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
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15.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
江苏
出生率(‰) 9.6
死亡率(‰) 7.O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
6.2
广东
11.8
4.5
11.7
江西
13.9
6.O
7.2
云南
12.5
6.5
6.1
16.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 主要原因是广东
客观上促进了_种__族_______、__民__族______融合和
_经__济__文__化___的交流与发展;也造成国际社会不安定。
阅读课文,举例说明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新形式 1、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增加 印巴分治 2、新兴城市的出现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3、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张家界、黄山市 4、国际难民 巴勒斯坦难民 5、环境移民 海地、汶川地震的移民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农村
城市→城市
农村→城市(城市化) 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③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当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分别是哪一 种形式?
发达国家: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
想一想: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人口迁移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人口流动 3、三峡工程大移民 人口迁移 4、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人口流动
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
)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图1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人口迁出甲 地
人口迁入乙
图1
地
4.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
地可能是( )
A. 沿海地区
B. 中西部地区
C. 平原地区
D. 经济发达地区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图2
7.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就业机会最多的 是 A.① B.②C.③ D.④ 8.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表1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 成15~16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
具体流 向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 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国际人口迁移
对迁出国:缓和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收入; 但也造成人才外流。
影 对迁入国:提定因素。
1.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
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 B.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 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
江苏 广东 江西 云南
出生率(‰)
9.6 11.8 13.9 12.5
死亡率(‰)
7.O 4.5 6.O 6.5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 6.2
流向发达国家 ;
永久性
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
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更加 多样化
。
[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 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原因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 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1、概念: (1)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 象。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 和 国内 人 口迁移。
(2)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 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 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闯关东
走西口
“雁南飞” “孔雀东南飞”
“海归” “农民工”
“高考移民” “下南洋”
1.2 人口迁移(1)
由NordriDesign提供 nordridesign
• 知道人口移动的类型及其概念,并掌握进 行区分的方法。
•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 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8—10段落,了解人口的迁移与 流动。
具体流 向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美洲
[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 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特点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5.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甲地环境优美 B.甲地社会环境稳定 C.乙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D.乙地人口多,食品价格较高
图2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统计资料(不
考虑特殊因素影响),读图完成6-8题。
6.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人口自然增长率按
递增排序为
A.②④①③
5、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条件
是引发人口
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
”流向旧“大陆
”,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 向 未开发地区
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
是:人口多从 发展中国家
[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0段落、图1-2-4,,了解“民 工流”
(1)原因: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主要方式:自发性 主要目的:务工、经商
(3)流向:农村→城市; 内陆→沿海、工矿区
(4)影响:(对迁入地) ①有利:提供大量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②不利: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