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食品胶的简介与应用A-S多糖胶"AS多糖胶"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肉类制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灌肠、火腿肠、午餐肉罐头和肉丸等产品中。
该剂为纯天然溶胀型多糖类树脂,在-30℃至16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极强的物化稳定性。
除了增稠和稳定等功效外,As多糖胶极具优势的是它独特的成膜包裹特性,可以强力乳化脂肪和减缓淀粉的回生老化,使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结构和口感,很好地解决了肉制品制作中因脂肪与淀粉的增加而产生出的诸多问题。
制作肉类制品,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产品,一般投入脂肪10%~15%,能使产品不出油,即可认为效果非常理想。
而欲提高原料利用率及降低成本,适量增加脂肪的比例是一项重要手段。
此外,增加脂肪后,还可明显提高肉制品的原始香度。
但通常来讲,加大脂肪使用量,则须增加淀粉的投入量(每增加5%的脂肪就需要增加2%~3%的淀粉),并且淀粉在肉类制品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充实馅料的空隙,提高黏结力,降低成本。
然而,随着脂肪、淀粉的增加,产品也就相应地出现较为明显的粉质感和疏松感,且油脂仍然极易渗出,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肠体发硬,有液体渗出,无弹性,切片性能差,不能弯折和伴有强烈的粉质气味等一系列问题。
As多糖胶因其独特的成膜包裹特性,遇水后形成的薄膜网络组织,可将肉粒、水分、脂肪及淀粉等进行层层包容,成为类似于葡萄珠状的一个个微小颗粒,既分散又集中,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具有紧密结构的整体,使水分和油分等很难从中渗出,明显减缓淀粉的回生老化。
且该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易受温度和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
添加As多糖胶后,不仅产品成本明显降低,而且可使产品品质大为改善,令其结构柔韧紧密,具有良好的弹性,口感鲜嫩、脆爽、肉粒感强,无粉质气味,弯折不断裂,并可相应延长货架保存期,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综合经济效益。
目前,该产品已被国内多家大中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所认可,并批量使用,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共同青睐和好评。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从国外进口的结冷胶销售:高酰和低酰结冷胶。
它们外观一般都为奶黄到白色的干燥可自由流动的粉末,在热水或冷水中均可溶解,低酰产品组织坚硬,无弹性,是易碎的胶体;高酰产品组织柔软,富有弹性,是不易碎的胶体,无论是低酰还是高酰结冷胶产品,只需要使用很少量的结冷胶就能非常有效地产生喱状成品,这种多功能胶凝剂能单独使用、高酰低酰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或结合其他胶体复配使用,都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精巧有趣的食品。
目前结冷胶的主要生产供应商是美国Kelco公司,该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成功地开发出黄原胶后,于上世纪80年代又成功地开发出GellenGum(结冷胶),它具有比黄原胶更为优越的性能。
目前国际市场价格约为黄原胶的三倍和瓜尔豆胶的十倍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是独家垄断生产,产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内销售。
1999年约为5000吨以上,市场销售良好,该公司正在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另据了解,至2000年底,我国尚无规模化生产,结冷胶在我国基本上还属于"国内空白"。
结冷胶的发展前景。
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刺激了国内许多化工企业,他们纷纷将结冷胶列为"十五"规划中的发展项目。
根据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如山东淄博、山东莱阳、山东枣庄、江西吉安、浙江诸暨和上海等省市近十家企业准备投资建设结冷胶生产装置,规模多为数百吨级以上水平。
但由于结冷胶是多糖胶质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对结冷胶的各种性质及其缺点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之中。
有限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结冷胶的广泛工业应用。
另外一个局限性是结冷胶凝胶的高度脆性,亚洲人喜食弹性胶,对以结冷胶为胶凝剂制成的果冻不太欣赏,认为缺乏嚼劲。
当然采用含有酰基的天然结冷胶可胶应用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其价格昂贵,令应用者望而生畏。
这样由于对国内外市场和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清楚,若国内企业盲目上马,无节制地扩大生产能力,对外冲击国际市场时,各生产厂无序竞争:对内争夺已有市场时,竞相压价,导致整个产业利润滑坡,发展困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PulluanGum是国际上新开发的新型多糖,市场需求良好,正逐步扩大生产。
国际上这些新型多糖大多由黄原胶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因为这类新型多糖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当分子量高达数百万时,成熟发酵醒的黏度即高达数万mPa.s。
因此,尽管采用的菌种、生产工艺不同,但在实际生产时可以部分借用黄原胶的生产设备。
同时逐渐形成微生物多糖系列产品,既有利于市场需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这类具有不同性能、不同应用领域的新型微生物多糖包括结冷胶在内将是今后新型发酵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国内有关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国内企业若能在原来的黄原胶发酵生产技术和设备基础上研制生产结冷胶,从产品技术、成本和市场销售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也就是说,国内黄原胶生产厂商开发生产结冷胶在国内、国外市场竞争中将更占优势。
而前面提到的美国Kelco公司也是在黄原胶较成功地生产销售了20年后研制投产结冷胶的,而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的结冷胶产品供应,基本都由该公司垄断,所以国内企业要在结冷胶这个产品项目上有所作为,生产出的结冷胶产品质量和成本向该公司看齐无疑是明智的。
尽管如此,相信随着对结冷胶各种特性认识的深化和国内企业逐渐能自主生产结冷胶,随着生产厂商规模效益提高,价格下降,结冷胶会成为深受中国食品应用厂家和消费者喜欢的一个产品。
微生物多糖结冷胶是我国新型生物技术产业中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食品添加剂,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及国外产品的强大压力,我们惟有团结一致,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取得共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顺利和快速地推进我国结冷胶产品产业的发展。
微生物胞外多糖研究进展结冷胶发酵生产技术一、项目简介:结冷胶(Gellan Gum)是美国Kelco公司八十年代继黄原胶之后开发的食品微生物多糖之一,某些特性优于黄原胶,美国FDA和欧洲等国家都批准了结冷胶在食品中的应用。
中国1996年也批准了结冷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由于结冷胶可以在极低的用量下产生凝胶,在0.25%的使用量上就可以达到琼脂1.5%的使用量和卡拉胶1%的使用量的凝胶强度,现已逐步代替琼脂和卡拉胶在工业上的应用。
结冷胶生产成本仅比黄原胶略高一些,而销价是黄原胶的两倍以上,高达34美元/公斤,有极高的商业利润和市场前景。
二、经济技术指标技术指标:3M3中试发酵周期68小时,多糖发酵液含量为1%,发酵液粘度达5000CP,发酵产品0.05%溶液可以形成凝胶。
产品质量符合FAO/WHO标准。
产品标准:组成成分:由纯种发酵后提取的多糖形状:黄白色粉末粒度:80-200目干燥失重:£15%总灰分: 4-15%异丙醇:£750ppm重金属:£30ppm砷:£3ppm三、项目成熟程度(鉴定、实验室、中试、已转让)完成发酵结冷胶(Gellan Gum)工艺研究并进行了中试生产,于97年通过了江苏鉴定,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已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
四、应用范围及领域结冷胶的典型食品应用主要食品领域典型产品食糖、蜜饯淀粉、者喱、果冻、填料、棉花糖果酱和者喱低热果酱、人造果酱、面包馅料、者喱合成食品人造水果、人造素菜、人造肉水基凝胶甜点凝胶、装饰果冻配菜馅饼填料和布丁速食甜点、听装布丁、预烹布丁、馅饼填料宠物食品听装肉段、凝胶宠物食品糖衣和糖霜糕点糖衣、听装糖霜牛奶制品冰淇淋、凝胶牛奶、酸奶、冻奶快饮五、市场前景及预测琼脂和卡拉胶在食品工业中全世界用量约50000-80000吨,中国约15000-25000吨。
如20%用结冷胶代替琼脂和卡拉胶,则全世界用量约为10000吨。
目前美国卖到日本的结冷胶每年约2000吨,中国约有近百吨的进口,价格高达580元/公斤。
预测中国近年需求量能达到2000吨以上。
而目前仅有美国Kelco公司有年产5000吨的工厂。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由于本身的天然胶资源有限,发酵类胶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料来源,就其在冷冻制品、果冻、布丁、凉粉等各类食品中的应用足以支持一个年产500吨到1000吨的结冷胶工厂。
六、投资规模及经济效益概算(假设生产能力)利用蔗糖、豆粉、酒精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采用当代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生物工程新产品食品级结冷胶,年产300吨,投资3000万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FAO/WHO标准。
经测算,年产300吨食品级结冷胶的各项财务指标与经济效益较好。
投资回收期(静态)1.38年,按12%的折现率计算,投资回收期2.74年(包括建设期),投资利税率87.0%,内部收益率64.4%,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人民币。
正常年份交利税3000多万元。
槐豆胶[刺槐豆胶]槐豆胶Locust Bean Gum (Carob Bean Gum)性状白色或微带黄色粉末,无臭或稍带臭味。
在80℃水中可完全溶解而成粘性液体,pH3.5~9时黏度无变化,但在此范围以外时黏度降低。
食盐、氯化镁、氯化钙等溶液对其黏度无影响,但酸(尤其是无机酸)、氧化剂会使其盐析及降低黏度。
在碱性胶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钙盐则形成凝胶。
在水分散液中(pH5.4~7.0)添加少量四硼酸钠,亦可转变成凝胶。
用途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
使用方法 1. 与单宁酸、乙酸铝、季胺盐和其它多价电解质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淀物,或者形成不稳定且无用途的凝胶。
2. 与黄原胶、琼脂、κ-型卡拉胶、瓜尔豆胶等相互作用,可提高其黏度或形成凝胶。
但在发生凝胶作用之前,两种胶均应先溶解,然后加温至85℃。
调节各种胶的相互配比,便可制成不同浓度的凝胶。
3. 与λ-型、ι-型卡拉胶无协同作用。
4. FAO/WHO (1984)规定:用途及限量,用于加工干酪制品,8g/kg;乳脂干酪,5g/kg(单用或与其它增稠剂合用);酪农干酪,5g/kg(以其稀奶油混合物计,单用或与其它稳定剂及载体合用);沙丁鱼及其制品、鲭鱼及鲐鱼罐头,20g/kg(仅在灌装汤汁中,单用或与其它增稠剂、胶凝剂合用);即食婴儿食品罐头,2g/kg;婴幼儿配制食品,1g/kg(暂定);胡萝卜罐头,2g/kg(单用或与其它增稠剂合用,暂定);芥菜型酸黄于巴氏杀菌掼奶油或用于超高温杀菌掼打稀奶油及消毒稀奶油);发酵后经加热处理的增香酸奶及其制品,5000mg/kg(单用或与其它稳定剂合用);冷饮,10g/kg(按最终产品计,单用或与其它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合用,暂定)。
5. 美国FDA(1989)规定:用途及限量,用于烘焙食品,0.15%;饮料和其基料及无醇饮料,0.25%;奶酪制品,0.8%;明胶、布丁和馅,0.75%;果酱和果冻,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