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某某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 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价办法》(鲁教高函〔2019〕9 号)等文件 精神,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绩效,结合 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4.项目依托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行网上 申报、网上立项、网上管理、网上结题。
二、组织机构 1.为保障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练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 工作、学生工作、团委、招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 成员由院长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研处、学 生工作处、团委、计划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国有资产管理处、 合作发展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主 要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组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 公室设在创新创业学院,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的组织协调、材料的最终审核、备案及上报等工作。创新创业学 院负责大学生创新类项目的评审推荐、审批立项、监督检查和结 题验收等日常工作。 2.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由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
三、项目申请与立项 1.项目主要面向全日制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项目申请 者必须学业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强、对科学研究、 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 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申请者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组成人员不超过 6 人。鼓励学科交叉融 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每个项目不超 过 2 名指导教师。 2.项目申请人须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 书》(见附件 1、2、3),申请的项目必须有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 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一般同时最多只能指导 2 项省级及以 上项目。如果指导项目能顺利结题,在次年指导项目可以再增加 1 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
6.项目申报:省级及以上项目的申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项目申请人须如实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目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报送所在学院。 (2)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遴选并排序 后,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见附件 4) 连同申请书,按照项目类别报送创新创业学院。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各学院推 荐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项目的项目。 四、项目实施 1.项目经教育部评审通过后正式实施。项目实施分为一年期 和二年期两种,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接到审批立项通 知后,应制订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 项目的顺利完成。 2.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按照项目实施的规定 时间,提交《中期检查报告》(见附件 5),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高校负责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改进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增加、减少、变更研究内容、研究 人员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报告,经学校审核,报省教育厅
3Leabharlann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 行评审推荐,在全校范围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省教育厅。
4.项目申报范围:专业性研究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 实践项目;其他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与实践项目。
5.项目选题要求:创新性强、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足、研 究或实施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具备。
1
业 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指导教师和 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 验)的成果, 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 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学校每年立项资助一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项目,带动全校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和自主性研究,形成良 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使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 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2
组长,成员由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和部分专业教师组成,负责研 究审定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规划、条件提供、 宣传动员、指导教师配备、各级各类项目初步遴选推荐及进展追 踪检查、日常管理等工作。
3.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 由教务处、科研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和各二级学院等部门和学 院各推荐 2 名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 师组成,专家委员会由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每年一届。学生 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的通知、材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由创新创业学院具体指导, 每年一届。
一、原则与分类 1.我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激发热情、 增强意识、培养精神、提升素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贯穿 全程、立足专业、分类实施”为基本原则。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 要对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或创业有浓厚兴趣。在指导教师指导下 完成项目的设计、实验、管理等工作。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 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并注重创新创业成果。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 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 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 件 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 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 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
4
批准。无必要的原因和理由,原则上不允许变更项目信息。 4.指导教师负责审阅项目内容,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训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查研究结果等。 5.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