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6、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7、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8、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A.习惯性动作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9、柏克赫斯特创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设计教学法C.分组教学D.特朗普制10、()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1、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2、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13、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14、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5、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A.潘菽B.维果斯基C.罗杰斯D.马斯洛16、按照学习性质,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
A.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C.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17、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生存教育18、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9、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识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20、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21、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技能是习惯。
2、接受学习不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4、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德育过程中疏导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2、简述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要求。
3、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点。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2、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
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
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
(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A2、答案::C3、B4、A5、B6、【答案】C7、A8、C9、【答案】A10、C11、【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首创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2、答案:B脱离社会生产13、B14、A15、D16、B17、B18、A19、B20、B21、答案: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错误。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2、正确答案:(错误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接受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由此可见,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矛盾,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此说法是错误的。
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
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此说法是正确的。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答案】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答案】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对于中等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中等生的教育。
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
(3)学习程度。
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
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4)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4、正确答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2、(1)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供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
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
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2)材料里的小美,对自己期望较高,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在面试的时候。
动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过于紧张和焦虑,以至于发挥失常,面试失败。
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小美对这次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不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让小美客观的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针对这个原因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学会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把自己的动机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