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红旗小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文化除法的来历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 liu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信息窗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1.原题: 判断:20÷4=4……4 ()分析: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举一反三:判断:26÷5= 4 …… 6 ()36÷6= 5 …… 6 ()2、原题: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枝?分析: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举一反三: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还剩几个小朋友?3、原题: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

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举一反三: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信息窗2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笔算1、原题: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

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

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正解:举一反三:a、小红有一些苹果,总数不到30个,把这些苹果装成5筐多3个。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b、二年级二班有不到50本图书,7个小朋友平均分就少2个,这个班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2、原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52÷9=6 (2)分析:52里面最多有5个9,本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商要调小。

正解:举一反三:判断:a、36÷7=4……8 ()b、 49÷8=5……9 ()智慧广场周期问题1、原题:元宵节挂彩灯,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挂,第4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分析:彩灯的规律是每五个一组,用除法计算47里面有多少个5,即有多少组彩灯,得出第47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就知道是什么颜色的彩旗了。

正解:举一反三:a、按牛牛、壮壮、丽丽的顺序发扑克,第十四张扑克被谁拿到?第25张呢?b、爸爸星期一出差,过了36天回来,爸爸回来时是星期几?2、原题:43块糖,每5块一盒,至少要装几盒?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从实际出发来考虑,剩余的3块也需要一个盒子。

正解:举一反三:a、有30个纽扣,最多可以钉几件这样的衣服?b、43个羽毛球每5块一盒,至少要装几盒?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故事/文化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算盘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

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信息窗一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1、原题:六百零七写作:()分析: 易错写成67,或者错写成 6007等。

注意中间有0时不要漏写或多写。

正解:举一反三:九百零五写作:()八百零九写作:()2、原题:755 801 读作什么?分析: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数位上是几就读几,计数单位不读,755易读成:七五五;801中间的0没读出来,易读成:八百一;正解:举一反三:902 读作:() 3006 读作:()3、原题:3个1,4个十,5个百组成的数是()分析:不认真读题,看见数字就写,易写成345。

正解:举一反三: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

2.由4个一,5个百组成的数是()。

信息窗二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1、原题:写出下面的数:一千零八写作:()分析:写数时,容易错误地认为中间连续两个数位没有时,只写出一个0。

正解:举一反三:1、三千零九写作:()2、四千零七写作:()2、原题:5600-500=分析:易把500中百位数上的5与5600中千位数上的5相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相减。

正解:举一反三:= 2. 9600-900=3、原题:1)从七千八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数,数到八千零五。

分析: 1)从七千八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数,数到八千零五。

正解:1. 原题:两千四百三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 )。

分析:( 2438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居然会前后不分。

正解:举一反三:2789后面的第二个数() 3486前面的第二个数()1. 原题:一百一百的数,2100后面是多少?分析:很多学生写成2101,原因是忽略第一句话一百一百的数,审题不清。

正解:举一反三:a、十个十个的数,267后面是多少?b、一千一千的数,3560后面是多少?信息窗三课题: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 原题:比较4589和4598的大小。

分析: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先看千位上,千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也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也相同就看个位。

正解:举一反三:a、比较3709和3079的大小。

b 比较5376和5367的大小。

2、原题:方格里最大能填几?456>4口6 6口7<667分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两个数都是十位不确定,百味和各位相同的情况下,十位要小,一题必须填写4。

二体必须填写5。

正解:举一反三:方格里最大能填几?a、7口8>756b、 917 < 9口8信息窗四课题: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1. 原题:800+700=分析:学生等于150,计算错误,八百是八个百,七百是七个百,八个百加七个百是15个百是1500,或者8+7=5,后面再加2个0。

正解:举一反三:600+500= 800+400=2. 原题:小白兔收了1600根胡萝卜,小灰兔收了1200根胡萝卜,小白兔给小灰兔多少根胡萝卜,他们就同样多了?分析:移多补少问题,利用加法求出小白兔多出来的一部分,再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给小灰兔。

正解:举一反三:a、妈妈有1000元钱,爸爸有400元钱,妈妈给爸爸多少元后两人的钱数同样多?b、哥哥有800张卡片,弟弟有500张卡片,哥哥给弟弟多少张卡片,两个人就同样多了?信息窗五课题: 估算1. 原题:实验小学有302名学生,越是()人。

分析:和302最接近的数是300,所以大约是300人。

正解:举一反三:估计一下,把接近七千的圈起来。

6009 7008 5998 6980 7050第三单元课题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数学故事/文化一天,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

米说:“我比你们都长,你们加起来也比我短,小主人肯定最喜欢我。

”分米不服气地说:“谁讲的!十个我就和你一样长,你神气什么呀!”米说:“虽然十个你加起来和我一样长,但是,十个我加起来不知是你的多少倍呢?”厘米听了很生气,说:“虽然你比我们都长,但是主人不一定最喜欢你呀!”米说:“你不可能......”还没等米说完,毫米打断米的话,抢着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你用得上的地方,我们不一定用得上,我们用得上的地方,你不一定用得上!”这时,小主人回来了,他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巧的是今天的作业刚好是量铅笔盒的长,一分硬币的厚,数学书封面的宽,衣橱的高。

小主人把分米、厘米和毫米都用上了:铅笔合长2分米,数学书封面宽21厘米,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小主人要量衣橱的高时,米想:“前面我都没用上,这次肯定也用不上。

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居然被用上了,衣橱高约2米。

分米、厘米和毫米对米说:“你真厉害,现在居然被用上了。

”听罢,米一下子脸红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吵了。

米、分米、厘米都是好朋友。

平时大家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但一遇到问题,总是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又有一天,三角形老师叫米、分米、厘米分别量量课桌面的长度。

米量后立刻回答:“课桌面的长是1米。

”分米量后皱(zhòu)了皱眉头说,说:“不对,不对,课桌面的长明明是10分米,怎么说是1米呢?”厘米量后哈哈大笑,说:“你们都量错了。

我量了又量,数了又数,这张课桌面的长是100厘米。

”米、分米和厘米谁也不承(chéng)认自己量错了,争得面红耳赤。

三角形老师看着仨人争论不休,又好笑,又好气地说:“别争了,别争了,你们量得都对。

1米等于10分米,又等于100厘米。

因为各自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的得数也就不一样。

”米、分米、厘米听三角形老师一说,每人都露出了笑脸。

信息窗一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1、原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汽水瓶高约2()火车一节车厢长12()学生错解:汽水瓶高约2(厘米)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分析:原因分析:⑴孩子心中对于“生活原型”的表象不是很清晰。

在访谈中发现有学生说没看见过火车,有的对火车车厢不是很清楚,可见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从而导致错误。

⑵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不能很好与生活中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

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⑶对于物体长度估测的方法与能力不强。

正解:举一反三:a.数学课本宽18()b.桌子高8()c.小明身高约130()信息窗二课题:千米的认识原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机场跑道长约8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