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人教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四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这组课文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周围的世界连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四单元学情分析在教学《识字4》时,通过生动活泼、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成语这一形式的优点,并对此产生兴趣。

同时,将重点放在对收集成语的兴趣培养上,如:成语接龙或者读成语故事等,鼓励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并在平时的说话、写话中尝试运用,从而体会其精妙之处。

《坐井观天》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我要的是葫芦》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

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小柳树和小枣树》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风娃娃》可采用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酸的和甜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层层递进,有浅入深的朗读方式。

并教学时指导学生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

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像他们的语言,揣磨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语文园地四”第一个练习侧重比较各个标点;第二个练习侧重说写实践。

如果单出示带标点的句子的练习,那么也许课堂上知道了怎样填标点符号,回家写日记时还是没有正确运用的意识。

若和平常的语文园地一样把标点练习和写话练习分开,学生对标点的感觉就是脱离文章的,不真实的。

为此必须将二者紧紧结合在一起,说话前做标点练习,写话前提醒用对标点符号,写话后又要求检查标点。

这样学生马上就能在写话中更好地认识、使用标点,并在平时的日记中更留意标点符号。

第五组教材体现与他人怎样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课文。

有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有体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称赞》;有体现互相帮助的《蓝色的树叶》;有体现和谐相处的《纸船和风筝》;有体现尊重他人的《从现在开始》。

每篇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素材,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课文,从而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蓝色的树叶》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故事性强,生动感人,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其它三篇课文对于学生有些难度,但这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和谚语。

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爱听故事,对于故事内容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契机。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识字5》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称赞》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了一个很有启迪意义的故事。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根据低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如,用换词法理解“称赞”,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体会心理活动的方法理解“泄气”“自信”等,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称赞给小刺猬、小獾带来的快乐。

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森林,使学生置身于形象可感的童话情境中。

并且用课文的四幅插图连接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以图解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如“粗糙”“一个比一个好”等,从而在图文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蓝色的树叶》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通过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对话的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

在学习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纸船和风筝》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随文识字,识用结合。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伸展,如纸船里带来了什么,风筝里带来了什么。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是讲合作做成的事。

可创设情境,安排下面的环节。

1、案例启发:老师讲个合作的故事,让学生讨论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2、讲自己与人合作的故事:先想想自己和别人合作完成某件事的经过,再在小组里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听的人可随时插话。

选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评一评谁做得最好,谁讲得最好,其余的同学有什么好的地方。

3、在合作中交流:和展示台结合,在合作做事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

六单元教材分析第六组教材体现“关爱他人”的课文。

有体现强烈情感对比的对子;有表现同学之间友爱的《窗前的气球》;有表现关心有困难的人的《日记两则》;有体现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古诗。

每篇课文都饱含着爱的真情。

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爱心,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情感教育素材。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感知教材,感悟社会,关心社会。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古诗两首》,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

因为古诗语言精练,意蕴深长。

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等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

但这两首古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很广,影响很深。

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就已会背诵,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

另外古诗有它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学起来一定会有兴趣的。

其它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三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儿童的生活气息,学生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能够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学生乐于接受。

另外对子是由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内容简单,如诗歌一般,读起来富有韵律感。

学生兴趣十足。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重点是创设情境,感悟课文,获得美好人生体验。

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六单元学情分析《识字6》有些词语学生不易理解,如“虚假、冷漠、热忱、索取、饥寒、雪中送炭”,我们可以用近义词“虚伪、冷淡、热情”或从词的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学完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人?你想做什么样子的人?从而在学生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

搜集对子,学生交流。

《窗前的气球》理解“传染病”的可怕,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了处出病中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初步感受了科利亚在病中的孤独、寂寞、无奈、痛苦、真没意思的感情基调,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假如》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日记两则》引导学生开始写日记。

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

分两部分:时间、天气和正文。

启发学生日记的内容:可以是你看到的有趣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特别想说的话,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

(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古诗两首》孩子对贺知章的认识是从他的《咏柳》开始的,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了他们的已有感知,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写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原来就是这么一个和蔼又普通的归乡老人家。

诗中写的是谁送谁?对古诗的理解,教师不用逐字逐句的进行串讲,只要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及古诗的大意就可。

重点在学生的朗读、背诵。

《语文园地六》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有了游览名胜古迹的生活积累,再加上影视频媒体的宣传、课外阅读的积累,降低了学习难度。

再者,二年级的教材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现在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只是在语言的表达上,还有待加强。

第七组教材体现“环保”的课文。

有表现保护动物的拍手歌和《浅水洼里的小鱼》;有表现爱鸟护鸟的《“红领巾”真好》和《父亲和鸟》;有表现保护环境卫生的《清澈的湖水》。

每篇课文都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为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