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风险加大原因及规避对策
[摘要]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发展,畜牧业作为我们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农户散养和小规模专业户养殖是中国当前生猪主要养殖模式,该模式的市场波动性大,难以创造品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中国生猪产业的风险加大。
本文分析了生猪养殖风险加大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生猪养殖;风险;规避对策
1生猪规模化养殖存在的主要风险
1.1疫病风险
近年来,由于生猪频繁调运,生猪疫病暴发呈现出高频率、高危害、覆盖面大的特点,常见病种类由四五种增加到几十种,影响增养补栏积极性。
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对生猪防疫没有完整计划,只是在获得疫病流行的信息之后才购买疫苗防疫,生猪发生传染病的机率随之增加。
1.2市场风险
育肥猪出栏价格波动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于养猪农户分散、信息量少,一般只能根据当期的价格信息决定下一个时期的产量,加之生猪的需求缺乏弹性,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就是经济学中的“蛛网现象”。
1.3食品安全风险
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是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安全转变。
2生猪规模化养殖风险成因
2.1生猪价格下降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自今年元月以来,周边地区生
猪价格持续快速下滑,已从1月1日的市场平均价格14.80元/公斤跌至3月26日的10.20元/公斤,跌幅高达31.1%;与2013年同期相比,跌幅达17.7%。
从目前市场发展的态势来看,若没有利好因素的支撑,生猪价格虽再次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短时间内低位徘徊、甚至小幅下滑的趋势仍将继续延伸。
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有四。
2.1.1生猪产能过剩。
受2011年、2012年生猪养殖收益较为丰厚的刺激影响,各地不断新建、扩建养殖场,同时各养殖场均满“负荷”或超“负荷”饲养运营,生猪产能迅速提升,原有的供应偏紧的格局快速演化成供大于需的产能过剩局面,致使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并长时间低位徘徊。
这是引起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降的内在主因。
2.1.2社会需求疲软。
随着气温的回升,市场生猪需求本已进入淡季。
再加上受国内经济下行、餐饮业经营回落以及居民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生猪终端消费需求相对疲软。
这是引起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降的外在主因。
2.1.3外调销路不畅。
近期由于各地生猪价格差异不大,外销路径严重“堵塞”,运行不畅。
这也是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
2.1.4政策利好未现。
养殖户们期盼已久的国家收购储备肉政策迟迟未能显现,心里预期全部落空。
生猪价格缺乏利好因素的刺激,也是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降的外在原因之一。
2.2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受饲料成本、管理成本、人工费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生猪养殖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2.3养殖收益大幅缩减。
生猪养殖收益取决于生猪价格的高低和生猪养殖成本的大小,在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养殖户的养殖收益必将随之大幅缩减
3生猪规模化养殖风险规避对策
3.1加强疫病防控力度
3.1.1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兽医管理体制、队伍与基础设施两方面的建设,形成以行政机构为核心、以兽医官方制度为基础、以技术支持为保障的高效动物防疫体系,切实做好免疫和疫情监测、疫情发布工作,尽量降低生猪疫病爆发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引导养殖户做好猪群防疫工作。
3.1.2建立健全生猪重大疫情应急预案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指挥系统,成立应急预备队伍,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物资储备,确保组织准备、人员准备、资金准备和物资准备“四个到位”,提高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3.2.生猪养殖户搞好自身经营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面对目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不断亏损的严峻局面,养殖户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3.2.1是冷静分析,坚定信心。
在深刻领会“猪周期”规律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及时总结自身在以往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真分析眼前的市场行情及产生这一行情的背景条件,准确评估自身从事生猪养殖的优势和不足,并凭借自身的养殖经验积极预测下一步的市场行情,从而积极规避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
3.2.2是沉着应对,合理安排。
在认真分析眼前的市场行情和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针对“2014年生猪价格将持续在下行通道内缓慢波动运行”的特点,沉着应对目前的现状,合理安排自身的生产养殖,规避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
其一要树立“向效率要效益”的宗旨观念,采取“宜守不宜攻”的养殖策略,根据自身的生产养殖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缩减生产规模,坚决取缔“以规模求效益”的思维方式,坚决杜绝不适时宜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错误行为。
二要适时调整生猪养殖品种,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的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合理搭配大、中、小生猪的养殖结构等,尽力优化养殖等级,积极提高生产效率。
3.2.3要审慎裁撤富余人员、降低生猪养殖病亡率、适时出栏育肥生猪等,不断降低养殖成本。
3.2.4是严守规范,精心管理。
在严格遵从生猪养殖业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认识到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是强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故应根据自身养殖的实际情况,在养殖操作规范的指导下,积极合理安排生产、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搭配饲料、健全防疫保障等,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使养殖成本进一步减少,从而避免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而并非是随意消减饲料成本、过度裁减人员、降低保健费用等。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益。
3.2.5是积极筹划,谋求发展。
养殖户们应根据“猪周期”规律的运行特征、结合目前市场行情的现状,在准确预测未来行情的基础上,及时合理安排、管好自身的生产养殖,并积极筹划未来发展,力争使自己踏准市场节奏,把握住未来行情发展,使自身的养殖业在现今条件下“少赔”,在未来行情中“大赚”,用未来的“大赚”来弥补目前的“少赔”,以长远的盈余来对冲现阶段的亏损。
4生猪养殖建议
生猪养殖业是农业基础性产业之一,它不仅关联着种植业、饲料加工业等六个环节、13个生产行业的经营运行,还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菜篮子”的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故对避免养殖户亏损进一步扩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政府要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养殖业各生产要素的价格波动、市场供需情况等,正确引导养殖户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生猪养殖生产。
4.2要积极开展并不断加大养殖技能培训力度,以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技能水平,真正增强养殖户抵御灾害的能力。
4.3要积极提升养殖等级。
要加大生猪养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广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搭建“农超对接”活动平台,鼓励养殖户们实现自繁、自养、自销等“一条龙”生产经营。
5结束语:
总之,生猪养殖业在我们国家是农业性的基础产业,要加大养殖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养殖的等级。
有关部门要支持鼓励养殖户的自繁、自养、自销,为我们国家的畜牧业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骆宏机. 惠州市生猪养殖现状调查及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05.
[2]林福丽. 对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 河南农业,2014,14:.
[3]陈韦霖,张君.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平镇生猪养殖现状调查[J]. 北京农业,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