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矿点分布据1974年地质勘探和近期发现,全县已探明的矿种有33个。
金属矿有铜、铁、锰、铅、锌、钨、钼、金、银、锑等10种,非金属矿有硫、磷、煤、萤石、石英岩、硅石、大理石、熔剂灰岩、花岗石、水泥石灰石、白云石、水泥粘土等12种,初步确定有工业价值的矿点23处,初步探明部分矿产的储藏量为:铁1056万吨,锰227万吨,铜6.6万吨(金属量),铅锌22.8万吨(矿石量),钨195万吨(矿石量),钼1500砘(金属量),煤3920万吨,石灰石253亿吨,大理石2亿立方米,硫铁矿130万吨。
1980年,六峰山铜矿在铜精砂中发现含有丰富的白银,银储量20吨(金属量)。
1986年后,在梅村等乡发现金矿,储量915千克。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点 一、铁矿本县铁矿多为小型矿床,已探明21处,主要分布在梅村、桃坡、棠溪、殷汇、铜山、灌口、马衙、墩上、里山、双桥等乡。
这些矿床以铁帽型为主,矽卡岩型次之。
铁帽型矿床规模小,零星分布,出露地表,易开采。
矽卡岩型矿床是安徽省重要的高炉铁矿类型。
庙子山矿点 位于桃坡乡峡川村,海拔500余米。
矿石矿物为赤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高岭土等,C2级储量35万吨,矿石有害成分低,铁含量较高。
金竹凹矿点 与庙子山铁矿相距5公里。
金属矿物为赤铁矿、褐铁矿、局部有黄铁矿,储量约10万吨,商品矿石含铁51%,但二氧化硅含量较高。
前排山矿点 位于桃坡乡峡川村,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
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高岭土、叶腊石,含铁量高达63.61%,平均44%。
C1级储量73.99万吨;C2级储量40.93万吨。
跃进山矿点 位于潘桥东南一公里,为赤铁矿、褐铁矿。
脉石矿物为石英,C2级储量8.7万吨。
牛栏冲矿点 位于潘桥西南约2.5公里,C2级储量5.43万吨,含铁平均为46.72%。
张家山矿点 位于潘桥西南3公里,C2级储量2.8万吨,含铁55.5%。
五爪山矿点 亦称马头铁矿,在梅村乡红星村,为褐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地质储量517.4万吨。
锈水壕矿点 为褐铁矿,少量假象赤铁矿。
C1级储量7.188万吨。
杨桥矿点 位于殷汇乡杨桥。
以褐铁矿为主,并有赤铁矿、黄钾钒及少量的黄铁矿和脉石矿物石英、高岭土及绿泥石。
含磷量较高,平均为0.68%,储量34.7万吨。
蛇形山矿点 位于铜山矿东北之刘冲章家,主要为褐铁矿组成,矿体为硫化矿床经强烈氧化成褐铁矿铁帽类型。
黄山矿点 位于铜山乡的黄山,又称凰山铁矿,全矿区C2级储量为258.6万吨,Ⅰ号矿体含铁36.42%;Ⅱ号矿体含铁42.76%,磁异常区含铁53.75%;坡积矿含铁63.41%,其它元素含量微少。
六峰山矿点 位于里山乡六峰山。
主要为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矿石量C级8.6万吨,品位40.00%;D级127万吨,品位38.5%。
总储量135.6万吨,平均品位38.6%。
流水塔矿点 位于涓桥东南2公里,以褐铁矿为主。
此矿规模太小,开采价值不大。
桐子山矿点 位于涓桥东南3公里。
在本矿点西南约500米处的夫子岭铁帽,地质条件与之相同,为赤铁矿、褐铁矿,含铁54.43%,硫0.157%,氧化强烈。
高岭矿点 位于茅坦南4公里的高岭银子洼,为含铜铁帽(含铜0.65—0.95%),因厚度不够,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
碧山矿点 矿体为铁帽型。
地表出露宽度20米,全长455米,最大延伸150米,主要为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高岭土、绿泥石。
含铁量最高为61%,最低为33.5%。
灰山矿点 位于墩上乡双河村,属矽卡岩型铁矿,走向长125米,富矿(含铁50%以上)是在地表以下47—50米处,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储量合计为53万吨。
二、锰矿共有矿点8处,均为沉积类型。
矿体一般呈层状、厚度在一米左右,以马衙、竹山两个矿区含锰量较高。
马衙矿点 位于县城东17公里,矿石构造为块状、土状和粉状。
块状的硬锰矿,含锰量高,可达50%。
其它锰矿石含锰品位在35%左右。
该矿储量为18.9万吨,1985年基本采完。
竹山矿点 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的牌楼乡。
矿物成分有软锰矿、硬锰矿、褐锰矿、方解石。
含锰量最高48.17%,平均35.13%,储量6.6万吨,于1979年采完。
白云矿点 位于县城西南50公里的唐田乡。
C2级储量3500吨,已开采。
沙山矿点 1982年当地农民修路时发现,此矿矿物主要为软锰矿、硬锰矿及少量偏锰酸矿,粉状、少量块状,已开采。
吴田——凤凰矿点 含锰35%,最高达45%。
矿石为软锰矿、硬锰矿组成,个别地段含磷达0.4%,工业上无法利用。
华督岭矿点 包括整个华督岭向斜的南翼,含锰品位25—30%,因资源不清,未正规开采。
刘冲矿点 位于牌楼东南,距竹山锰矿4公里。
绝大部分为碳酸锰矿石,少量氧化锰。
矿物主要为菱锰矿、锰方解石及少量软锰矿。
因有害杂质磷的含量超过规定标准,且矿物多属原生贫矿石,尚未开采。
第二节 有色金属矿点 一、铜矿贵池铜矿蕴藏量丰富,产地多,且伴生有多种有益元素。
全县已探明的铜矿点共21处,主要分布在铜山地区和安子山一带,其他地区如东南湖、齐山、低岭、枫树岭、李湾、茅山、甲山吴、杨北寨、小河王、北山、南泉、姚家、西峰(东风岭)、王子庵、流口等矿点,尚待进一步进行地质探明和评价。
铜山矿点 位于县城西南32公里处。
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共见大小矿体117个。
以铜山矿床Ⅰ号5号矿体规模最大,面积3万平米,呈透镜状,长200米,延深250米,最厚达100米,埋深17—200米;其次为前山区矿床,延深50—340米,厚度1—24米,埋深30—500米。
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白铁矿等金属矿。
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石英、方解石等,含铜品位中——富,含硫5.3%,铁26%,伴有钴、钼、金、银等元素,为一中型铜矿,并伴生硫85.9万吨,共生硫铁矿535.9万吨。
1956年由铜陵市铜官山矿务局开采,1971年,位于该矿区的铜山镇亦划归铜陵市管辖。
安子山矿点 位于县城东南27公里,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共有大小矿体149个,其中主矿体6个。
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含铜品位平均为0.6%,且含钼。
1974年探明为一小型铜矿,尚未开采。
六峰山矿点 位于里山乡,距县城东南10公里。
以辉铜矿粘土岩型、辉铜矿黄铁矿型,孔雀石粘土岩型为主,次为铁帽型、含铜粘土岩型。
主要矿体4个,Ⅰ号矿体含铜量最高达16.71%,主要探明铜金属量储量62804.55吨,平均品位4.39%。
并伴有丰富的白银,现已开采。
马石矿点 位于高坦乡西南9公里,矿体1—14层,延深100—300米。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次为辉钼矿及少量黝铜矿,含铜平均品位0.32%。
二、铅锌矿已探明矿点11处,铅锌总储量约2.57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矿体以中低温热液型为主,次为矽卡岩型,主要矿区黄山岭铅锌矿。
黄山岭铅锌矿点 位于县城东南36公里,共有矿体4个,埋藏深度100—190米,地表均有出露,属矽卡岩型,矿石主要赤含铅锌的矽卡岩,杂有含铅锌的大理石。
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并有黄铜矿、黄铁矿、金、银等。
1973年由池州地区开采。
1981年由安庆地区接管。
1988年仍由池州行署管辖。
滴水岩铅锌矿点 在棠溪乡东南20公里。
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矿带全长600米,深200米,宽2.15米,平均品位铅1.17%,锌1.86,银0.1%。
1985年地质部门测定铅储量9155吨,锌储量14396吨。
官冲铅锌矿点 位于潘桥西3公里,矿体有2个:Ⅰ号矿体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组成;Ⅱ号矿体为含矿角砾岩,估算储量铅640吨,锌736吨。
小福岭铅锌矿点 位于解放乡东10公里。
矿体内有夹石,铅的品位0.67—3.67%,锌的品位3.0—6.18%,储量铅252吨,锌565吨。
此外,还有燕子坑、韩家岭、银坑洞、东坑、丁坡、棹棣坑、赖湖岭等矿点。
三、钨钼矿本县钨钼矿分布在棠溪乡境内,均属矽卡岩型。
北起低岭脚向南顺次为鸡头山、钱家歼、新岭至老山。
由5个矿点组成,为南北长10余公里的钨钼矿带,其中以鸡头山矿点品位最佳,含三氧化钨0.263—0.383%,钼0.034—0.243%。
本县钨钼矿主要矿物成份为白钨矿、辉钼矿、黑钨矿、伴生银、铋、铜等。
辉钼矿单矿物中含钼、钇、锇、钌,尚未开采。
四、金矿本县有金矿点多处,分布在梅村乡的马头、铜山乡的黄山,灌口乡的梅山,高坦乡的珍溪,唐田乡的沙山,以及桃坡、里山、马衙、墩上等乡。
除马头金矿储量品位已基本查明以外,其余矿点仍在探测中。
贵池的金矿大部分为含金铁帽型,有部分砂金、石英脉金,品位较高,宜于小规模开采。
马头金矿,位于梅村乡栗坑村一带,据勘探资料,含金的铁矿石储量为12万吨,于1987年,由梅村乡投入开采。
目前1吨矿石能提炼黄金10克左右。
五、锑矿矿点1处,位于牌楼乡佳山村的丁冲。
含锑石英脉长360米,宽8—10米,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含锑2.16%。
1981年由牌楼乡开采,1982年停止,共采矿125吨。
第三节 煤 矿贵池县含煤地层有二迭系上统龙潭组和下统栖霞组。
前者煤层产于煤系上部,称龙潭煤系。
后者产于煤系底部,称牌楼煤系。
全县共有矿点17处,其中以龙潭组煤层较稳定,广泛分布于江口、殷汇、唐田等地区,均为无烟煤。
初步探明的蕴藏量约为3000—5000万吨。
牌楼煤系储量为100万吨,因形态多变,开采困难。
本县煤矿大都埋藏较浅,但地质构造复杂,煤的含硫量和灰份较高,不能炼焦,一般用于动力和民间生活用煤。
另外产于寒武系下统黄柏岭组底部的石煤,在本县境内有广泛的分布,因其中含有稀有元素钒(V2O5),已引起矿业部门的重视。
一、馒头山煤矿点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现江口乡胜利、三范,查村三个村境内。
地形平缓,毗邻长江,煤田至江岸仅4.5公里,交通方便。
煤层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含煤一层,具有一至六个小分层,煤层最小厚度0.35米,最大厚度5.46米,平均厚1.72米。
煤矿长约3600米,宽600余米,煤质为中灰富硫中磷高发热量。
据民国17年11月《矿业周报》记载,储量为1038万吨。
建国后,安徽省煤炭第二勘探队探明,在—600米以上,合计储量604.5万吨。
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民国时期曾大规模开采。
二、殷坑煤矿点位于县城西南21公里,可采煤1层,局部可采3层。
煤层平均厚0.83米,长4.5公里,宽0.5公里,埋藏深度30—300米,探明储量658.3万吨,1970年由池州地区开采,1979年8月因煤层有变停采。
三、新新煤矿点位于殷汇西南8公里,煤层断续长12公里,埋藏深度30—520米,可采煤2层,探明储量1201.6万吨。
四、读山煤矿点与新新煤矿毗邻,可采煤2层,长2.5公里,宽0.65公里,平均总厚1.82米,埋藏深度30—500米,储量415.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