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
作者:施友福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5期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求,随着以培养核心素养的新课改循序渐进地铺开,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创新出适合现代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效率,使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目前,高效课堂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成为高中物理教师当下教学研究的主题。
在本文中,我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量大,理论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能力要求也更高,学生在平时学习常常倍感困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深刻体会“物理源于生活”。
新课标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如,教师在讲授“机械功”时,提前准备了一堆书放在后门,说:“哪位同学可以可以帮老师将后门那一堆书拿到前面来?”后排一学生立即拎着书向前走来,教师:“同学们,这位同学拎着书沿水平直线从后门到前门,对书做功了吗?”有学生说做了功,也有人说不做功,教师继续道:“如果老师将这堆书拎到楼上办公室,我做功了吗?”学生齐声道:“做了!”教师道:“根据初中已学的‘功’的初步知识,结合鲁科版必修1第2章第2节中‘位移’概念,我们可以理解:某力做功应具备两个要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方向上发生位移,所以同学从后门沿水平直线将书拎到前面,这个过程中书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对书没有做功。
但是竖直提起过程中,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对书做了功。
老师从一楼到二楼竖直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所以也对书做了功。
”学生恍然大悟。
教师:“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力不是只有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有时也会倾斜,如牛耕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这个过程中牛做功多少呢?这就是今天大家所要学习内容。
”学生便立即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回顾初中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思考问题,激发其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物理观念,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众多实验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总结得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就需要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