗体通过其Fab段与靶细胞上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裸露的IgG Fc段便与NK细胞上Fc受体相结合,抗体在靶细胞与NK细胞之间形成桥梁,NK细胞释放细胞毒性介质(穿孔素和颗粒酶),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此即NK细胞的ADCC效应。
1.2 吞噬细胞(phagocytes)包括中性粒细胞(n e u t r o p h i l s)和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粒细胞,为小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为大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都表达IgG Fc受体,所以,它们除具有对异物的直接吞噬杀伤作用外,还可以通过ADCC的方式杀伤被感染的靶细胞及肿瘤细胞。
吞噬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毒性介质(如一氧化氮等)和酶类物质(如髓过氧化物酶、蛋白水解酶等)发挥杀伤作用。
1.3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嗜酸性粒细胞的重要生物学效应是参与I型超敏反应及抗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中有嗜酸性颗粒,颗粒中的生物活性介质释放后对I型超敏反应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另外,嗜酸性粒细胞表面表达IgEFc受体,所以,当机体受到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在IgE抗体的介导下通过ADCC效应发挥抗寄生虫幼虫的作用,如抗旋毛虫、日本血吸虫幼虫[2]等。
其杀伤机制是通过释放具有毒性作用的颗粒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主要碱性蛋白)和酶类物质(过氧化物酶、胶原酶等)杀伤靶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为抗寄生虫的重要免疫细胞[3],在寄生虫感染期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4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及肥大细胞(mast cells)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是血液中数量最少的白细胞;肥大细胞存在于粘膜和结缔组织中。
它们的细胞膜上都表达IgEFc受体,可结合IgE,当抗原与结合在细胞膜表面的IgE结合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并合成生物活性介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所以,这2类细胞是I型超敏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
但在寄生虫感染情况下,肥大细胞可在IgE的介导下通过ADCC效应发挥抗寄生虫作用[4],而嗜碱性粒细胞是否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抗寄生虫作用未见报道,但有资料表明嗜碱性粒细胞可发挥抗肿瘤作用[5]。
1.5 血小板血小板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在免疫方面可发挥免疫粘附作用。
马军莉等[6]报道血小板也可介导ADCC效应发挥抗旋毛虫幼虫的作用。
2 介导ADCC的抗体介导ADCC的抗体主要是IgG,其次还有IgE和血清型IgA。
2.1 IgGIgG为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抗体,也是抗各种感染的主要抗体。
NK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表面都表达IgG Fc受体,都是在IgG(IgG1和IgG3)[7]的介导下发挥ADCC效应,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等病原生物感染的靶细胞及肿瘤细胞。
2.2 IgEIgE为人体内含量最少的抗体,除介导I型超敏反应外,其免疫学作用表现为抗寄生虫感染。
在寄生虫(尤其是线虫)感染期间,特异性IgE增高[8]。
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可依赖IgE介导ADCC效应,从而发挥抗寄生虫作用。
2.3 IgA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CD89分子即为IgAFc受体(FcαRI),所以,IgA可介导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发生ADCC效应。
一般认为介导ADCC效应的为血清型IgA[9]。
但也有研究表明分泌型IgA(SIgA)也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粘膜抗感染作用[10]。
3 ADCC的抗感染作用病毒具有严格的胞内寄生性,部分细菌(如伤寒、结核)也可胞内寄生,在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免疫过程中,T细胞免疫和ADCC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体在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生物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应答产生针对病原生物成分的抗体,该抗体与表达有病原生物抗原的细胞特异性结合,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都可通过ADCC的方式清除被感染的靶细胞,其中,NK为ADCC效应的主要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